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麗華
摘要: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國家十三五規劃關于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旨在增加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培養創新創業思維能力。高校學生具備創業思維能力既能有效解決大學生本人就業問題,又能減輕國家及政府負擔。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是針對有創業經歷的大學生,主要是先進的銷售、先進的管理、先進的團隊合作模式等方面的認識提高,促進快速發展。但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個綜合訓練過程,需要各行業專家尤其是成功企業家的參與,而將這些高端人才請到課堂給大學生上課是不可能的。可以采用慕課教學模式,發揮慕課的在線大規模優勢,將創新創業課程推向所有大學生。
Abstrac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national planning for 13th Five-Year Plan about higher education, aims to increas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training. College students with entrepreneurial thinking ability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but also reduce the burden on the state and the government.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is mainly aimed at the college students who have entrepreneurial experience, mainly to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advanced sales, advanced management, advanced team cooperation mode, and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But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is a comprehensive training process, the need for industry experts, especially those involved in the success of entrepreneurs, and these high-end talent into the classroom to college students is impossible. MOOC teaching model can be used to play the advantages of a large-scale online to pus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 to all college students.
關鍵詞: 創新創業教育;就業問題;綜合訓練;慕課教學模式
Key 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mployment problem;comprehensive training;MOOC teaching mode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4-0254-02
0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APEC峰會上提出“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我國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指出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這同時為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高校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和大有作為的舞臺[1]。
1 高校創新創業平臺建設的緊迫性
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逐步遞增,詳細人數統計如表1。
十三五期間國家關于高校創新創業建設總體目標。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進展,形成科學先進、廣泛認同、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成果,普及創新創業教育,實現新一輪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預期目標。到2020年建立健全課堂教學、自主學習、結合實踐、指導幫扶、文化引領融為一體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明顯增強,投身創業實踐的學生顯著增加[2]。
2 高校創新創業工作的現狀
2.1 專業實踐教學環節落實不到位、質量不高
當前大多數高校的專業課程都設置了實踐環節,但由于以前對實踐環節的輕視影響依然存在,實踐環節流于形式現象嚴重,實踐內容不充實或與應用實踐脫節;校企合作單位只能提供簡單的認識實習,很少涉及實質性專業內容。
2.2 創新創業師資水平不配套
高校教師具有長期企業經歷者甚少;從事科研研究的教師幾乎全部精力都在項目的攻關上,難以抽出時間研究讓大多數學生受益的項目管理、專業技術等方面的創新創業內容并形成系統學習資料。
創新創業不僅包括專業技術方面的創新,還包括項目管理、團隊分工、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管理和創新,這幾方面的師資良好的結合還需要時間磨合,導致高校培養自己的創新創業師資障礙重重。
2.3 創新創業平臺建設投入不足
近幾年在國家教育部的領導下,各部委積極響應,在“互聯網+”廣泛應用的前提下,各部委與企業和高校合作組織了各類創新型比賽,全國高校積極參與,但針對不同部門組織的比賽需要準備的材料或實驗平臺不盡相同,這給參賽學校和學生帶來了很大的經濟壓力,造成軟硬件投入不足,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創新動手能力鍛煉的積極性。
2.4 政策支持不到位、不均衡
按照國家創新型人才培養計劃是“一把手”工程,要有專業的創新團隊師資隊伍,但現實中大多數高校都是采用兼職教師擔任創新創業團隊教師,主要完成創業園的建設、募集資金渠道指導、法律援助等。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全國各地資金支持力度相差懸殊。
3 高校創新創業建設的內容
以應用項目為線索,緊跟當前國家形勢、政策和地方中長期發展規劃。
3.1 團隊建設
團隊中必須包括4類人才。首席執行官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負責日常事務的處理;財務總監CFO(Chief Financial Officer)負責公司理財與金融市場交互、項目估價、風險管理、產品研發、戰略規劃、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識別與建立以及洞悉信息技術及電子商務對企業的沖擊等;首席營銷官CMO(Chief Marketing Officer)負責市場(營銷)工作的高級管理人員,是公司市場(營銷)戰略的制定者;首席技術官CTO(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企業內負責技術的最高負責人,技術資源的管理者,職責是把握總體技術方向,對技術選型和具體技術問題進行指導和把關,完成所賦予的各項技術任務/項目。主要的四類人才中CFO和CTO必須分別由專人擔任。
3.2 創新創業項目選擇
3.2.1 選擇來源
來自學生自發的創新創業項目;來自科技成果轉化的創業項目;來自產教融合的創新創業項目;來自學校優勢學科的創業項目;來自互聯網新技術的創業項目;來自校友大手拉小手創業項目;來自社會公益需求的創業項目;來自一帶一路的創新創業項目。
3.2.2 項目選擇依據
找到相應的政策支持;項目要有落地可能;項目有擴展可能;項目有核心優勢;項目有銷售方案。
3.3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
高校要完成大學生創新精神培養;創業意識培養;創新創業能力和創業實踐培養。這些能力需要多學科人才融合,需要各行各業專業做技術和管理能力支持。
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內容:創業意識引導;企業與商業基本知識的學習;緊密協同團隊的組建與磨合;企業核心能力的培育;企業職務能力的培育;基于三度交集法則的創業領域選擇;近似企業深度調研;核心創業團隊組建;商業模式設計;樣本市場的深度測試;商業模式調整與優化;分項職能強化;商業計劃書的制作;創業項目融資;創業完備職能團隊組建;創業項目全面啟動。
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既包括技術有包括企業管理、財務管理、融資和風險預測,還包括對國家和地方政策的解讀,因此課程體系的完善需要相關領域的專家協同完成。
4 建設基于慕課模式的創新創業教育系統
慕課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能為學習者提供同步或異步互動自主學習[3]。學習者可以在網上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自主性學習,慕課具有藝術性和動漫性,使學習者能更形象地理解抽象的知識點,一些難以實現的實踐環節可以進行模擬,克服了現場教學的一些弊端,為自主學習者提供了自由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5 總結
利用慕課整合資源的優勢。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將各行業專家和優秀企業家集合到這個平臺慕課是唯一選擇,既能發揮每個人的特長,又能給學習者提供垂手可得的全面的、專業的、科學體系的知識系統,使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工作早日鋪開,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繁榮景象。
參考文獻:
[1]李紅濤.大學生創新創業風險識別與保障體系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07):204-205.
[2]國辦發〔2015〕36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R].2015(05).
[3]楊楠.“慕課”時代課程知識體系的構建[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09):174-175.
[4]邱均平,歐玉芳.慕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應用研究[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5(05):72-81,100.
[5]景玉嶺.慕課,在網絡課程中的大潮流中前行[J].科技展望,2016(25):327-328.
[6]荊德剛.新常態視角下的大學生就業形勢與任務[J].中國高教研究,2015(12):37-40.
[7]桑大朋.國家大學科技園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制度體系優化研究——以吉林大學為例[D].長春:吉林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