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
摘 要:計算教學歷來都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它貫穿小學數學教學的始終,無論是數學概念的形成、數學結論的獲得、還是數學問題的解決等都依賴于計算活動的參與。因此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和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關鍵詞:新課程;計算教學;思考
兒童認識數學是從認數和計算開始的,小學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的重要內容,它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是進一步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知識所不可缺少的基礎知識。計算教學時,既要重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又要重視綜合運用知識解題的靈活性,以便達到現行課標關于“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進行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計算,對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計算,要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并逐步做到計算方法合理、靈活”的教學要求。下面談一談我對新課程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一些思考。
一、激發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計算教學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它是小學生必備的數學能力。由于受傳統教學的影響,許多教師一提到計算,就認為只需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增加練習量,多練,反復練,就一定會見成效。對學生而言,談不上有任何興趣,學生也不愿意主動參與到計算教學中來。怎樣有效的激發學生興趣呢?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針對教學目標,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不斷創設有意義的數學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組織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給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激勵每一個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再深入研究思考。
二、注重訓練計算方式的多樣性
新課標對計算能力的教學要求分為“會”“比較熟練”“熟練”三個層次,教師要正確把握課標對不同計算內容所提出的不同層次的具體要求通過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教學,使學生的計算能力達到課標的要求。
1.形式的多樣化
例如:低段可以開展聽算的教學。教師每節課可根據教學內容的具體情況,用3~5分鐘時間進行基本的聽算訓練,教師念題,學生只需要算出結果,這樣可以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對于一些計算速度太慢的孩子也可以提高計算的速度,同時方式的變換也可以激發孩子的興趣。在中高段可以進行計算的競賽,例如1分鐘計算,看誰做得又多又對。或每節課堅持練習幾道計算,看誰一周不出錯,這樣也可以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有針對性的練習
在計算教學中,除對一些易錯題堅持反復練習外,還應注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一些針對性練習,以便排除各種干擾因素,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對于那些形近而易錯的式題,可組織對比練習,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培養學生比較鑒別的能力。例如:25×4=100,24×5=120的區分,16×5=80,15×6=90的區分等。
三、強化訓練意識,優化訓練方法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計算部分的教學要以思維訓練為中心,引導要新,思路要清,方法要活,訓練要實,讓學生在動態思維訓練中拓展思路,發展智力,提高能力。中國優秀算術文化非常豐富,乘法口訣就是最好的說明。我們的也可以在計算教學中做了一些嘗試。例如:進行“巧算24點”的數學游戲介紹:兩個兩位數相乘的巧算:十位數互補,尾數相同,其計算方法是:頭乘頭后加尾數為前積,尾自乘為后積。如48×68=3264。計算程序是4×6=24,24+8=32,32為前積,8×8=64為后積,兩積相連就得3264。事實證明,這些優秀的算術文化不但能極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眼、腦、手、口、耳多種感官的協調活動,對于培養我們快捷的心算能力和反應能力都很有幫助。
為了計算簡便,計算教學中要訓練學生合理運用運算定律,靈活解題的能力。如計算430×25×4,就能運用乘法結合律可以得出430×(25×4)。例如到了五年級在教學最小公倍數的時候,當孩子們用短除法得出16和20的最小公倍數為2×2×4×5時,眼看就要成功了,許多孩子卻在計算著幾個數的積時出現了錯誤,之所以出現這樣的錯誤除了計算不過關,更重要的是不能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不能學以致用,知識與知識之間缺少聯系,知識無法得到遷移和應用。
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正確計算習慣的形成,應從學生認真審題,準確計算,正確評估,耐心檢驗等方面入手。
1.養成認真審題、準確計算的習慣
要求學生做到一看、二畫、三想、四算、五查。一看就是看清題中的數目和運算符號,書寫準確規范;二畫就是在試題上標出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三想就是想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筆算,是否可用簡便運算等;四算就是認真動筆計算,要求方法合理。五查就是要認真檢查。
2.養成正確評估、耐心檢驗的習慣
衡量學生計算能力高低,重要的一點是,能否對自我做出評估。也就是說,一次計算練習后基本知道自己正確率是多少,如果評估結果與事實越接近其能力就越高。而對小學生來說,這方面能力比較欠缺,為養成這方面的習慣,可從培養學生作業的自我評估著手。即學生每次計算作業完成后,讓他們先做一下評估,自己用鉛筆打個成績,每當學生為自己打分數時,他們做作業的態度就會格外認真。在此基礎上,通過驗算判斷計算正誤。檢驗是確保準確無誤的保障,教師要教育學生養成計算后認真檢查驗算的習慣,把檢驗當做計算題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環節。
3.加強計算中的反思
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孩子反思自己錯誤的原因。許多孩子在對錯誤的反思時,往往是以句簡單的“計算錯誤”,在教學中對于孩子計算的錯誤,要進一步讓孩子尋找計算錯誤的原因,例如:是口訣背錯了,乘法看成了除法,或運算順序錯了等。一定要讓孩子找出具體的錯誤所在,許多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恍然大悟,下次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總之,計算教學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從傳統教學強調知識的傳授和關注技能的掌握,轉向側重于促進學生的發展,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習慣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