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
摘 要: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三的復習課應該怎么上,是否也需要改革呢?答案是肯定的,當然要改。我校也提出了適應教學改革的“六步循環法”,已經開展了一學期,那對于高三的復習課程也可以實施“六步循環法”。以“問題”為中心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從而找到方法,掌握知識點。
關鍵詞:整句;作文表達;問題提出
隨著全國各地教育教學改革的全面推進,我們學校也提出教學過程環節采用“以問題為主線,以能力為立意,以發展為主旨”的“六步循環教學法”。這種先進的教學法對基礎年級的課程是十分適用的,而且易于開展。“六步循環法”的具體步驟為:問題提出,合作探究,展示提升,點撥激勵,反饋練習,預習預設。當然在高三復習課中同樣能體現“六步循環法”的核心。
一、教學過程
我以一節高三復習課為例。這節課主要復習句式變換的一個考點散句變整句。而我的目標是想通過這個考點讓同學們在習作中能運用整句,希望在今后的寫作中要有表達意識,語言表達不僅要內容美而且要形式美。
1.問題提出
我借用了學生習作片段,在剛結束的考試中我選擇幾篇有代表性的作文,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例:“是誰曾說,一滴水不能將石穿破?是誰曾說,一根火柴不能沖破夜的封鎖?是誰曾說,石縫中的花不能堅強而活”;“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暉,我擁一縷最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燦的;漫漫人生,我采一朵最重的——堅守夢想”;“滿秋碩果壓枝低,堅持自己的夢想,才會在金秋時節收獲碩果累累;一卷霓裳遍天墜,堅持自己的夢想,云朵才會在天空飄逸云卷云舒;保留己心拒外擾,堅持自己的夢想,學生才會保留夢想去努力。”這三段是其他班級學生的習作,學生們看過之后要發表自己的感想,這段文字的特點。同學們都能發現它們的共同點是句式整齊,結構相似,讀起來富有節奏感。接下來提出問題,為什么要寫整句?整句又叫駢句,結構相似,形式整齊,節奏和諧,富有氣勢。所以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必要的時候要寫整句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情。
2.探究方法
舉一個散句變成整句的例題。題目要求:改寫語段中劃線的句子,使之句式一致,本體、喻體搭配合理。(可調整語序、增刪個別詞語)
我常常趴在檐下聽雨,雨聲輕靈,是微風里孩子們溫溫的耳語;雨聲像山溝里柳陰下激石的溪水般清脆;雨聲舒緩得像黃昏里泉臺上棲著的蜻蜓的翅。那種特別的感覺一聲一聲圈占了我的心。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研究,盡量總結方法,通過幾組同學的努力,總結歸納出散句變整句的方法,首先確定一個基準句,以此為標準來調整改造其他的句子;然后調整分句使其語法結構相同或相似;最后注意句子的語氣、字數,有些句子需要調整語序。有了方法同學們做題也就得心應手了。
3.展示提升
遇到語言運用題,我們能找到方法來應對,可是我的目的是想通過這個方法讓學生們在作文中能用到整句,增強表達意識。于是我還是找了講課時舉例用的學生習作,讓同學們改寫,使他們句子更整齊,更有氣勢,更有說服力。例:①“是誰曾說,一滴水不能將石穿破?是誰曾說,一根火柴不能沖破夜的封鎖?是誰曾說,石縫中的花不能堅強而活。” ②“滿秋碩果壓枝低,堅持自己的夢想,才會在金秋時節收獲碩果累累;一卷霓裳遍天墜,堅持自己的夢想,云朵才會在天空飄逸云卷云舒;保留己心拒外擾,堅持自己的夢想,學生才會保留夢想去努力。”同學們在改寫的過程中將句式結構進行調整,還有續寫一到兩句來進一步表達觀點,使觀點更明確。
4.點撥激勵
分別找幾個小組發言,發現他們在做習題的時候對于方法的使用還是很明白的,但是在寫作方面不知道在什么時候用整句,怎么寫。其實對于作文,需要整句的地方很多,比如文章開頭,你可以用整句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在論證的時候,你可以用整句來略寫舉例;在結尾的時候你可以用整句來點題,重申自己的觀點。在寫的時候不是你找到基準句,而是你先用一種句式來表達觀點或舉例,然后仿照這句繼續寫兩句或是三句。當然在寫的時候還要考慮要圍繞作文的中心論點,保持正確的邏輯順序。
二、課后反思
下課后我對學生們進行調查,這節課你收獲了多少,同學們說法很多,有幾位同學已經開始準備寫作文來試一試。而我也想了許多,語文這門課各個知識點之間都是有聯系的,句式變換的練習能夠促進學生在寫作方面改善語言表達,我想這也是一石二鳥,當然要想寫出好文章,一定要多多練習。
針對這節課我有幾點反思:①問題提出這一環節,有的學生指出不是自己的文章,印象不深刻,不是自己班同學的文章總覺得有距離。確實是這樣,在提出問題時,完全可以用自己班學生的作文,因為學生自己的問題才是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上需要探究、解決的問題。②展示提升的環節,由于時間關系,有很多寫得不錯的習作段落沒來得及展示,這樣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其實是可以找方法的,比如把自己的作業先在組內篩選,或是組員推薦,誰的作業最有代表性誰來展示,或者其余學生的交上來老師看過再給意見。這是我的失誤,只想著完成教學目標,沒有顧及到學生很想展示自己的成果。
課堂本來就是遺憾的,每節課都會有自己的遺憾。前幾天看過一篇文章,文章結尾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有些像,雕不出來也許不是壞事;有些傳,寫不出來,也許不是壞事。”正如我們講課有遺憾不一定是壞事,這回給我思考和進步的空間。
無論有沒有什么規律和方法,語文課上的問題提出應該是在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之后,可以通過學生的作業反饋出來的共性或個性的問題,這才是我們教師應該提出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問題。尤其我們現在是高三復習階段,暴露出的問題一定很多,相信同學們一定會全力解決,從而掌握方法,取得進步。所以我認為教師在課前對于學情的掌握是十分必要的,而且高三課程中的問題提出是很重要的。
在這樣教育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不是我的課堂,是學生們的課堂,更應該是有問題解決問題的高效課堂。我做得還不夠好,當然“六步循環法”的具體實施還需要研究,我會虛心向老師們請教,不求最好,只求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