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娜
摘 要:對小學數學教學方式的改革進行研究對于小學數學教學存在非常重大的意義。本文將通過四方面來對教學改革進行探討。分別是:第一是創設有效的課堂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二是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第三是通過活躍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第四是強化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方式;改革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廣,教學的改革已經刻不容緩。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最基礎的階段就是在小學數學教學階段,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當前教學的需求,所以我們必須進行必要的改革創新,來滿足當前學生對教學的需求。所以,對小學數學教學方式的改革進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將從以下四個方面對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革進行探討。
一、創設有效的課堂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生的自控能力非常的差,所以想要讓他們學習,首先就必須應該做到培養他們的興趣。而想要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創設有效的課堂情景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通過對課堂進行有效的情景創設,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有了學習興趣,學生自然而然主動去學習,主動去思考。
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時,為了有效的把教學內容引入課堂,我們可以設計如下情景。在進行講課前期,教師可以給學生們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模型和一個長方形的模型。然后進入情景創設:同學們,你們看!這兩個模型正在吵架,他們因為什么吵架呢?哦!原來是因為爭論誰大誰小而吵架。平行四邊形說自己大,而長方形說自己大,他們各說各有理,互不相讓。那同學們,你們來講講到底是平行四邊形更大一些,還是長方形更大一些呢?接著可以讓同學們進行分組討論。有的說長方形大,有的說平行四邊形大,這樣爭論不休的氣氛可以使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同時也可以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然后教師說,同學們,我們不要爭吵了,究竟他們誰更大一些呢?我們可以通過什么形式來進行比較呢?通過教師的提問,可以讓學生意識到區比較這兩者之間的面積。在以前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已經學會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這時自然而然的引入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式。
通過這樣的情景創設,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都被調動起來,都非常期待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式,這樣充滿懸念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對于馬上要學習的知識充滿了求知欲望。實踐可以證明,這樣的教學方式改革對于教學質量有明顯提高。
二、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
數學教學最終的目的就是學以致用,如果單獨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是非常的枯燥的,容易讓學生對數學產生反感。這就需要教師把數學教學更加的生活化,利用學生能夠接觸到的日常生活實例進行教學。將生活與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會到樂趣,從而產生對數學的恐懼心理。當學生意識到數學與生活是緊密相連的,自然就會慢慢的喜歡學習數學,熱愛數學。
例如,講解一道簡單的算法“160+96=160+100-4”。當同學們看到這道題時,一定會產生疑惑,為什么一道加法算式中會出現減法?學生開始接觸這類型題時需要一個理解的過程。此時我們就可以組織日常的生活場景來進行表演:媽媽帶領我去買衣服,一件上衣花了160元,一條褲子花了96元,那么上衣和褲子一共花了多少元錢?通過實際的生活交易,我們肯定會一共消費了256元,給人家260元錢,人家會找回4元錢。通過這樣的模擬過程,學生對于這道簡便算法題就很容易理解。這也就是把教學和更加的生活化,課堂效果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三、通過活躍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活躍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首先,教師要對所學內容進行設疑,然后來解釋知識的本質。例如,在學習利用字母來表示數時,可以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提問,字母表示數字究竟有什么好處?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其次,對于質疑的問題要加深所學的知識。例如,在學習圓以后,可以向學生提問不用圓規如何畫圓?如何在一張白紙上找出圓的中心點?這些問題都可以加深學生對圓的認識。
四、強化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小學生的特點就是好動,因此在數學教學的改革中,教師可以充分地抓住這一特點,對小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行強化,通過動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
例如,在初學幾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自己動手操作,自己去發現要學習的知識。比如,在學習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教學過程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項任務,讓學生用單位面積的方格硬紙片,來和早已經準備好的長方形進行比較,通過比較不同大小的長方形,來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以及思考,讓學生思考出平方厘米數正好是長方形的長和寬所包含的厘米數的乘積,既“長方形面積等于長乘寬”。通過這樣的動手操作的形式,學生們自然從操作的過程中掌握了和理解了所學的知識。
再例如,學生對于長方形的面積以及周長的計算公式常常相混亂,此時可以通過實際的操作來進行計算,就容易把兩者之間進行區分。我們可以利用方格硬紙片分別擺出面積不等而周長相等的兩個不同形狀的長方形以及面積相等而周長不相等的兩個不同形狀的長方形。然后讓同學對這兩組長方形進行觀察,通過觀察,學生對圖形的空間概念有了更為形象的認知,可以幫助學生更快速的學習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總而言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廣,小學數學教學的方式必須進行改革。通過改革和創新,可以不斷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的改革過程中,應該要進行不同的探索以及對課堂教學的實踐分析,努力創新更多更有效的教學方式,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知識的掌握能力。
參考文獻:
[1]龔宇章.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方式的初探[J].新課程(下),2012(03)
[2]雷雙軍.引導教學探究 提升教學思維[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