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燕
摘要:眾所周知兒童是天性好奇與好動,他們比成年人更具有模仿性和創造力,處在語言學習的最佳時期。他們非常需要通過充滿生命力的多樣化的活動來激發學習興趣和刺激記憶效果。利用孩子們活潑好動的特性作為教學中的突破口,通過種種有效手段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動起來,往往可以取得出人意料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英語;活動;興趣
課程標準指出,“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對課堂教學的評價主要著眼于學生能否主動地學習,師生能否互動,學生是否自主學習,教學能否體現過程和方法,教師是否關注學生高尚情感和價值觀的形成。根據這一新課程的理念,構建以活動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將成為小學英語教學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活動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個性發展的根基,那么我們怎樣才能組織好英語課堂的活動教學呢?
一、培養兒童的”三心”――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
好奇心是培養兒童創新意識的起點。好奇是兒童的天性,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會對知識的探索產生濃厚的興趣,并點燃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火花和新鮮感。當問他們學會”hello!how are you?”等問侯語并進行實踐交際活動時,學生因體驗到學英語的成就感而激動不己,內心無比喜悅,渴望再多學一點。因此,教師要隨時準備一些更新鮮、更有趣的東西,如配上手勢、表情、繞口令等,使學生不斷產生好奇心,推動英語學習進程。 兒童善于爭強好勝,不甘落后,教師要保護和培養兒童勇于爭先的自尊心,這是學生學習英語必不可少的催化劑,是責任感和道德情緒的一個重要支柱,也是激發學生積極向上、學好英語的一種力量。很多學生在課堂上不愿開口說英語的原因,就是怕說錯了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同學們的嘲諷。因此,教師要盡量采用“無錯”原則,讓學生卸下心理負擔,用手勢、眼神來鼓勵他們,通過討論、啟發等方式來共同探討教學。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確信意愿的實現。心理研究表明,擔心自己能力不夠往往會使腦神經細胞產生抑制作用,使刺激物在大腦中留下的印象模糊。而具有”我一定能行”的自信心,則會在大腦皮層中形成一個很強的興奮中心,使學習效率事半功倍。因此,在英語活動教學中,如果教師的語言含有對學生的尊重,表揚,信任等激勵因素時,常常能給學生一語三春,語半功倍的力量。如”who will try?good! very good! how clever! “等。這些肯定語言能催人奮進,是孩子樹立自信心的動力和源泉。
二、激活和強化學生的”三欲”――求知欲、探索欲、創造欲
這三種欲望在人的童年時代是最旺盛的,我們必須精心保護,培養和激發兒童的三欲,以活動的形式,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其方法如下:
1、熱身活動- - -在教師的組織下,利用課前5分鐘以熱身活動的形式營造一種英語氛圍,讓學生身心都進入學習英語的狀態。可讓學生唱幾首英語兒歌,然后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相用英語打招呼、問候,接著可以做be on duty 的環節, 通過值日生可以進行count numbers, listen and touch,guess, listen and show, make dialogues等內容,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參與而興奮、激動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2、教師啟動- - -在教師指導下的呈現活動,由教師掌握和控制,其目的是幫助學生熟悉新語言項目的書面和口頭形式,使學生初步形成新的語言習慣。活動形式有聽音,模仿,教讀,分個人、小組、全班讀等形式,點面、動靜結合,并采用實物、圖片等,通過視聽結合,聲像并茂的表現形式,生動地展示教學內容。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積極獲取知識,形成技能。
3、生生互動- -交際性活動,屬于自由開放式的活動,教師對學生完全放開控制,設計與教學內容有直接或間接聯系的情景,提供一些有用的詞組與句型,幫助學生擺脫無從開口,從而迅速進入角色。其主要任務在于幫助學生如何開始、銜接、結束話題,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解答和配以臉部表情、動作、手勢表示贊許和鼓勵。學生在表達過程中犯點小錯,教師不要過多地糾正或干涉,讓學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使他們無拘無束地大膽進行交際、參與,并體驗成功的喜悅。交際性練習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最高形式,其語言交際能力發揮達到高潮,課堂氣氛的活躍達頂點。
4、總結、評價活動--課堂結束語。著名心理學家詹姆士說過: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贊賞。小學生最喜歡得到教師的表揚和贊賞,他們尚未形成對自己穩定的評論,他們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大多數是依據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而得來的,教師一句由衷的贊美能給他們帶來信心和快樂。教師賞識學生就是信任學生,并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讓孩子們相信“I can do!”。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如果能像家長教孩子說話那樣,要求降低到最低點,耐心地體會、去欣賞、去等待,對孩子們的每一次開口,每一個動作,每一次嘗試,每一點進步都持一種贊賞的心態,在教學活動中始終堅持“多表揚,少批評”的原則,用微笑和善的表情、親切生動的語言、形象活潑的手勢、溫柔和藹的態度來共建師生互動的平臺。一個“good”,一個“ok”,一個“super”會使學生受到極大的鼓舞,學生就會產生一種愉快的積極向上的求知、表現欲望,并能在輕松、和諧、自然的氛圍中習得英語。新的課程標準要求英語教師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并用欣賞的心態去發掘每一個學生的優點,有意識地多制造一些成功的機會,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樂于參與、大膽實踐、積極合作、充分表現,為其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樹立起學好英語的信心。
總之,活動激趣,樂中求學,開發智力,培養能力是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關鍵。因此,我們小學英語教師必須對英語活動教學進行不斷的探索和研究,使英語的教與學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