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全智
摘 要:作為一名初中政治教師,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由于政治學科涵蓋知識的嚴肅性,導致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始終存在教學成效低下的情況。所以本文主要從實用性和趣味性兩個方面探究一下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如何提高初中政治的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政治;課堂教學;質量;提高
政治是我國初中教學階段內一項必不可少的科目,政治作為一門教學科目,并不單單包含國家政策方面的政策性內容,初中政治教材內容設置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等一切關系國計民生的內容,并且不局限于自己國家的內容。因此對于學生來說,學好政治這門學科不僅僅是了解自己國家的需要,更是了解世界各國不同制度發展歷史的需要。
但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由于政治內容的嚴肅、單一的特質,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政治這門學科的學習積極性不高,進而導致政治教學效果相對于初中其他學科來說顯著降低。隨著素質教育教學體制的推廣,各科教育更加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的開發和自主學習能力的開發,這也需要作為政治教師的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及時轉變思想觀念,革新課堂教學模式,從而促進政治教學的實用性和趣味性的統一,進而提高學生在政治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
一、教學內容以實用性為主
從教學本身來看,雖然以考試為主導的應試教育已經退出歷史舞臺,素質教育教學體制更加強調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但作為教師的我們不能忽視的是,雖然如今人才選拔機制已經逐漸開始擺脫“一紙定江山”的模式,但考試依舊是學生升學最主要渠道,而考試知識的來源百分之九十來自于課本。因此課本知識內容依舊是初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最為實用的參照,而做好課本最合適的傳輸工作也是每個初中政治教師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知識傳輸要分清主次
政治是一門理論性為主的科目,并且相對于語數外等主科來說,政治在每天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分到的教學課時相對有限,這就導致政治教師普遍面臨著“時間緊,任務重”的教學現狀。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重視備課工作,課本中所列出的教學內容雖然遵循一定的邏輯性,但不一定適合每個班級的教學實際情況,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結合教學實際對教學內容進行邏輯方面的樹立和規劃,從而保證課堂教學進展的條理分明;另一方面,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每個章節內容進行主次劃分,從而進行教學時間上的合理分配,從而保證教學內容的詳略得當。
(二)量變促成質變
政治是一門需要學生大量記憶的科目,所以不論什么情況下大量的重點知識記憶都是學生課堂知識學習中最為重要的任務,所以對于教師來說,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梳理和監督工作。首先,要最大限度的將需要學生記憶的內容進行分清條理,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初中政治內容基本上圍繞著是什么?為什么?意義等幾個方面展開,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些方面將知識內容逐條列出,這樣有助于實現學生知識記憶效果的最大化。其次,記憶是一件不斷重復從而克服遺忘規律的過程,行為單一而枯燥,而大部分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一定的惰性心理,尤其是初中生正處于身心成長階段,定性和自我克制能力都不足,這就需要教師在政治教學過程中嚴格把關,實時監督學生的知識學習效果,逐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增強教學模式的趣味性
政治教學內容本身的單一性、嚴肅性是不可更改的事實,因此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來說,教師的調節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教學模式的選擇要偏向于靈活性和趣味性。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力營造活潑、輕松地課堂教學氛圍,因為政治內容本身就是以一種冷冰冰的文字形式呈現出來,而且內容基調也是以嚴肅為主,兩者相結合就更加容易導致教學氛圍的死氣沉沉。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營造活潑的課堂氛圍來中和知識帶來的枯燥感。例如課堂教學一開始舉一些時政案例、有趣的社會新聞事件等,先一步引發學生的聽課興趣,為知識的引入做好鋪墊。
(二)知識呈現方式的多樣化
隨著素質教育教學體制的開展,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學生為主的新型課堂教學理念出現,并形成探究式教學、啟發式教學等等創新、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大大提高了師生之間的交流頻率。所以對于政治這樣一門本身教學基調壓抑、枯燥的學科來說,教師在選擇課堂教學模式方面更要注重多樣化。例如,我在教學實際中發現,政治所涉及的內容基本上以背誦為主,所以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般會采用探究式教學模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主題進行自主探究,發現答案,相互交流,學習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知識學習興趣,實現課堂思維和氣氛的流動。
三、知識教學與德育相結合
政治是一門介紹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發展政策和過程的學科,通俗意義上講就是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世界各方面發展局勢以及歷程,尤其是對自己國家的國計民生、方針政策了然于心,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傳承優秀精神文明。所以政治教師在一定程度上也擔負著德育教學的重任。所以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既要做好課本基礎知識方面的傳輸,還要在一定程度上融入德育教學的內容。
(一)逐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政治課本中直觀性的展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統治下,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發展的不同之處,并且展現出資本主義必將被社會主義取代的歷史發展趨勢。教師可以通過這些對比,激發學生深處社會主義制度之中的自豪感,并且通過展現我國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建設提高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情懷。
(二)優秀精神文明的滲透
教師在初中政治教學過程中還要潛移默化的進行我國優秀精神文明的滲透,如今的初中生深處和平年代,并且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大部分成長環境優越,這反而容易導致學生的精神脆弱性,受不了打擊、吃不了苦,而艱苦奮斗、助人為樂、熱愛和平、永不放棄等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優秀文明,能夠給予學生思想上的武裝,從而指導學生在未來人生道路上更為健全人格和三觀的建立打好基礎。
以上就是我基于自身教學實際情況所總結出的幾點關于提高初中政治課堂教學質量的一點經驗和看法,也許不夠全面,但希望對其他初中政治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改進提供一定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