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5月8日文章,原題:特朗普如何助推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可謂雄心勃勃,而美國的保護主義貿易議程和孤立主義外交對此起到助推作用。僅僅數月時間,特朗普開出的民粹政策處方,幫忙把該倡議轉變為全球化的一面旗幟。康奈爾大學經濟學家李善軍(音)教授表示,特朗普的保護主義可能助推“一帶一路”成為一支推動地區國際貿易的抗衡力量。它還能增加北京的軟實力,成為中國國際影響力的一個轉折點。
倫敦國王學院的劉氏中國研究院院長、中國事務專家克里·布朗說,“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更主動地闡明對自身地區和全球角色構想的首次真正嘗試,“這個構想無疑前所未有地激起外界興趣。從這個意義上講它是成功的。”
分析人士說,該倡議志在經濟、政治和外交上一石三鳥。經濟上,該計劃被視為通過減少貿易壁壘和增加投資者機遇,促進自由貿易、投資和經濟全球化。政治上,作為世界上最后一個共產黨大國,中國需要朋友和政治盟友來抵消后冷戰時代的意識形態孤立。北京還想重振不結盟運動從而恢復在發展中世界的領導地位。外交上,中國希望使用其不斷增強的經濟力量擴大地區和全球影響 力,乃至與全球第一大國美國匹敵,從而恢復中國作為全球貿易、文化和政治中心的歷史地位。
地區許多發展中國家歡迎中國協助解決他們的基礎設施問題。該倡議涵蓋的蒙古國、老撾、柬埔寨、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和緬甸,都屬于基礎設施質量最差的40國之列。另外,第二人口大國印度的基礎設施也是出了名的差。
牛津經濟研究院亞洲經濟主任高路易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對別國的短期經濟增長可能影響有限,但若項目進展順利,對這些國家的長遠增長和發展,影響將是巨大的。據報道,截至去年年底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表態支持該倡議。專家表示,毫不夸張地說,“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在歐亞大陸擴大經濟和政治影響力打下基礎。▲
(作者CaryHuang,喬恒譯)
環球時報2017-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