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冰
摘 要: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使學生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之外,還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使學生將閱讀的感悟轉換成筆觸生動的表達,實現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的共同發展。本文對讀寫結合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了分析與總結。
關鍵詞:讀寫結合;小學語文;教學運用
閱讀和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可以使學生獲取知識,同時豐富語文知識的積累,增強其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應用能力即寫作能力,寫作能力的鍛煉能夠增強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能力。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小學生正處于閱讀與寫作的啟蒙時期,雖然大多數教師也在運用讀寫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但是由于對重點的把握不當,導致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小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會對其閱讀造成影響,許多學生無法靜下心來閱讀一篇課文,從而對閱讀沒有任何興趣,更感受不到閱讀的喜悅。另外在寫作方面,小學生并為形成積累知識的意識,由于沒有自己的知識庫,其語言組織能力和寫作能力均受到了影響,導致學生寫作時缺乏情感。因此,針對小學生學習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的特點,教師應采取相應的策略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使學生的讀寫能力得到綜合發展。
一、以課文為基礎,引導讀寫練習
針對小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均較差的情況,教師應重視從課本出發,讓學生打好基礎,再對其進行延伸教學,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使其讀寫能力得到提高。語文教材在設計時就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教師在使用時,應把握課文的可讀性與指導性的特點,對文章加以應用,提高教學效果。在課文導入環節,教師可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并提出相應的問題,使其在文中找到相應的答案,以此來提高閱讀的目的性,使學生更加明確課文的大意與重點。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課外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相應的單元中找到相似的文章進行閱讀,比較兩者的區別。在學生進行一定量的閱讀之后,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仿寫練習,包括句子仿寫和段落仿寫,使學生在模仿中積累寫作素材,增強寫作體驗,培養寫作習慣,真正實現學以致用。
例如在學習《一株紫丁香》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大聲誦讀,再讓學生對其中的某一句話進行反復閱讀,如“滿樹盛開的花兒,那是我們的笑臉,感謝您時時把我們掛牽。”讓學生體會這句話中運用的比喻修辭手法,感受學生對老師的濃濃情意,并進行句子仿寫,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采用摘錄法,建立知識庫
小學的語文教學均有一定的自習時間讓學生自由安排,對此,教師要給予學生相關的建議,讓學生充分運用好這些時間來進行相關的閱讀。而閱讀的過程并非是看過即可的,必須通過摘錄來加強記憶,畢竟“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對于尚處在知識積累階段的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只有加強記憶,才能真正將所看的美文內化成自己的知識,并在今后的寫作中加以運用。通過摘錄來積累寫作素材,豐富表達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對語句進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運用和記憶。倡導學生在課外也應進行相關的閱讀,從而拓展知識面,增加寫作素材。
以《雪地里的小畫家》為例,這篇課文學生摘抄的語句一般是這句話:“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很明顯,四種動物畫的圖案其實都是它們本身腳丫的形狀。學生在摘抄這句話時,教師應該引導其思考這些圖案與小動物本身的聯系,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三、引發情感共鳴
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注入情感,從而引發學生的共鳴,使其更加認同課文中各個人物的情感,并準確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只有投入情感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每一句話的含義。教師應注重引導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增強學生對課文的印象,提升其閱讀時對情感的把握能力。此外,教師應帶動學生進入課文的情感狀態中,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淺水洼里的小魚》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體會文中小男孩的情感,以及“我”因小男孩的舉動而產生的行為上的變化。小男孩將淺水洼里的小魚一條條撿起來拋向大海,說明他對生命的珍愛與尊重之情,通過學習這篇文章讓學生體會到生命的可貴,并且使其學會以友愛之心保護小動物。
四、豐富讀寫結合的教學手段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教師可以使用的網絡資源越來越多,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探尋更利于培養學生讀寫能力的教學方式。例如運用互聯網將相關的教學資料發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后也能復習到課堂的教學內容。此外,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來提高對寫作的興趣,主要通過插入圖像與音樂的寫作練習使學生的寫作能力與興趣得到提升。另外教師可通過網絡與學生展開互動,鼓勵學生進行閱讀與寫作,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遇到的各類問題。
例如在學習《太空生活趣事多》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手段讓學生增加對太空中宇航員的生活情況的了解,加深對文章的認識。教師還可以布置相關有利于豐富學生想象力的文章來使學生展開聯想,進行寫作,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與創新能力。
五、結語
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進行閱讀與寫作訓練,將讀寫教學法相結合。立足于教材,引導學生進行讀寫練習;幫助學生養成摘錄美文的閱讀習慣,使其構建自己的知識庫,豐富寫作素材;注重教學時的情感投入,增強學生對情感的把握能力;運用互聯網,使讀寫結合的教學手段豐富化,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宏斌.巧抓讀寫結合 提升習作素養[J].基礎教育研究.2016(08)
[2]王寧寧.關于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策略的研究[J].課外語文.2014(20)
[3]鐘垂蘭,熊富生. 讀寫結合 提高能力——語文教學的實踐與體會[J].中國校外教育. 2010(10)
[4]彭彪.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