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宏
(浙江警察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3)
○本刊專稿 主持人:郭建華
瞄準世界一流加大開放融合努力打造公安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浙江品牌”
□丁宏
(浙江警察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3)
近年來,浙江警察學院著力打造人才培養、教育訓練、服務實戰三大涉外平臺,教育國際化初具規模。把握時代大勢,回應實戰需求,必須進一步確立“面向世界、開放辦學”的理念,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高層次警務人才為出發點,以深度融入公安實戰為著力點,構建“多維度、多層次、寬領域”的公安國際合作教育體系,努力打造公安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浙江品牌”。
開放融合;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浙江品牌
近年來,緊緊圍繞“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服務公安中心工作,服務國際執法合作”的工作思路,浙江警察學院(以下簡稱“我校”)積極開展公安高等教育國際化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黨的十八大后提出“新型國際關系”“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1]為國際執法合作提出了新的課題,對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警務人才培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2]把握時代大勢,回應實戰需求,必須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進一步確立“面向世界、開放辦學”的理念,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高層次警務人才為出發點,以深度融入公安實戰為著力點,構建“多維度、多層次、寬領域”的公安國際合作教育體系,努力打造“國際化警務人才培養、涉外警察教育訓練、服務公安國合實戰”三位一體的公安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浙江品牌”。
當前世界正處于“變”“亂”交替疊加的大變局中,隨著國力的不斷增強,我國秉持“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理念,正前所未有地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心,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中國不僅對國際性議題提出“中國方案”和“中國主張”,還逐步為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提供更多的公共物品,[3]在國際事務、全球治理體系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新形勢新情況下,執法安全合作既面臨重大發展機遇,也面臨嚴峻挑戰,新的歷史方位決定著新的歷史使命,新的歷史使命需要新的歷史擔當。侵害國家利益和涉我犯罪活動蔓延到哪里,國際反恐、預防和控制跨國犯罪、境外追逃、海外公民利益保護、國際執法合作等警務工作就必須延伸到哪里,涉外警務人才培養、國際執法能力建設、涉外理論研究等相應支撐工作就必須跟進到哪里。
(一)明確自身定位。公安院校作為公安機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化人才培養、涉外教育訓練、對外合作交流、涉外理論研究等領域有著實務部門無法替代的獨特優勢。當前,我國國際警務執法合作面臨諸多問題,其中最現實也是最亟需解決的是國際警務執法合作人才的問題。[4]為此,我校積極研判、主動應對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明確自身定位,積極開展各項工作,全面服務國際執法合作,力爭成為我國公安國合工作的人才培養、能力建設、信息研判、技術創新與智力支持的重要基地。
(二)做好頂層設計。我校分析形勢發展,結合自身實際,積極謀劃學校教育國際化發展規劃、指導意見和行動計劃。一是系統總結“十二五”教育國際化建設發展情況,提出了提質升級的發展思路;二是學習領會新精神,明確樹立“教育公共外交”的戰略思路;三是調研商討達共識,先后赴相關職能部門、各級公安機關,以及兄弟院校開展調研,組織多輪專題討論,積極征求意見形成最終方案。
(三)切實加強領導。學校主要領導科學部署、全面協調、系統推進教育訓練國際化工作,努力做到規劃優先安排、資源優先配置、經費優先保障、工作優先支持,舉全校之力、集全校之智統籌推進外警培訓、國際合作、引智項目等各項工作。
