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清云
(內蒙古錫林浩特市文化館,內蒙古 錫林浩特 026000)
【摘要】文化館作為公益性質的場所,它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為群眾文化活動提供了場所,是提升群眾精神質量的重要文化機構。由于文化館特殊的性質及其任務和功能,在當代環境下,文化館主導了群眾文化的發展。文化館是由政府設置的、具有公益服務性質的文化機構,文化館的建設體現了國家政權的思想意識,是提升國民精神質量的重要文化機構。文章依據時代特點和需要提出幾點實現文化館在群眾文化中主導作用的意見。
【關鍵詞】文化館;主導作用;實現探討
文化館一直以特殊的組織形式存在,并對我國社會文化發展發揮作用。歷史實踐不斷地證明,文化館作為并將一直作為我國先進文化思想的傳播地,我國民眾精神的來源地,我國群眾文化形成的重要力量。因此,在當前環境下,持續發揮文化館在群眾文化的主導作用仍至關重要。
一、強化文化館為主導意識
當前,不少的人甚至包括一些地方的領導在文化館的主導作用上產生了思想偏差,他們不再認為文化館在當前環境下的作用,文化館已失去其主導作用。因此,不少地方政府減少對文化館的投入或不再像文化館投入,導致文化館的發展滯后。因此,必須樹立文化館為主導作用的思想。群眾心中要樹立文化館為群眾文化形成的主導作用的意識,讓文化館進入群眾心里,被群眾接受,文化館才能發揮的主導作用。與此同時,運用社會主義基本原理重新思考認識文化館的作用,使群眾深刻意識到文化館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作用。沒有對文化館主導地位的正確認識,文化館未來將難有突破性的發展,難以發揮其主導作用。所以,在樹立文化館的主導作用的具體工作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文化館的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理念和目標的設定必須文化館的主打作用為指導,即文化館的建立是弘揚國家先進思想文化的前沿陣地,文化館的文化是國家意志的一種體現方式,而不是體現其它意志。第二,文化館相關工作人員要克服非主體價值的實現意識,只有這樣才能讓文化館的發展“誤入歧途”。工作人員要深刻貫徹主體價值實現意思,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優化主體,文化館才能得到應有的發展,并最大化的發揮其主導作用。第三,要明確文化館主導地位的作用。文化館的主導作用在于滿足群眾不斷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的是實現的人全面發展。通過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館也實踐了自身的主體價值,增加了文化館的歷史責任感。
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基礎
首先,我國文化館的發展建設必須以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思想,全面做好文化館的基礎設施、隊伍和活動方式的建設,全方位的提升文化館的質量;除此之外,政府要增加文化館的財政投入的基礎上,廣泛吸收社會類資源,打造高質量的群眾文化交流場所,才能為最大化發揮文化館主導作用提供物質上的支持;有關文化館工作人員的年齡結構,培養一支能力能強的管理隊伍,既有較高的文化素養,有擅長組織領導群眾文化活動。其次,文化館要創新改革文化活動內容,根據群眾的年歷和愛好的不同設計組織不同的活動以最大可能的滿足所有群眾的精神上的需求。文化館活動內容要在積極健康的基礎上,與時代內容相結合,活動內容才能符合大眾需求,對群眾產生吸引力。要依據當前我國小康社會人的特點,設計組織具有創造性和互動性的活動,滿足人們的需求。比如社區文化和廣場文化。最后,文化館的活動必須符合社會弱勢群體的需求,尊重他們的精神需求,文化館也能夠層現出公共文化的人文關懷以及體現文化傳播的人性化;文化館還需要最大化的滿足未成年人的需要,比如未成年人可以免費進入文化館,未成年人才能更好、風方便的接受先進積極思想的熏陶。
三、深化文化館的改革
文化館主導作用的實現還需要進一步深化文化館的改革,這是時代需求。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化館現有的體制已經嚴重的阻礙了文化館主導作用的發揮,這體制的不完善是當前文化館主導作用發揮最大的障礙,所以,時代的發展呼喚改革。文化館的改革要以文化館的公益性和服務性作為指導方針,已發展作為主題,著重創新改革文化館體制,不斷地增強文化館的活力,以滿足社會和人們對文化館的需求,文化館才能長久不衰。要優化文化館的內部機構的設置,淘汰職能重復或不需要的機構,實現文化館資源的最優化配置,防止文化館資源的浪費。改革人才聘用和管理制度,“公正”、“公開”、“公平”為人才聘用為原則,實行崗位競爭制,廢除終身制,建立通暢的人才流動機制,最大化發揮人才的作用。淘汰落后的分配制度,以堅持效率的基礎上兼顧公平的原則建立適合文化館具體情況的分配制度。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通過改革將文化館內的只不斷地完善,建立即滿足時代需求,又不違背文化發展規律的機制,才能提高文化館的競爭力,讓文化館充滿生機和活力去發揮其主導作用。
四、打造公共文化品牌并發揮其主導作用
打造公共文化品牌主要受經濟迅速發展的刺激要求。經濟的發展提高了群眾的物質文化,既刺激了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導致群眾文化形式的增加。尤其是各種群眾文化形式的增加,文化館不在作為滿足群眾精神需求的唯一場所,公益文化事業正面臨市場帶來的巨大競爭壓力。打造公共文化品牌滿足了群眾豐富且高質量的文化需求,是提升文化館競爭力,發揮其主導作用的必由之路。根據市場品牌法則原理,文化館通過打造公共文化品牌,將優質的社會資源優化整合來打造公共品牌文化,利用品牌來重塑文化館的主體形象,擴大文化館的社會影響。同時,需要不斷地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使之能能夠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愛好、不同年齡階段的群眾的需要。要使文化館的活動既有健康向上,并符合大眾口味使人精神振奮的主題,又有極強的吸引力,濃厚的文化底蘊。此外,對于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人口集聚程度,層次性強、異質性、素質高等特點,推出內容更豐富,知識更多姿多彩、不拘一格的活動形式,尤其是如社區文化、廣場文化等具有創造性、動態性、社交型的活動形式。
總之,在我國當前社會發展的新時期,文化館要滿足國家和群眾的需要必須毫不動搖的堅持文化館為主導意識的前提下,以四項基本原則為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思想全面做好文化館的基礎設施、隊伍和活動方式的建設,全方位的提升文化館的質量,通過對落后的文化館體制深入改革,提高文化館的競爭力,打造公共文化品牌并發揮其主導作用,才能真正實現文化館在群眾文化中的主導作用。
參考文獻:
[1]潘曉曦.論文化館管理創新.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2011(04)
[2]張陽.增強品牌意識,提升文化館形象魅力[J].東方企業文化,2010(18)
[3]左俐.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大力推進新形勢下文化館建設[J].理論導報,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