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紅
摘要:語文有兩怕,一怕文言文,再次是作文,談作文色變者比比皆是,作文寫得好是能否取得優異成績的關鍵所在。必須理好“閱讀與寫作、內容與形式、課內與課外、過程與結果、共性與個性、主導與主體”的關系,方能長足發展。
關鍵詞:生活化;讀寫結合;循序漸進
語文有兩怕,一怕文言文,再次是作文,談作文色變者比比皆是。要想做好作文教學,應該讓學生走進生活,尋求活水;注重聽說讀寫相結合;逐項指導,循序漸進。作文是全面考查學生語文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和文字表達能力的重要形式,在語文考試中占有較大比例的分數,因此,作文寫得好壞就成為能否取得優異語文成績的關鍵所在。甚至從升學的角度看,學生的寫作水平將影響到學生的命運。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變成了每位語文教師的首要任務,可是不管我們如何努力,大多數學生的作文依舊是提起筆來無話可說;語言生硬,沒有感染力;不會選材;中心不明確;有的甚至是一段體??其實作文好比是炒菜,生活就是其中的菜料,聽讀就是擇菜,說就是洗菜,構思就是切菜,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就是調料,那寫作技巧就是廚藝了。這樣看來,要想寫出一篇文質兼美的作文,就要聽說讀寫齊頭并進了。那么如何能讓學生做出一盤可口、香噴噴的“菜肴”,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格外用心,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一起抓,經過不斷摸索,不斷總結,積累了一些經驗,現把它歸納如下:
一、想生活索取素材
搞好寫作必須依賴學生深入生活,感悟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在日常教學中,將生活融入寫作,將寫作拓展至生活。邊實踐邊學習中把自己的一些收獲作了歸納整理。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教師不能無視學生的情感生活,因為那是學習中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源泉?!苯處熞P注學生情感體驗,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傾吐欲望。如活動作文,即通過開展有意義(有趣)的活動,使學生全身心投入活動之中,而后記錄活動過程及活動感受的作文形式。它的特點是“活動帶動作文,作文表現活動”。種類也多種多樣,如游戲作文:讓學生在游戲后寫作,或觀察人物的動作神態,或寫活動感悟等;如采訪作文:讓學生實際采訪后寫作。我曾經在介紹上網的危害后,讓學生寫一篇關于上網的作文,結果很不理想;無獨有偶,一位教師也是上這樣一節作文課,他先讓學生去采訪學校教師有關法輪功的問題,采訪完畢小組討論,然后布置將采訪的經過和采訪后自己對法輪功的認識寫下來,效果甚佳。兩節同樣內容的作文課,為什么會產生迥然不同的結果呢?究其原因,前者忽視了學生參與的過程,而后者則相反。有了參與,便有了思考與交流,思考了問題,交流了知識與感情,感受也就更加深刻。因此,這種關注學生生命存在的作文教學獲得了成功。如情境作文:一個具體生動的情境,可以引起學生的親切感和新鮮感,使他們在暗示、移情等心理作用下,伴隨著情感,主動地參與作文過程,達到情發于衷,充滿人性。這就是情境作文的基本理念。情境作文的種類也較多,如實用作文,即應用文。它的寫作意義不言而喻。
二、聽說讀寫結合
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怎么想的,怎么說的,怎么做的,就怎么寫,無需太多的加工潤色。但是實際教學中作文仍然是學生最大的攔路虎,相當數量的學生提起作文還是無從下筆。究其原因一是因為教師人為地加大了作文的難度,要求學生寫出從思想內容到語言文字都有一定水平的文章,恨不得篇篇都達到發表的標準,所以要求一高再高,遠遠超出了一般學生的習作水平,結果成了拔苗助長,學生的作文水平不但沒有提高,反而產生了厭倦心理。二是因為學生雖然也接觸了實際生活,參加了某些活動,但由于他們的觀察能力較弱,思維能力不強,語言組織能力不高,形成了“茶壺里煮餃子”的局面,如果老師再引導不夠,久而久之,學生強烈的表達欲就會經過一次次受挫之后沉寂下來。針對學生在作文過程中的這些表現,我從發展學生語言和思維訓練兩方面進行了“加強聽說、強化讀寫、整體推進”教學改革實驗,現簡單介紹如下:加強聽說訓練:從學生入班第一天起,我就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表達欲望和聽說能力。每周我都安排有聽說主題,每天都有一日一說。在內容的選擇上我充分照顧到學生的特點,充滿知識性、趣味性。在課堂上,想辦法創造機會,讓學生多說,相互交流,相互評議,借以提高語言表達乃至作文水平。如上課時,可以先讓一學生作示范,他說完后,馬上組織講評,他哪些地方說得好,哪些地方還有毛病。一方面幫助這個學生說得更好,另一方面也是對全班學生進行語言規范化的訓練。作文教學要正確處理閱讀與寫作的關系,抓住讀寫結合點,在積累上下功夫。首先,要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有意識地在閱讀教學中穿插作文輔導,使學生從讀學寫,“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其次,要引導學生廣泛涉獵課外讀物,體會迥異的寫作風格,領悟、借鑒不同的寫作技巧;第三,在積累寫作知識的同時,注意引導學生品賞、摘抄優美詞句,建立“語言寶庫”,積淀語感,積累語言。雖然教材大多出自名篇,但每冊容量最不多,因此,加強課外閱讀就格外重要。
三、逐項指導,循序漸進
在平時的作文課上,我總有序地對學生進行作文指導,從審題到選材,從構思到立意,從開頭到結尾,從語言到手法,逐步逐項進行指導訓練,使學生更好地應對考場作文。另外,我特別推崇“仿寫”這一作文訓練模式,面對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我常要求學生在自讀齊讀后進行訪寫,可仿結構,仿語言,仿思路等。堅持下去,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寫作的基本章法技巧,進而為靈活創作打下基礎。
總之,作文教學如果能正確處理好“閱讀與寫作、內容與形式、課內與課外、過程與結果、共性與個性、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從素質教育的高度,改進作文教學”,必將大面積提高作文教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