(四)統籌整合資源。校內通盤整合力量組建國際學院,并成立東盟非傳統安全領域研究中心及區域反恐戰略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與人員配備。校外與各級公安機關建立協作工作機制,與全省公安機關建立緊密伙伴關系,組織業務骨干參與教學、開發課程、開展交流。通過涉外警務專業建設、援外培訓、留學生培養、國際警務交流等工作,有效服務國際執法合作。
教育國際化并非朝夕之事,亦非空口白談,需要周密部署和統籌規劃。縱觀國內外教育國際化的實現路徑與成功經驗,主要依賴于以下三方面:成熟的學歷教育體系,完善的職業技能培訓和系統的實戰指導理念。我校自本世紀初開始教育國際化的探索,經過十余年的不懈努力與發展,人才培養、教育訓練、服務實戰三大國際合作教育平臺日趨規范化、體系化、實戰化(如下圖)。

教育國際化平臺體系圖
(一)打造國際化警務人才培養平臺。一是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我校先后與英國、意大利、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國十余所知名高校與警察培訓機構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并在領導互訪、教師互派、學生交流、科研合作等方面開展實質性的交流,特別是與美國山姆·休斯頓州立大學刑事司法學院簽訂了雙學位人才培養項目,開創了公安高等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先河。二是加強師資能力建設。從2015年起學校實施青年教師“雙五計劃”,即用五年左右的時間,每年選派5名優秀教師和有發展潛力、有研究能力的青年博士,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等世界一流大學做訪問學者,以此來打造未來學術領軍人物。三是推動國際科研合作和學術交流。我校積極承辦各類專業性國際學術會議,搭建學術交流平臺,聯系引進國外知名專家、學者來校進行講學交流。每年舉辦一屆“警察與科學”國際講壇,逐步形成品牌效應,為中國警界提供了新視野、帶來了新理念,成為公安工作的重要“信息源”和“思想庫”。四是積極開展“走出去”工程。規范出國(境)各項管理制度,創造條件鼓勵師生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交流。僅2016年我校學生出國(境)學習交流就達127人次,如我校派出30名學生赴歐參加為期30天的“國際比較研究”研修項目,受到新華社、意大利當地主流媒體的關注。五是著力推進涉外警務專業建設。2012年經教育部批準開設涉外警務專業,2014年該專業被列入浙江省新興特色專業。依托國家級、省級“國際警務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等重要平臺,逐步形成“以卓越國際警務合作人才為培養目標,以中外合作、校局合作為培養方式,以國際化師資團隊為保障,以國內外警務實習基地為平臺,以學科交叉、多元文化、團隊精神為特色的多導師制”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二)夯實涉外教育訓練平臺。2006年起,先后有來自亞洲、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等近100個國家(地區)的中高級執法官員來我校進行各類專業培訓與業務交流活動。除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保障外,我校結合執法行業特色和浙江公安工作優勢,精心設計培訓與交流主題,并通過與阿里巴巴、海康威視等知名企業的校企合作以及與實戰部門的校局合作,不斷加強優質專業的課程建設與項目開發,獲得培訓學員與國外同行的一致好評。同時,我校注重發展留學生教育,于2011年獲得留學生招收資格,2013年招收首位學歷留學生,成為全國為數不多的具有學歷留學生招生資格的公安院校。留學生招生規模和辦學層次逐年發展,至今共有來自土耳其、美國、意大利、韓國、剛果(金)、科摩羅、莫桑比克、老撾等近十個國家的留學生來校進行語言學習或接受本科學歷學習。我校高度重視留學生的人才培養,精心設計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鼓勵外國留學生參加校園活動,加入校園社團,融入校園文化;建立外國留學生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定期討論研究有關工作,不斷加強留學生管理的規范化、合理化與精細化。
(三)構建國際合作服務支撐平臺。一是信息應用。在上級公安機關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建成國際執法合作工作室,高質量地完成交辦的各類案件信息處理工作。二是智力支持。受上級公安機關委托完成大量資料收集與翻譯工作。我校教師主持或承擔了多項公安部重大研究項目,組織骨干教師編寫《國外警務信息簡訊》,供公安決策參考。三是參與實戰。按照“科學謀劃、主動對接、全面參與、專業高效”的思路,充分發揮學校多語種人才及專業優勢,深度融入公安實戰。在G20杭州峰會、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我校全力服務大會涉外安保及翻譯等工作,因表現突出,多位老師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和獲得先進個人等獎勵。
