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飛速發展,公眾不再僅僅滿足于物質追求和娛樂追求,對文化的追求程度也越來越高,參觀博物館是提升公眾文化水平,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目前我國博物館的講解工作仍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就重點分析了博物館講解工作的實質,并探討了應當如何培養講解員,同時對講解員隊伍的最佳配置做出分析,最后結合博物館講解工作的市場運作談論幾點見解,以供參考。
關鍵詞:博物館;講解工作;培訓講解員
最近幾年,國家文物局都推出了“十大精品陳列”評選活動,這也引起了各省市博物館的重視,不少博物館不但進一步豐富了展列內容,更是不惜重金聘請專門的解說員進行講解,由此可見講解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講解員的水平,完善講解員隊伍的人員配置,就至關重要。
一、博物館講解工作的實質
博物館講解工作的實質就是對博物館陳列的外延。博物館內陳列的自然標本和歷史文物,以及臨時性的展覽是聯系社會公眾的唯一方式,而這個方式實現的過程必然離不開講解工作,簡而言之,講解工作就是社會公眾同博物館之間溝通的橋梁和通道,加之參觀的觀眾無論知識文化水平,還是年齡資歷,抑或是職業崗位,都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只有做好講解工作,才能真正通過最有效的方式將文化信息傳遞給觀眾,滿足觀眾的需求。
其實講解工作不僅僅是對內容的講解,更是對參觀者的引導和指引,幫助參觀者更好的進入文化氛圍,所以,講解只有到達一定境界,才能實現現場的趣味性和觀賞性,進而最大化地實現博物館的教育功能。
二、培養講解員的方向和要求
(一)講解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作為博物館的優秀講解員,必須集專業性和綜合性于一身,應當是博物館教育功能和學術功能的代言人,針對講解員,筆者認為應當具備三點素質:
一是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作為博物館的講解員,必須具備播音員應當具備的所有素質,而表達能力直接決定了講解的成功與否。講解是一種具備審美價值的高級口語表達藝術,講解員要依靠形象生動、邏輯真實而又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把靜止的陳列物講出感情和氛圍,才能真正吸引觀眾,讓觀眾擁有美的感受。
二是良好的外貌和氣質。博物館的講解工作實質上是一種服務性工作,必須具備良好的外貌和氣質,同時懂得禮貌用語,只有舉止優雅的講解員才會給觀眾最好的印象,也容易在視覺上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三是高層次的文化修養。因為講解員的講解對象是歷史文物或者自然標本,這些東西都具備深遠的意義或者文化緣由,作為講解員,必須具備一定程度的文化水平,要做到真正理解文物的內在知識和意義,才能真正將文物的真實意境表達出來。
(二)講解員的培養內容和方向
講解員的優秀程度直接影響了博物館展覽的效果和水平,因此,應當對講解員進行專門的選拔和培訓,培訓的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在不同接待場合下的接待規范和流程;二是專業知識的培訓,也就是對文物知識、文化信息以及文物內涵的理解和認識;三是在觀眾心理學方面的培訓,幫助講解員深入了解觀眾的心理和興趣點,從而保障講解工作滿足觀眾的需求。
關于講解員的培養方向,應該是面向專業型人才,也就是專家型講解員。一方面可以提高講解的效果和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講解員的轉崗和對其他業務的熟悉度。
三、關于博物館講解員隊伍的最佳配置
隨著目前我國博物館開放程度的提高,展覽頻率也相對增加,這就要求講解工作一方面要保持較高水平,另一方面也要保持經常性。
筆者認為,講解隊伍的最佳配置應當是集專家講解員、專職講解員和志愿者為一體的配置。其中,專家講解員主要是指在專業層面上造詣較深的人,主要服務于同行和博物展覽的專家,符合知識層面的交流;專職講解員是指專門從事講解工作的全職人員,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相對較強,文化修養和專業素質也都相對較高,主要服務于不同領域的領導和日常觀眾;志愿者主要是大學生,這也是目前很多博物館講解工作的主要力量,主要服務于一般觀眾。將以上三種講解員配置在一起,一方面有助于最大程度的發揮專業人員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提高博物館的講解質量。
四、探討博物館講解工作的市場運作
講解員的基本素質和隊伍配置非常重要,但如何進一步調動講解員的競爭意識和積極性,就更為重要,筆者建議,應當在市場運作管理中采取多勞多得,獎罰分明的對策。
目前我國很多博物館,例如南京博物館、陜西省博物館以及河南省博物館等都針對講解員采取了社會聘用制。這種社會聘用制,也就是并沒有給予講解員編制,即實行人事代理制,工資關系雖然在博物館,但是人事關系在人才中心代管。因此,這些講解員的待遇是基本工資加提成的方式,也就是講解質量高低,以及講解場次的多少直接影響到講解員的工資高低,這種聘用制一方面避免了博物館中閑置人員的存在,另一方面也滿足了市場的基本需求。
講解工作要想良性發展,必須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后,我國經濟水平飛速發展,作為博物院的講解工作,也日益走向大眾化和市場化,必須根據觀眾的需求和喜好,來重新對講解工作進行定位和反思。因此,筆者建議可以采取博物館講解收費制,一方面是對講解員勞動價值的認可和尊重,另一方面也屬于觀眾能夠接受的精神產品價值范圍之內,當然,講解所得收入應當歸社教部所有,用于對講解員的業務培訓和獎金發放等工作。
總而言之,博物館講解工作的市場運作采用聘用制+講解收費的模式,一方面有助于博物館認識負擔的減輕,也有利于人才的流動和博物館的健康發展。
五、結語
隨著博物館開放程度的提高,其講解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作為博物館,應當注重對講解員的選拔和培訓工作,并合理配置講解員隊伍,要求講解員以觀眾需求為導向,以展覽文物為主要內容,以輕松寫意的語言表達為主要形式,做好講解工作,以最大程度的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滿足社會服務和需求。
參考文獻:
[1]單霽翔.提升博物館講解服務質量的思考[J].敦煌研究,2013(6):101-108.
[2]馬曉華.高校博物館志愿講解服務工作與大學生素質教育——以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志愿者中心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09,20(3):110-113.
[3]滕亮.如何提高博物館講解員的講解水平[J].赤子,2016(1):29.
作者簡介:
解景媛(1989.06—),女,吉林省長春市人,職稱:初級,研究方向: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