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經濟困難學生的教育培養工作中,我們發現人文素養的缺失導致經濟困難學生出現了人文知識欠缺、感恩意識淡化、社會責任意識淡漠等問題。本文以昆明理工大學信息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為例,對經濟困難學生的人文素養現狀進行分析,通過構建人文閱讀模式提升經濟困難學生人文素養。
Abstract: In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we find that the lack of humanistic accomplishment leads to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humanistic knowledge, despairing consciousness and indifferenc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is paper takes Faculty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umanistic accomplishment of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and enhance the humanistic accomplishment of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by constructing human reading mode.
關鍵詞: 經濟困難學生;人文素養;閱讀
Key words: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humanistic literacy;reading
中圖分類號:G4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4-0160-02
0 引言
人文教育是現代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人文教育的成敗關乎社會的進退和人類的禍福。近年來,經濟困難學生中出現的物質至上、感恩意識淡化、誠信滑坡等問題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從表象上看,這些現象折射的是社會大環境不良風氣的影響,但究其根本是經濟困難學生人文教育的缺位。因此,我們以昆明理工大學信息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為例,從加強經濟困難學生自身主觀改善出發,構建人文閱讀模式,以期不斷提升經濟困難學生人文素養。
1 人文素養的內涵
人文一詞最早見于《易經》,其中說到“關乎天文,以察時變;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素養的核心內容是人文精神,其內涵包括:人性、理性和超越性。人性指的是擁有獨立的人格,尊重人的價值,言行得體;理性是指重視自身道德修養,具有正確的價值取向;超越性是指擁有豐富的心智生活,意志堅韌,追求高層次的精神境界。總體來說,人文素養是個人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在環境的熏陶和文化的傳承、吸收過程中形成的穩定的內在品質。
2 提升經濟困難學生人文素養之必要性
近年來,各高校對提升經濟困難學生人文素養采取了諸多措施,也取得了實際的成效,絕大部分經濟困難學生在思想品質、道德修養上呈現出良好的狀態。但在實際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我們也發現經濟困難學生中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例如有的同學盲目攀比,為了追求物質而不顧自己的償還能力在網絡借貸平臺進行借貸;有的同學享受到國家助學貸款后不守誠信,在有償還能力的情況下仍然拒絕償還貸款;有的同學為了獲得貧困生資格而不惜弄虛作假;有的同學在享受到國家、政府、學校的關心和資助后,卻認為所獲資助是理所應當的,缺乏感恩意識。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才培養質量,如對這些問題不加以重視,將最終影響到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為了切實了解經濟困難學生人文素養現狀,我們以昆明理工大學信息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經濟困難學生為例,進行了問卷調查。參與問卷調查389人,占學院經濟困難學生總數的61%。調查內容涉及經濟困難學生對人文素養內涵的認識、對傳統文化知識的認知、閱讀情況等內容。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我們認為經濟困難學生在人文素養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2.1 人文知識匱乏 經濟困難學生對人文素養重要性有著較高的認可度,但對人文知識卻掌握不夠。從問卷調查結果看,經濟困難學生的閱讀狀況是令人擔憂的。在對閱讀重要性的認識上,有52.7%的同學對讀書的重要性表示一般。在閱讀量方面,每月閱讀1本及1本以下書籍的同學占74.3%。獲取知識的渠道出現問題勢必影響到同學們人文知識的掌握。
2.2 社會公德意識淡漠 經濟困難學生作為大學生中的一個群體,同樣要承擔起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應當樹立牢固的人生信念。“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包括廣大青年在內的每個中國人的夢。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①但從問卷調查結果看,大部分經濟困難學生在思想道德上,從傳統的奉獻主義轉向了實用主義、功利主義,從艱苦樸素的傳統美德轉向了物質主義、拜金主義。在職業選擇上,從為國家建功立業的理想主義轉向了利己主義。
2.3 民族歸屬感不強 當今大學生思想活躍,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在社會多元文化趨勢下,經濟困難學生也出現追捧外來文化的情況,例如淡忘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反而對西方的萬圣節、圣誕節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對傳統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意識,認為是過時的理念。文化生存是民族生存的前提和條件,漠視傳統文化、習俗、歷史,是一個民族的悲哀。
3 構建人文閱讀模式與提升經濟困難學生人文素養的關聯性分析
