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劍
中國中車:最好的產品是實業精神
梁 劍

從助力肯尼亞,到蒙內鐵路建設,再到印尼美國訂單。中國中車產品在全球性競標中連番告捷,其背后彰顯的是大國實業可貴的“匠心精神”
2017年4月,中國中車公布的若干海外訂單驚喜連連。其中,控股子公司四方股份與中印尼高鐵公司簽訂了印尼雅萬高鐵項目總承包合同總金額約324億元RMB;控股子公司美國中車麻省公司也獲得多項合同,包括與美國Massachusetts Bay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簽訂了約17.4億元RMB的地鐵車輛銷售合同;與美國Los Angeles County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簽訂了約44.6億元RMB的地鐵車輛銷售合同;同時,還中標了美國東南賓夕法尼亞交通局總金額約11.1億元RMB的客車采購項目……
從助力肯尼亞,到蒙內鐵路建設,再到印尼美國訂單。中國中車產品在全球性競標中連番告捷,是中國鐵路裝備制造技術、成本及安全性、投運力等諸多優勢的綜合反映,其背后彰顯的是大國實業可貴的“匠心精神”。
“背靠車床,一身工裝,凝神專一,技近乎道”這是工業發展史上工匠留給世人的深刻印象。即使鐵路已躍入智能制造時代,實現了數控機床運作,依然離不開以細節和質量為重要考量的工匠精神。
近年來,中國中車博采眾長,潛心鉆研,“高速轉向架”、“受電弓”等核心技術及配套技術難題被相繼攻克,一系列關鍵技術參數得到確認,一項項自主知識產權攬入懷中,創造了多項世界新技術、新標準,向世人展示了“引進技術——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精彩跨越。
通過持續的技術改造和技術升級,中國中車建設了全球領先的高速動車組、大功率電力及內燃機車、先進鐵路客車產品、先進鐵路貨車產品、先進城軌交通及地鐵產品等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基地,形成了國際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產品制造能力。
以中國中車為基礎,中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的專業品質建設了相對完善的、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技術創新體系。中國中車擁有的高速列車系統集成國家工程實驗室、動車組和機車牽引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重載快捷鐵路貨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軌道客車系統集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11個國家級研發機構和覆蓋主機制造企業的19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為主體的產品與技術研發體系,奠定了軌道交通裝備行業國家技術與產品創新體系的基礎,形成了強勁的國際競爭力。中國中車產品技術研發體系基本涵蓋了從嵌入式底層軟件技術到應用級控制軟件技術,從基礎技術、行業共性技術到產品關鍵技術,從系統集成技術到產品工程化實現技術的全技術鏈,從芯片到板卡,從零件到模塊、部件,從系統到整機整車的全產品鏈,基本形成了能夠滿足行業技術產品發展需要的技術創新保障能力。
此外,中國中車先進的軌道交通裝備、重要系統和核心部件三級產品技術平臺。形成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先進水平、融合世界不同標準體系的高速動車組和交流傳動大功率電力、內燃機車產品技術平臺,可滿足不同業主需要的城市軌道交通及地鐵車輛產品技術平臺和系統產品技術平臺。基于平臺,中國中車快速開發了列車化軌道交通裝備產品。

中國中車旗下的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舉行首批出口肯尼亞機車交車儀式

蒙內鐵路項目dk 347公路橋長35米現澆箱梁
以匠心締造品質的實干精神,是中國中車的致遠之道。說白了就是踏踏實實做事,實實在在做人。面對全球化的新特征,中國中車順應大勢,努力向世界展示中車智慧,提供中車方案,擔當推動制造業全球發展的火車頭。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創新引擎,中國中車每一個型號、每一項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都緊扣國家戰略,都與中國夢一脈相承。
在中國中車發展的過程中,高鐵工人以自己的實踐努力詮釋了以“產業報國,勇于創新,為中國夢提速”實質內涵的中國高鐵工人精神。這一精神擁有豐富的內涵,主要包含五個方面的內容:“為國家爭光,為民族爭氣,一定要打造出中國品牌”的愛國精神;“永遠在起點,永遠在路上,在持續超越中前行”的創新精神;“融合全球,超越期待,中國高鐵最可靠”的民族自信精神;“把標準刻進骨子里,把規則融進血液中”的精益精神;“用戶第一,把客戶需求當做前進動力”的服務精神。
比如,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在中國高鐵發展的關鍵期,創造出中國高速動車組的多個“首列”,并創造了486.1公里/小時世界鐵路運營試驗最高速,公司已成為國內高速動車組上線運營數量最多、品種最全、質量最優、安全運營里程最長的企業。這些成績從根本上說都源于產業報國,勇于創新,為中國夢提速的中國高鐵工匠精神。
中國中車正在持續向風電產業注入更加優質的資源,希望打造這個新的支柱產業。作為央企的使命擔當,一定要樹立與行業生態圈共生、共享、共贏的意識和心態,要以開放的胸懷、創新的態度,深度參與行業的變革。“正心正道,善為善成”就生動地詮釋了中車人的這個核心價值觀。
毋庸置疑,實業關乎一個國家的未來,關系一座城市的發展。實業興邦,是國家強大的必由之路,也是城市振興的必然之選。先哲莊子在《庖丁解牛》中提到“道進乎技”,“技”就是今天的“工匠精神”,即當某項技藝達到巔峰后,就與“道”相通。縱觀中國科技發展史,我們不但擁有《考工記》、《天工開物》這般科技著作,亦出過魯班、庖丁這樣的匠人,還有過青花秘色瓷、疊梁拱之類偉大的技術。在打造“中國智造”為經濟新引擎的當下,以工匠為底蘊的實業精神更需要這個時代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