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美娟
(廣東省珠海市紫荊中學 廣東珠海 519000)
平板電腦在體育運動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探析①
——以田徑課挺身式跳遠教學為例
趙美娟
(廣東省珠海市紫荊中學 廣東珠海 519000)
平板電腦與體育運動技術教學的結合,改變了傳統的教師示范講解的教學模式,其強大的數媒功能不僅能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率,還能進一步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對體育運動的興趣。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處于高速發展期,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該研究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體育科研方法對中學生田徑課中挺身式跳遠技術在平板電腦的介入下的教學情況進行了分析,對“平板電腦教學模式”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分析,對平板電腦在體育運動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探析進行了實例分析。
平板電腦 挺身式跳遠 體育教學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各種數媒工具開始廣泛應用于體育教學之中,體育教師在運動技術教學過程中逐漸由示范者、講解者、糾錯者等多元化身份向引導者這一身份進行轉換。平板電腦強大的媒體功能改變了傳統體育教學單一、枯燥的教學特點,在教學的各個環節給運動技術教學帶來了改變,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挺身式跳遠是中學田徑課的重要學習內容,在進行挺身式跳遠的教學過程中應用平板電腦,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著極大的提高。
1.1 實驗對象
選取珠海市紫荊中學筆者任教的初中二年級4個行政班學生為實驗對象,各班級人數相等,均為44人。學生技能水平、學習能力基本相同,上課教學進度一致,均為挺身式跳遠第一學時開始,選取兩個班級分別作為實驗組,另兩個班級為對照組。
1.2 實驗設計
此實驗擬采用對比法進行研究,選取筆者所帶班級中實驗過程為挺身式跳遠教學計劃中的4個學時,該實驗采用單因素設計,以信息化教學模式為自變量,在實驗中課堂時間以及教學進度等內容嚴格按照教學計劃進度表控制,盡量排除其他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在實驗組的授課中采用平板電腦信息化教學模式下的挺身式跳遠教學作為自變量,而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
1.3 實驗自變量
該研究擬研究平板電腦介入對學生運動技術學習的影響,因此自變量為平板電腦介入下的挺身式跳遠技術的教學設計,模式如圖1所示。
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運動技術的學習,因此因變量的選擇以實驗組和對照組對挺身式跳遠的技能掌握程度為基本內容,調查兩組對挺身式跳遠的基本掌握程度以及測試中的優秀比。在實驗后實驗組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學習興趣、整體的技能掌握程度以及技能掌握的優秀比優于對照組,則說明信息化教學的模式在田徑技能教學中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反之則是消極的作用。
2.1 學生技能掌握情況分析
在4個學時的教學實驗后,對進行挺身式跳遠技能進行測試,將技能掌握程度分為5個檔次,其中“合格”作為分界點,合格(包括中等)以上為基本掌握技能。實驗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數據中可以看出,實驗結果中,兩組學生對技能掌握有著一定的差異,從實驗組來看,良好以上的比例為56.81%,但合格以上的比例達到了87.49%,學生的整體掌握程度相對較高,而較差及以下的學生僅有12.51%;而從對照組來看,中等以上比例僅為45.45%,合格以上比例為72.72%,有27.28%的同學還不能掌握該項技能。而從優秀比來看,實驗組與對照組優秀的比例相差不大,但在良這一檔次中實驗組以36.36%的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7.27%。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技能掌握分別明顯的主要在未能掌握技能的同學人數上,對照組中有27.28%的同學在實驗過程中并未掌握挺身式跳遠技術,而實驗組僅有12.51%的同學還不能掌握,兩組間存在顯著性差異。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技能掌握對比表(n=176)
表2 實驗前、后實驗對象課堂學習參與情況統計表(±s)

表2 實驗前、后實驗對象課堂學習參與情況統計表(±s)
注:*表示P<0.05水平顯著性差異,**表示P<0.01水平的高度顯著性差異;下同。
實驗班課堂小組 傳統教學課堂小組實驗前 實驗后 實驗前 實驗后運動參與度 30.62±6.42 37.62±6.48** 31.78±6.33 33.78±6.67積極興趣 20.84±5.61 25.35±5.94** 21.21±6.56 19.61±6.74
根據實驗結果來看,在實驗階段,實驗班挺身式跳遠教學因為平板電腦使用的介入,在技能的掌握上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因此,實驗的假設可以成立,平板電腦介入田徑技術教學中,可以對學生的體育課程的學習起到積極的效果。
2.2 對實驗對象實驗前后學習興趣分析
實驗前后學生運動參與程度的對比分析如下。
由表2數據可知,實驗前對照班與實驗班運動參與程度、積極興趣均無顯著差異(P>0.05)。實驗后,實驗班與對照班運動參與度、實驗班的積極興趣均有提高,但實驗班的運動參與度提高的幅度遠大于對照班,存在顯著差異(P<0.01)。而實驗后對照班的積極興趣卻有所下降,實驗后實驗班與對照班的變化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這些變化主要表現于:由被動參與轉向積極參與,由厭惡轉變喜歡,由被動練習轉向獨立自主地進行體育鍛煉。通過平板電腦的介入,將枯燥的體育學習變成引導式、探究式的體育學習形式,充分發揮每個成員的優點和價值,所以實驗班學生對體育課的態度出現極大的轉變,鍛煉也更為有效了。
誘發興趣—提出問題—小組觀摩與討論—組內練習與反饋鞏固—組間競爭與合作—深化技術學習—教師引導與鼓勵。
在這種模式流程下,學生通過對平板電腦的應用,相較于傳統的技術學習對注意力和興趣的保持有著很大的提升。學習興趣和驅動力的提升對課堂整體是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對課堂秩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有重要意義;而深度學習目標的設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持水平較高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帶動其他同學的學習努力度。

圖1 平板電腦參與下挺身式跳遠教學設計結構圖
科技的進步為現代體育運動技術的教學帶來了很多新的力量,平板電腦的應用在中學生挺身式跳遠的技術學習中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啟發式教學的教學模式同樣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升學習效果,但不可否認的是平板電腦在教學中始終應是作為工具存在的,其應用的根本是為教育服務的,在實際教學中應努力避免學生被平板電腦中的各種內容分散注意力的情況出現。如何合理利用平板電腦的功能,在本著“以人為本”和“健康先行”理念的前提下提高體育運動技術教育教學質量,是在信息化時代里進一步加快體育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徑。
[1]王慧琳.大眾傳媒體育信息影響我國大學生體育生活的實證與理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3.
[2]任柯釔.體育傳媒信息對四川省大學生運動興趣培養的影響作用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9.
[3]劉石.教育視野下傳媒體育信息多元功能發展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6(3):36-40.
G80-05
:A
:2095-2813(2017)03(c)-014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9.145
本文出自廣東省教育信息技術研究“粵教云”計劃專項2015年度一般課題(課題編號:2015yjyy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