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楊偉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8日抵達澳門,展開為期3天的訪問。這是繼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之后,近3年來到澳門視察的第三位中央政府高層領導人。香港文匯網稱,張德江此行既不逢澳門重要時間節點,亦無重大活動、重大事件,是一次專程、全面的視察。
8日,張德江在抵達澳門機場時表示,本次是受習近平主席委派來澳,可以用六個字來形容,就是“感受”“考察”和“鼓勁”。下午他在聽取澳門特區政府工作匯報時說,回歸以來,在兩任特首、四屆政府的努力下,澳門發生了巨大變化。數據顯示,2016年澳門GDP比回歸時增長5.9倍,人均GDP達6.9萬美元,處于世界領先地位,財政儲備、外匯儲備相當豐厚。由此可見,澳門回歸以來,“一國兩制”是成功的。張德江同時提到,經濟社會發展對特區政府的管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特區政府不斷提升管治能力和施政效率,推進“一國兩制”成功實踐,行穩致遠。
按照規劃,張德江9日和10日有多個安排,除了將出席教育界的座談會,與社會各界進行交流外,還將到澳門立法會視察,這也是澳門回歸后首次有中央領導人到訪立法會。
香港《文匯報》8日稱,中央高層領導先后十多次視察澳門。2014年12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澳門,出席澳門特區成立15周年慶典以及第四屆澳門特區政府宣誓就職典禮。2016年10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視察澳門,并宣布19項惠澳政策。《澳門日報》稱,張德江曾于2004年6月,以時任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身份來澳門出席“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如今國家領導人再度視察澳門,反映中央對澳門發展的高度重視。文章回顧稱,回歸以來,中央惠澳政策既多量、亦多樣,其中2003年開始的“自由行”政策為澳門經濟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此前2002年,來澳旅客以香港客源為主,港客占四成多;去年有3095萬人次的旅客入境,其中內地客超過2000萬,占66%,香港客約為642萬,占21%。旅客大軍帶動了博彩業、酒店和零售等行業的發展。除經濟外,中央對于澳門教育的支持也不遺余力,解決了澳門大學原校園的擠迫問題。
媒體特別提到澳門在“一帶一路”中的作用。《澳門日報》稱,澳門與葡萄牙有歷史文化淵源,加上自身所處的特殊位置,有助于進一步拓展與葡語系國家的合作,并促進“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今年2月,澳門特區成立“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委員會,隸屬行政長官,負責統籌澳門參與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成員包括5位司長及相關部門。與此同時,中央明確澳門特區管理85平方公里的水域,以及日后港珠澳大橋的落成,都為澳門推動經濟適度多元提供了新機遇。
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的楊允中博士從內地移居澳門近40年,見證了澳門回歸前后的變遷。他說,張德江委員長這次來澳門有多重意義和價值,澳門回歸18年來正確落實“一國兩制”,“不走樣、不變形、不動搖”這些要求在澳門得到了有效實現。小學教師符筠說,澳門回歸后,學校開始舉行升國旗儀式,唱國歌,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愛國教育。香港《大公報》8日的一篇評論稱,澳門成功原因許多,制度保障是最根本的一點,牢牢抓住三個核心要素:即“一國”是“兩制”的前提和基礎、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澳人治澳”、中央授權和監督下的高度自治。文章特別提到,澳門盡管與祖國分離得最早、受殖民統治的時間最長,但澳門人的愛國情懷異常堅定。2014年習近平主席視察澳門時就曾表示,“在長期奮斗歷程中澳門同胞形成了愛國愛澳、包容共濟、務實進取的優良傳統,這是澳門發展的力量源泉”。這是對“澳門精神”核心內涵和重要作用的深刻闡釋。▲
環球時報2017-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