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濤

摘要: 物聯網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它融合了電子、通信、計算機、自動控制等多個學科。高職院校作為國家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基地,擔負著培育大量物聯網人才的使命。本文從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改革和實訓室建設三個方面,探討了高職院校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的建設規劃。
Abstract: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s an emerging national strategic industry, and it combines the electronics, communications, computers, automatic control and other disciplin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the training base of high skilled applied talents, are shouldering the mission of cultivating a large number of talents.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and training room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plan of th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關鍵詞: 高職院校;物聯網;專業建設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nternet of things;specialty construction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4-0214-02
0 引言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是上個世紀90年代末麻省理工學院專家提出的。最初定義:通過具有射頻識別功能的電子傳感設備將物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從而實現智能化的識別與管理。[1]從長遠來看,物聯網可以實現人與物、物與物的信息交互,達到實時控制物理世界的目的。
繼計算機、互聯網后,物聯網是又一次的信息產業浪潮。[2]物聯網使用廣泛,應用遍及各個領域,如智能交通、個人健康、工業監測、環境保護、公共安全等。有專家預測,未來10年內物聯網會大規模普及,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也會走上一個新臺階。
1 物聯網行業的人才需求與崗位分析
人才服務于產業,同時也制約著產業的發展。[3]目前,物聯網概念下的企業日益增多,社會需求量很大,但是人才供給量很少,形成了供不應求的局面。因此,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的就業前景非常樂觀。
高職院校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需要培養具有物聯網應用系統軟硬件安裝和維護、軟件開發、電工電路、嵌入式開發等能力的在一線工作的發展型、創新型技術人才。崗位如圖1所示。
2 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的建設規劃
2.1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2.1.1 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發展的道路。在辦學的過程中,充分利用校內實訓條件,以就業為目標,采取三段式實踐實訓模式,即一年級學習、二年級穿插式實習、三年級頂崗、就業實習,讓學生的專業認知、專業素養培養以及主要專業技能的學習都在實踐崗位環境中進行,努力實現學生專業技能與企業用人需求的零對接。除此之外,可以聘請行業專家和技術骨干為兼職教師,到學院任課或做專題講座;同時教師可以到企業參加培訓,以提高理論水平,豐富一線實踐經驗,更好地為學生講授知識。
2.1.2 依據崗位需求,科學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深入了解企業的崗位需求,結合區域經濟和學校特色,校企共同分析崗位職業能力,共同建立針對職業崗位群的人才培養模式。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具有“技術門類差異大、產業鏈長”等特點,[4]所以,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應注重先進性、應用性及實用性的原則。
2.1.3 采用現代學徒制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依托企業辦專業,辦好專業促企業
通過與企業的緊密合作,形成“產教結合、產教并舉、以教促產、以產養教”的良性循環。依據學生特點,與企業簽訂現代學徒制訂單式培養協議,既為學校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也為企業解決用人的問題。
2.2 課程體系改革
在課程體系上,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將學歷教育、職業技能、職業認證三者緊密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2.2.1 基于專業能力模塊設置課程體系
結合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崗位群的能力體系,根據崗位任務確定與崗位要求對應的專業課程和實踐教學內容,建立一整套由不同的模塊組成構成的課程體系。根據崗位要求加強教學模式改革,大膽嘗試“學中做、做中學”、任務驅動、情境教學等多樣化的教學形式。
2.2.2 基于工作過程開發課程
根據工作過程科學地編排課程計劃,特別是學習情境和教學組織的設計。推行以行動為導向、任務導向、產學結合的多工種參與的理實一體化教學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探索技能教育新模式。
2.2.3 突出職業技能培養,將技能證書納入到課程體系中
根據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教育并重的原則,將技能證書認證教育融入整個教學過程。通過考取技能證書的方式,敦促學生提高職業技能。
2.3 實訓室建設
2.3.1 實訓室需要具備實用性和先進性
在物聯網應用技術實訓室建設方面,應該基于物聯網技能應用的目的,按照高起點、實用的要求建設實訓環境。要結合市場需求建立實訓體系,使學生在接受實訓教學的過程中接觸到行業前沿的技術和經驗,實現教學與上崗“零距離”。
2.3.2 實訓室需要具備擴展性
物聯網應用技術實訓室既要能為學生提供綜合實訓,還要能支持以后教學中實訓項目的拓展以及對外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的工作。
2.3.3 實訓室建設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
邀請技術公司一線工程師進行課堂授課,支持骨干教師參與企業項目合作開發,做到教學信息和市場同步。
4 結論
物聯網是新興的專業,最大的難點就在于沒有前車可鑒。特別是高職學院學生入校三年后就要走向社會,在實踐動手能力培養方面比本科生更緊迫、更嚴格。因此,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學校與企業共建適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角色融入職場。
參考文獻:
[1]鄧蓓.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人才需求與培養的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3,15(1):29.
[2]周雄慶.基于崗位的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建設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4,62:116.
[3]劉青.基于崗位的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與專業建設研究[J].菏澤學院學報,2013,35(5):87.
[4]劉桂江,蘇本躍,等.物聯網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2011,17(1):108-111.
[5]林莉,陳麗麗.高校物聯網實驗室建設規劃[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7(4):23-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