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海榮
摘 要: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問題一直是人們關心的熱點問題之一。近年來,針對不同原因造成的失業現象,政府分別完善了社會保障,經濟等制度,并加大力度落實具體措施,支持企事業單位吸納失業人員,并投資提高失業人員的競爭力,鼓勵再就業,采取宏觀與微觀調控同步進行,盡最大努力減少失業人員,增加就業崗位,發放政府補貼,解決再就業難這個長期難以改善的問題。關鍵詞: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對策
下崗職工問題是一個困擾我國經濟發展的嚴重問題,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企業深化改革,出現員工供過于求的趨勢,加上年齡的增長和社會對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一部分下崗職工再就業能力越來越低,他們已經不適應了社會的快速發展,漸漸成為日益被排斥和邊緣化的特殊弱勢群體,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問題必須及時解決。
一、職工失業的原因
我國職工失業主要存在以下五個原因:
(一)總量性原因
我國勞動力總量長期供大于求,是我國失業存在的根本原因。由于過去我國人口政策的失誤,使得現在勞動人口眾多,就業崗位不足以滿足失業人口,勞動人口比重越來越高,使失業問題更加嚴重。
(二)勞動力素質原因
我國勞動力數量眾多,但整體素質不高,勞動者技能與工作崗位所需技能不對稱現象日漸顯著,許多新興行業、新興工種人才緊缺,比如有的行業需要的是高新技術人才,但是往往這樣的勞動者數量很少,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而那些面對著人滿為患的傳統企業,他們面對的是“精兵簡政”的人才策略。現在的社會上出現了兩個極端的現象。這就出現了新興工種人才緊缺,傳統員工下崗失業的不良局面。
(三)技術進步的影響
“落后就要挨打”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改革創新,技術進步是對我們企業的基本要求!所以在社會主義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機器替代工人”的現象時刻都在發生著,機器代替了大量勞動力,使就業崗位減少,沒有優勢的員工就會下崗,失業人數的增加就不可避免了。
二、下崗、失業職工再就業的難點
(一)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成為下崗職工瞻前顧后的體制性包袱
目前,下崗職工有50%~70%的是可以自己找到就業門路或適當勞動崗位的,阻礙他們再就業的主要原因并非“觀念”,而是與體制身份相連的退休、醫療保險制度。由于受到年齡、戶口、學歷、技能等個方面原因,使得他們找到的工作并不是理想的工作,福利待遇較低,保險不全等。這些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使人們無法看到自己未來的保障,成為下崗職工瞻前顧后的體制性包袱。
(二)市場用人需求的變化使部分下崗職工面臨的形勢異常嚴峻
長期以來,超過72%的35歲以上失業人員只有30%的就業機會。那些低素質、高年齡的下崗職工大多只能從事看門、掃地、人力運輸和家政服務等低技能工作。個別私營企業雖然對年齡限制不嚴,但招聘是虛,逃稅是實。工廠環境惡劣,條件苛刻,不簽訂勞動合同,更談不上養老和醫療保險。
(三)失業導致兩極分化,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難以保證
一些企業破產后,尤其是賣給私人老板過程中,個別私人老板只在乎如何鯨吞國有資產,不負責任把失業人員推給社會,把矛盾推給政府,造成失業人員生活水平急劇下降。
三、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的對策
提出問題就要解決問題,當前下崗職工再就業面臨著這么多的難題,只有得到充分的解決,職工才可以重新上崗,重新為社會勞動,與社會共同進步。然而,做到如此需要國家的宏觀政策,還有地方政府企業的大力支持。
(一) 加強宏觀調控的措施
為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切實幫助困難群體再就業,政府出處了一系列的宏觀調控措施:
1.積極完善和落實促進再就業的扶持政策
由于就業崗位有限,所以政府采取大禮支持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對從事個體經營的人員,采取免稅,3年內免征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所得稅,免收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的所有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并提供小額貸款,對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提供最高額度2萬元,最長2年的小額擔保貸款,并由財政全額據實貼息。減稅和貸款同時進行,減輕個體經營的負擔,增加就業,使一些無業人員自己做生意,自己為自己打工,解決部分失業人員的暫時問題。
2.鼓勵服務型企業吸納下崗失業人員
服務行業需要大量工作人員,可以增加很多就業,對此,政策鼓勵服務型企業增加結業崗位,吸納下崗失業人員,對各類服務型企業新增崗位招用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并達到政府補貼標注的政府給予社保補貼,同時減征企業所得稅,以此來鼓勵企業吸納下崗失業人員,促進就業。
(二)治理失業問題的政策措施
(1)加強宣傳教育,轉變擇業觀念,是治理失業問題的思想基礎。治理失業問題首先要轉變就業人員的思想問題,改變其就業觀,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擇業觀,嚴重影響了失業問題的解決。有的人一味的追求“鐵飯碗”,不愿到個企私企去工作,有的人覺得職位低下,不能接受。
(2)大力發展教育和培訓,尤其是要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提高勞動者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術水平。教育和培訓可以使失業人員重新獲得知識,掌握技術,對失業人員的再就業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大力發展教育尤其是職業技術教育,可以提高勞動者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術水平。學習一項拿手的技能,提高員工的素質等,都可以增加自身的價值,為尋求工作提高機會,并且對于減少失業人口特別是技術進步造成的結構性失業人口的存在,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3)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增加就業崗位。經濟結構不合理可以導致經濟增長,企業效益的下滑,同時產生大量的失業人員,它是我國經濟運行過程中面臨的深層矛盾問題,因此,為了提高失業人員的再就業率,必須為失業人員創造一個良好的就業環境,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增加就業崗位,只有在打好大環境基礎下,才能使整體局面得到改善,實現就業崗位增加。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安民之道。做好促進再就業工作,幫助下崗職工解決生活困難,是暖人心、穩人心、得人心的民心工程,是深受人民群眾歡迎的德政之舉。總之,能否有效地解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使得他們都能夠過上體面的生活,不僅事關中國的社會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而且也關系到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否實現長期高效有序的發展。因此,從政策和制度上再就業難題,才能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