從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看,內因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外因是事物運動和發展的外部條件。在實踐中,許多高校對提升經濟困難學生人文素養的途徑進行了探索,例如舉辦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增加校園軟硬件設施投入提升校園人文環境,增設人文素質類選修課等,這些措施確實對提升經濟困難學生人文素養起到了一定促進作用。但從內外因對事物發展的影響來看,這些措施均屬于推動事物發展的外部條件,起到的是促進作用。而經濟困難學生自身提高人文素養的訴求,增加人文素養知識的主動性應當是內因,通過構建人文閱讀模式引導經濟困難學生通過閱讀不斷發現自身人文素養的欠缺,從而主動獲取人文素養知識,應該是提升經濟困難學生人文素養的一個最便捷、有效的途徑,也更加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因此,構建人文閱讀模式對于提升經濟困難學生的人文素養具有現實性和可操作性。
4 構建人文閱讀模式,提升經濟困難學生人文素養
4.1 推廣閱讀,加強閱讀指導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經濟困難學生對閱讀比較盲目,不知道該讀什么書,該怎么樣讀書,因此對經濟困難學生加強閱讀指導就非常必要。對此,學院在借鑒一些高校成熟做法的基礎上,征求相關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制定了《經濟困難學生人文閱讀指南》,在閱讀指南中為經濟困難學生提供了50本經典名著,其中應讀書目20本,選讀書目30本,分為政治、文學、哲學、歷史、藝術、心理、社會七部分,反映了不同領域的學術成就。通過制定閱讀指南的方式給同學們提供閱讀指導,引導同學們突破面對經典著作的心理障礙,完善學生知識結構。
4.2 制定規章制度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能讓人終生受益。培養經濟困難學生樹立自主閱讀意識,養成閱讀習慣,讓讀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是提升經濟困難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為此,學院制定了《經濟困難學生人文閱讀成績考核辦法》,使之成為人文閱讀指南的配套考核辦法。通過考核的方式,保證同學們的閱讀時間、閱讀量和閱讀質量,久而久之幫助同學們養成每日閱讀的良好習慣,也讓閱讀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內容,成為一種享受。
4.3 引入電子閱讀,完善閱讀方式 互聯網的出現逐漸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電子閱讀也逐漸成為常用的閱讀方式。對于經濟困難學生來說,電子閱讀還具有方便快捷、經濟實惠、節約資源的優勢,因此引入電子閱讀作為紙質閱讀的補充能夠更好的完善閱讀方式。學院通過注冊“昆工開卷有益”微信公眾號和經濟困難學生社團——自強社微博向經濟困難學生做好書推薦、精品閱讀推薦,推送學生優秀的讀書筆記、讀書評論等文章,以電子閱讀的方式對閱讀進行推廣。
為了方便經濟困難學生閱讀指定的書目并記錄經濟困難學生在線閱讀時長,為經濟困難學生閱讀成績考核提供依據,同時為同學們提供讀書心得交流平臺,學院研發了經濟困難學生閱讀系統,將人文閱讀指南中的所有書籍以PDF電子書形式發布于系統上供同學們閱讀,同時在模塊構建上設置了每本書籍的心得交流平臺,同學們在閱讀完成后可將自己的讀書心得發布于系統中,突出了方便、快捷、經濟、節約的優勢。在系統的研發方面,系統采用B/S模式構建,利用JAVAEE進行開發,實現了零客戶端設計理念。只要有網絡就可以訪問,方便同學們在有網絡的任何地方實現閱讀。并且從軟件工程的角度出發,在嚴格設計理念的指導下進行了編碼驗證,通過在主流瀏覽器上進行測試,系統在火狐、Chrome、IE(IE11)等瀏覽器上運行正常。
4.4 開展人文閱讀系列活動 充分利用第二課堂,組織豐富多彩的人文閱讀系列活動,既可以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陶冶學生情操,又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體味閱讀帶來的樂趣,提高經濟困難學生的文化底蘊和道德修養。例如學院依托經濟困難學生社團——自強社組織了“歌聲詮釋活力,青春演繹精彩”合唱比賽,通過合唱的形式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展現當代大學生青春、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成為了學院經濟困難學生的品牌活動;舉辦了以“怡閱“讀者” 從我做起”為主題的怡閱沙龍活動,通過書籍推薦、讀書趣事交流、好書點評等環節,搭建同學們的交流平臺。為了提高經濟困難學生的藝術修養,學院組織經濟困難學生排演了話劇和情景劇,以舞臺劇表演的形式引導同學們弘揚高雅藝術,提升文化修養,受到了同學們的喜愛。此外,學院還通過多場次的閱讀指導講座和經典著作導讀講座,引導同學們了解閱讀、熱愛閱讀;通過組織經濟困難學生參觀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社會實踐方式,引導經濟困難學生樹立社會責任意識,明確歷史擔當,這種讓學生親身經歷體驗的方式讓學生的感受更加直觀和深刻,也受到了同學們的歡迎。
人文素養是一個人綜合素養的重要組成內容,從個人角度講,人文素養的高低決定一個人的成長空間;從社會發展角度講,人類的人文素養高低關乎社會的進退。因此,提高經濟困難學生的人文素養不僅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需要,更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通過構建人文閱讀模式,發揮經濟困難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經濟困難學生認同閱讀、熱愛閱讀、體味閱讀樂趣,從閱讀中獲益和成長,應當是提升經濟困難學生人文素養的一條有效途徑。
注釋:
①李苑靜,林伯海:《習近平關于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培育思想探析》,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年10月。
參考文獻:
[1]周鷺,李建紅.經濟困難學生人文素養現狀及原因探析[J].價值工程,2016(12):203-206.
[2]黨懷興.倡導閱讀經典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J].中國大學教學,2010(3):9-11.
[3]余佳瑩.在閱讀中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J].赤峰學院學報,2014(9):271-273.
[4]李苑靜,林伯海.習近平關于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培育思想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10):79-83.
[5]蔣文學,夏延芳.理工大學生人文素養調查分析[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09(1):20-23.
[6]陳雅娟.閱讀視角下的大學生人文素養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