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何
眾所周知,評價是制約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評價也是影響學生發展的關鍵所在。我國基礎教育歷來以重視“雙基”為特色,而“雙基”的實現和水平評定又往往以書面考核為主要方式。因此,多年來形成了一套以書面的紙筆測驗為基本形式的考試與評價方式。大到中考、高考,小到學校考試和單元測驗都是以書面的紙筆測驗為主。長此以往形成了一種考試文化,就是對學生的考核與評價,只有試卷才可信,只有分數才能衡量學生的表現。而忽視甚至抵制口頭表達、課堂觀察、實踐能力等多樣化的評價,單一的評價方式成為中小學生評價的主導。這種評價方式反過來會極大地影響學校的管理和教師的課堂教學取向。機械訓練、題海戰術、簡單重復練習、枯燥無味的模仿成為中小學司空見慣的事情。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成為影響教育教學的“指揮棒”,其結果使素質教育的目標難以落實,影響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實現。考核與評價方式的改革是基礎教育改革的重點和難點。
布盧姆認為,評價要讓學生以較少的反抗去接受學校規定的學習任務。他強調,學校對學生的一切評價行為,都應該建立在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和持續發展的基礎之上。然而,由于受長期以來過分注重終結性評價觀念的影響,在很多人的頭腦中,仍然存在著通過“一張試卷”對學生進行警戒與鞭策、鑒定和選拔的陳舊思想。這種把學生發展目標固定化的做法,嚴重壓抑了教師和學生的抱負水平,也削弱了學生的發展動機。這在很大程度上,違背了教育評價的本質含義,更與素質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馳。
如何重新認識評價的功能效用,轉變以往單一、集權式的評價,讓教師、學生都能成為評價結果的獲益者,使新的評價體系實現新的課程標準,規范新的教育教學,是課改實驗能否真正深入開展的關鍵。而要重新認識評價的功能效用,建構科學合理有效的評價體系,必須先徹底轉變固有的評價觀念,逐漸形成明晰的評價新理念。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可采取“四個有利”、“六個注重,進行教育評價。“四個有利”是:①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能力,培養積極健康向上的學習情感,增強自信心,激發求知欲,保護好奇心;②有利于課程標準的全面落實,促進學生學業進步和潛能開發;③有利于課內與課外結合,學習與生活實踐聯系,促進學生對生活經驗、信息資料的積累與整合;④有利于調動學校、家庭、社會以及老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評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六個注重”是:①注重激勵性,把評價作為推動學生進步的動力,而不僅在于衡量學習成績的好壞;②注重自主性,把學生當作評價的主人,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和表現負責,使他們更多地看到自己的能力和閃光點,在“自賞”和“自責”中得到真正的教育;③注重綜合性,使評價成為展示學生多方面才能的舞臺,而不是單純追求書本知識。評價還應充分考慮學科之間的融合,考慮到學習與生活的聯系,考慮到非智力因素等等方面,體現綜合性;④注重實踐性,評價要更好地為學生動口、動手、動腦提供機會,鼓勵學生在操作、實驗、觀察、收集處理信息、參與低層次社會事務中去獲得真知,明白道理;⑤注重全程性,評價要貫穿整個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注意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結合;⑥注重開放性,包括評價內容的開放性和評價主體的開放性,要使評價內容從課內向課外延伸,評價主體從教師向學生、向家長、向社會延伸。在此共識的指導下,形成初步的評價規則,即:評價主體的多元互動性,評價對象的個體靈活性,評價內容的多維性,評價操作的全程性,評價語言的可接受性。我們堅信每一個學生身上都有閃光點,只要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一批好學生。
多元化評價實施的關鍵在于保證其實效性,否則容易造成教育目標的虛化。為了保證多元化評價的實效性,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體現多元化的評如在地理課堂中,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意觀察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行為,還要通過學生作業獲取教學反饋的信息,在信息反饋中對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展,學習中的情感體驗等獲取全方位的體察。我們常常會發現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教學內容和習題,在考試時學生還是有許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學生知識的習得不是學生自己學會的,而是老師教會的,所以我們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本身更重要。例如,在學生做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習題時,不要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請學生思考,要求學生說出理由。學生經過思考,較容易地完成了這道題,并且掌握了解題方法,提高了學習能力。
地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完成新課標中規定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除了師生在課堂上的教與學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饋就來源于作業練習。作業練習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通過作業,不僅可以檢查課堂教學的效果,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而且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探索獲得知識的方法,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所以,我們的地理作業必須是科學的,多樣的、開放的,我們不能僅僅為了使學生完成作業而教學,而要教給學生“對其終身發展的能力”,所以要側重對學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培養。
總之,我們教師只有真正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學評價,使評價靈活化,因材施評,因時施評,因地施評,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筆試與口試評價相結合,評語與等級評定相結合,才能讓評價發揮出樹立自信和激勵的力量促進學生的成長,才能引領學生積極地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才能使他們主動地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從而使他們樂于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為后續的科學學習、為其他學科的學習、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