郭瑜斐
養成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它既包括正確行為的指導也包括良好習慣的訓練,如語言習慣、思維習慣。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產物,習慣能夠改變人的一生。因為堅持,所以成功;因為放棄,所以失敗。堅持和放棄都是一種習慣。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可以內化為個人的內在品質,使個人終身受益。養成教育是技工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德育工作中最基礎、最關鍵性的環節。
技工學校的生源主要是初中輟學或畢業后沒有考上普通高中的學生,農村學生占多數。他們中相當一部分文化基礎差,心理上處于一種自卑、不自信的狀態。如果和那些考上普通高中的同學相比,這種心理就更加嚴重。好像自己和他們就此成為了兩個世界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和希望在哪里。這些學生在初中階段,沒有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思想上更是一種迷茫的狀態。如果在教學和學管工作中不加以干預,它會一直影響著學生的心理狀態和精神狀態。
技工學校的學生(以下簡稱技校生)難于管理是不爭的事實,他們多處于14至18歲之間,正值躁動的青春期,也正是浮躁、沖動、不理智、思想不成熟的年齡。他們表現出一系列不良的行為習慣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這是每個學校都存在和面臨的問題,也是每一位技校教師一直探索和研究的課題。
一、技工學校養成教育現狀
養成教育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技校工作的教育者來說,我們非常有必要對學生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為他們以后進入社會,走向工作崗位做準備。如果學生思想素質有問題,即便將來順利就業,也有可能做一些不利于社會和他人的事情,因此,學校的養成教育非常重要。
技工學校的養成教育,就是要將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開展道德教育、日常行為規范教育,使學生的言談舉止行為規范化,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其主要內容以愛國守紀、職業道德、生活自律、文明禮貌、勤奮學習五個方面為主。通過在某校擔任教學和學管工作發現,當前技校生的整體素質較差。這些學生是在義務教育階段被學校和老師忽略的弱勢群體,由于各種原因形成了許多不良行為和習慣,在他們身上普遍存在著缺乏自信、文化基礎差,厭學情緒嚴重、缺乏學習能力和主動性等特點,這些給學校的教學教育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與此同時,在校不服從管教、逃學、厭學、不團結、不友愛、不懂得尊敬老師、不講衛生等不良現象和不良的行為習慣越來越嚴重。
二、技工學校開展養成教育的對策
(一)規范日常行為,增強學生的自我道德意識
為加強對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訓練,促使學生從進校門的那一刻開始就樹立正確的國家觀、集體觀、道德觀、法制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等理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學校根據國家教育部發布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科學地制定適合本校的規章制度來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做好監督工作,制定有效的獎懲措施。通過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發現不良行為,有針對性地進行批評教育。規章內容應細化,比如學生的著裝和發型要求,待人接物要求,禮儀禮貌、言談舉止的相關要求,以及在教室、校園、宿舍等不同場合的不同要求。通過遵守硬性的規定,使這些白紙黑字的規范內化到學生的內心,讓他們自覺遵守,養成好的習慣能讓他們終身受益。
道德是一種衡量人們行為正當的觀念標準。它是人本能所有,更是后天養成的符合社會行為規范和社會準則的東西。我們有道德幫助約束學生的行為,因為它能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社會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正確規范自己的行為。道德還有調節、教育、評價、平衡等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意識、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榮辱觀、幸福觀。
(二)組織開展各類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
在校園中開展各種活動,是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技工學校的學生大多正處青春期,他們青春洋溢、活潑好動、可塑性強。組織適合他們年齡和心理特點的活動,讓學生快樂地學習,科學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以重大節假日、國家規定的紀念日等為契機,制定主題,圍繞主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榮辱觀教育、理想主義教育等,形式可以多種多樣。 以養成教育為重點,學生通過參與活動形成好的學習習慣、遵紀守法、講衛生、懂禮貌,加強自我保護意識。這是學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深化和延伸,是更加有效的德育方法。例如,在元旦、國慶節等節日前夕,可組織一些歌唱比賽,歌頌我們偉大的祖國,培養學生積極向上,抒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在愛書日開展演講比賽和講故事比賽,以達到鼓勵學生多讀書多學習的目的;在愛牙日開展愛牙護牙知識講座,可以敦促學生養成好的衛生習慣,諸如此類的活動,學校在開展德育工作的同時,也豐富了技工學校的校園文化。