面對公安工作國際化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學校以習近平總書記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引,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制定了“海外伙伴推進、教師骨干海外培養、學生海外培養、國際科技合作、引進國外智力、國際化品牌課程建設、來華留學生培養、涉外警務教育訓練、國際化智庫建設、國際形象推進”等十大行動計劃,全力做好以下“五個進一步”,打造公安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浙江品牌”。
(一)進一步樹立教育國際化的發展新理念新思維。一是加強宣傳教育,使學校教師干部深刻理解教育在國家外交戰略中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牢固樹立公安高等教育國際化意識,提高對公安高等教育國際化定位、內涵及重要性的認識,切實增強服務國際執法安全合作工作的使命感、緊迫感,加強公安工作全球化視野和國際化戰略思維。二是加強組織領導,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確保教育對外開放正確的政治方向,確保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動搖。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由國際學院具體承擔教育國際化的組織、管理、指導、協調工作,形成全校一盤棋,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協力推進我校教育國際化的大發展。三是加強建章立制,逐步健全和完善我校教育國際化的規章制度,規范因公出國(境)、留學生管理、涉外培訓、外事接待等流程,為我校教育國際化打造科學合理的管理模式,創造廉潔高效的運作機制,營造積極和諧的發展氛圍。四是加強品牌建設,必須樹立品牌意識,大力傳播品牌文化,運用多種途徑加強宣傳和推介浙江經驗,不斷提升在國內公安院校中的重要影響力與示范輻射作用。
(二)進一步提升對外交流合作的層次與水平。一是提升師資隊伍的國際化水平。結合學科、專業和師資隊伍建設需要,穩步推進學術骨干海外培養工作,配合學校“雙五計劃”重點選派一批有潛力的中青年學術骨干到海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科研、訪學交流,出臺政策重點支持學有成就的優秀學者參加國際學術組織,不斷提高學校教師的國際交流能力。加大外國文教專家和留學歸國人員的聘用工作,積極做好海外高端人才的引進工作。逐步推進與聯合國毒品與犯罪辦公室、國際刑警組織、歐洲警察組織、國際移民組織等重要國際組織的合作關系,創造機會選派語言能力強、業務熟悉的骨干教師赴國際組織工作,培養熟悉國際組織運行規則,能夠熟練開展國際執法合作的人才。加大管理人員出國交流的力度,重點加強與國外警察院校或設有相近專業的高等院校的交流,不斷提升其理論水平、管理能力和國際視野。二是提升人才培養的國際化水平。深化國際合作卓越警務人才培養機制,鼓勵全校各院系積極拓展國際合作交流平臺,選派優秀本科生赴合作院校學習,開展合作研究、教學互聯、實驗室或實訓基地建設等深層次、實質性合作,加強專業的國際化程度。重點加快涉外警務專業國際化建設進程,形成“嚴格的生源選拔——科學的教育培養——完善的后續培訓”的培養機制,并以需求為導向,探索訂單式服務,著力培養國際組織人才、非通用語種人才、國別與區域研究人才等,以滿足國際執法合作需求。三是提升學科建設的國際化水平。依托浙江省一流學科建設,分層次扎實推進學科建設國際化,重點與國際知名院校,世界排名靠前的專業,世界著名研究機構及實驗室加強國際科研合作和學術交流,鼓勵教師及科研人員參與高端國際合作項目,建立高水平交叉學科的國際科研合作平臺、聯合實驗室。邀請相關領域國際知名專家來校講學、交流,鼓勵主辦或承辦高層次國際學術會議。積極推動教師參加重要國際學術會議,開闊專業視野,提升學術水平,增強學校影響力。
(三)進一步探索公安院校留學生教育新模式。充分利用中國政府、浙江省政府來華留學生獎學金政策,適度擴大留學生招生規模,不斷優化留學生生源國別結構,重點提升留學生質量層次。主要招收來自各國警察部門的留學生,適度控制語言生培養規模,主要接收學歷教育留學生的語言預科教育,同時,積極拓展本科學歷以上教育,爭取碩士留學生培養資格。留學生培養要避免“一刀切”的粗放型做法,根據各國不同情況,采取區別性留學政策。可針對不同國家警察部門的需求,在高等教育政策許可的情況下,靈活地設計課程體系、培訓方式、培訓周期等,如采取“2+2”或“3+1”模式,面授、網絡遠程授課等多途徑學歷培養形式。留學生課程體系在保證語言教學的基礎上,加強國際理解教育,加大中國元素的教學,重視中國傳統文化、中國歷史、中國文學的教育和教學,傳
D631
:A
:1674-3040(2017)02-0005-04
2017-03-08
丁宏,浙江警察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