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十八大以后,黨中央不僅采取了一系列學習、宣傳、貫徹核心價值觀的措施,而且通過多種有效途徑加大了核心價值觀的研究力度。
黨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主流價值觀的核心內容。
伴隨著我國的經濟實力日益強大,文化強國建設和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江 暢:《應當重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礎理論構建》
法律的實施有賴于道德的支持,道德的踐行也離不開法律的保障,治國理政需要法律和道德同時發力。
“浩然之氣,至大至剛”,領導干部要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無所畏懼的擔當精神,乘勢而為,迎難而上,不忘初心,逐夢前行。
孫向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強領導干部道德修養》
“市政改革”最基本的任務,首先是要改變傳統城市“城”“市”分離的空間結構,以及與現代城市復合型功能結構不相適應的物質結構。
如何建設現代化的城市?關鍵是要規劃好城市,設計好城市,并且以法律的形式將城市規劃固定下來,以避免城市建設因為人為因素所帶來的隨意性。
關于道路系統規劃,總的設想是以市行政中心區為中心,向市內各地區規劃幾條放射線,其他大部分地區結合老市區原有道路走向,規劃成棋盤式。
涂文學:《按照“現代方式”重組空間:20世紀30年代武漢(漢口)城市規劃及其歷史意義》
在中國現代史上,就城市的政治影響力而言,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可謂風頭最勁。
“大武漢”由于突出的戰略地位,使它成為中國當時實施縱深防御、持久消耗、逐次抵抗的戰略中樞。
周德鈞 冉小蒙:《“大武漢”之崛起—— 論武漢建市的歷史緣由與現代價值》
城市政府中的分權制度萬不能使立法和行政兩種機關和衷共濟,卻是他們互相沖突的原因。
城市真正的民主、自治,畢竟只能體現在老百姓是否有參與城市事務管理的權利以及權利的大小上。
高 路:《民國前期的城市管理模式研究》
從非道德的角度看,幫扶老人主要是為了對情境的風險規避,并不能將不幫扶老人的行為歸結為道德滑坡,應改變人們對于情境的認知,從而達到一種積極的結果。
吳 苗:《不同社會價值取向下道德決策的研究》
對國外經驗的學習不應僅僅是既有的原則和方案,還應該是別人劃分政府間事權背后的考量因素、實際運作過程和存在的問題。
政府間事權劃分之所以難以推進,在于這一問題比較復雜,涉及到多種體制的改革,牽涉到多方利益關系的調整。
政府間事權劃分雖然更多的是在財稅體制改革中討論的,但是事權劃分不光是財政問題,也涉及到政府與市場關系、政府層級設置等領域。
楊振杰:《政府間事權劃分研究:目標模式、過程視角與頂層設計》
懲戒權一般類型化與特殊類型化中,共同的基本原則是:二者都不應當包括勞動關系或勞動合同之解除即解雇,即懲戒權不能包括解雇權。
《勞動法》對解雇或違約解雇都是有非常明確規定的,也就是說對解雇權是有明確的法定性限制的,體現了“私法公法化”理念。
違紀賠償責任之請求權與違紀懲戒權的關系是違紀懲戒權包括違紀賠償責任之請求權,即懲戒權的邊界大于違紀賠償請求權。
問清泓:《懲戒權之特殊類型化評判》
人口規模在邏輯上決定了消費需求以及生產能力的基數,人口的增長率則決定了人口規模的趨勢特征。
馬歇爾的均衡分析法對限購政策與房地產市場的內在關系的討論提供了一個有效框架。
牛文濤:《〈經濟學原理〉.馬歇爾學說及其啟示》
高校紀委要通過對“四種形態”、尤其是通過強化對第一種形態的使用,讓批評和自我批評、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
高校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要堅持聚焦靶向,精準發力,緊扣從嚴治黨的關鍵環節,把住工作著力點和支撐點,切實推進高校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向縱深發展。
謝家建:《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高校黨風廉政建設的幾點思考》
大學自治是指機構本身不受外來干涉而具有的自我管理的權限,教授治校是指大學教授具有決定大學學科專業發展、管理學校事務而不受外部勢力影響的權限。
民初教育部《大學令》不僅全面體現了蔡元培高等教育思想,也準確地表達了他的教育民主決策主張。
熊賢君:《蔡元培構建教育民主決策制度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