(三)開拓各種渠道,提高技工學校教師自身素質
學校是學生和教師朝夕相處的教育陣地,教師是傳授者,學生是接受者。教育活動是師生雙方共同的活動。兩者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相輔相成,因此,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活動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證。教師素質是職業素質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過程中形成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總和。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廣和深入,教學活動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教師要不斷進修學習、更新教育觀念,為滿足社會的需要,以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新穎的教學模式培養綜合性人才,才能在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同時滿足學生的需要。《論語·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我們要加強學生的養成教育,必定要先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師德和修養,樹立威信,讓學生對教師嘆服、信服和充滿尊敬之情。
現代技術教育的飛速發展,教師培訓的渠道多種多樣。教師通過閱讀書刊雜志、網絡媒體新聞、校外交流學習、校內培訓等形式,豐富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加大教師的繼續教育投入,才能獲得優厚的回報。對教師自身來說,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途徑促進專業知識技能的不斷提高,也是終身教育的體現,只有與時俱進,才能不斷發展和進步。
(四)加強技工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
學生管理工作直接關系著學校的教學質量、人才培養和長期發展。特別是隨著技工學校生源的逐年減少,學生素質較低,給學校管理帶來了許多困難。因此,結合當前時代特點及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探索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管理方法是技工學校持續面臨的挑戰。
1.加強班主任隊伍的建設
德育工作是學校全面工作的核心,而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力軍,是班級建設的引導者。班主任的領導能力直接影響著班級的班風、學風、凝聚力及學生團結協作等能力的建設。選擇教學和管理經驗豐富、工作認真負責、有影響力的教師來擔任班主任,同時,重點培養一批富有活力、有創新力、積極向上的青年教師作為班主任隊伍的后續力量。培養的最好方法就是培訓。定期或不定期對班主任進行培訓,采取集中學習或經驗交流,以多種形式共同探討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主要參與者,他們在工作中積累經驗,不斷思考,改進工作方法,有較多的寶貴經驗值得借鑒和學習,通過培訓,提高大家的管理水平。同時,制定班主任量化考核辦法,建立激勵機制,以促進班主任工作的管理。
2.加強校學生會建設,引導學生干部發揮榜樣帶頭作用
學校學生會作為一個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自治組織,在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班風及校風建設、學校管理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學生會組織,對促進學生發揚民主,培養自律、自我管理能力有巨大幫助。從學生會干部的選拔、學生會制度建設到明確學生會人員的工作職責,在培養學生提高思想道德覺悟,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均衡發展有重要意義。
3.逐步實行全員德育
家庭、學校和社會是學生生活的三個大環境,逐步實現以學校為主,家庭和社會教育為輔的三位一體全員德育體系是對技工學生進行養成教育的關鍵。
俗話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家庭是學生人生中第一所學校,是他們最信任的地方。它強調的是學生的個性化教育,而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發展和補充,是標準化教育,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因此,保持和家長的密切聯系,加強和家長的溝通是共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保障,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
三、結語
學生的養成教育是學校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要以平等為前提,只有先完善自我,做到真心愛護學生,欣賞學生,充分理解學生,學會換位思考,也就是尊重學生,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交流,管理工作才能真實有效。
參考文獻:
[1]楊海華.技工學校養成教育的現狀與對策研究.讀與寫 教育教學版,2004,03期
[2]黃忠孝.改善中等職業學校養成教育的對策.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 2011,04期
[3]陳璐.對中職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分析.商情,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