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



起源于漢武帝時期的絲綢之路以西漢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河西走廊到達西域,全長6440公里,被譽為連接亞歐大陸的“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路”,也是我國古代重要的陸上商業貿易路線。隨著“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推行,如今的絲綢之路更成為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教育、文化等領域全面交流與合作的紐帶,譜寫著新的絲路華章。我們的美育之旅便沿著這條舊貌換新顏的文化漫道,一同來探訪新時代絲路沿線地區的美育特色教育成果。
地處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的嘉峪關既是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沖,又是秦朝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在這里,兩千多年前開辟的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絲綢古道與歷代兵家征戰的古戰場烽燧依稀可見,素有“天下第一雄關”、“邊陲鎖鑰”的美譽。我們美育絲路行的首站便選擇了這一絲路文化和長城文化的交匯點,走進了當地美育特色教育典范——嘉峪關市第一中學。
嘉峪關市第一中學創建于1972年11月,建校四十多年來碩果累累,曾先后榮獲甘肅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教育部“中小學科學探究學習與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研究”項目實驗學校、全國科技體育傳統學校、全國特色學校等眾多榮譽。
“厚聲”基石下的“三原色”教育
步入嘉峪關市第一中學的校門,校園正中央豎立著一塊由著名書畫家啟功先生題寫的橢圓形石刻,上書“厚聲”二字,寄寓“厚積薄發,其聲沉遠”的校園文化內涵,學生樂團和合唱團也皆以“厚聲”為名。新建的教學樓格外氣派,目光所及之處無不干凈整潔、井然有序。近年來,為了確保藝術教育全面有效開展,學校投入了近百萬元,除了保證正常藝術教學任務外,還建有藝術綜合樓并完善了各項藝術教育設施,有專業的音樂、美術、舞蹈教室,有設施先進、制作水平一流的傳媒教學部、校園電視臺等。
過硬的硬件條件離不開獨具風格的辦學理念和教學特色的支撐,經過長時間的調研和探討,學校確定了獨樹一幟的辦學理念——“學生因為老師的存在而感到美好,學生因為學校的教育而對未來充滿憧憬”。在此基礎上,學校參照美學三原色的概念,從學生身、心、腦全面發展出發,致力于培育奧林匹克教育、心理健康、科學精神三大特色,此外又衍生出藝術教育特色,即奧林匹克強健“身”、心理健康培育“心”、科學精神鍛造“智”、藝術教育關照“美”,形成了一套全面系統的教學體系。
隨著普通高中新課改的推進,嘉峪關市第一中學將發展特色教育戰略與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結合起來,把三大教育特色向課程化方向推進,除高中階段必修科目外,將選修課分為普通選修課和特色選修課兩類,普通選修課從學校組織研發的38個模塊中進行選擇(主要在高二年級選修),特色選修課有兩類:一是校園特色選修課,其中心理健康教育課和游泳課為必選,學生在高一階段修習,科技教育課由學生自主選修,共開設機器人、微型車床、車模、模擬駕駛等4個模塊;二是高考方向選修課,所有課程由學生自主選擇,其中傳媒課程共開設戲劇表演、DV制作等8個模塊,音樂舞蹈課程共開設聲樂與試唱等4個模塊,體育課程共開設田徑、球類、武術等8個模塊,美術課程共開設素描、速寫等4個模塊,外教口語與聽力必選,學生在高一、高二年級共修習兩年。
嘉峪關市第一中學是以厚聲精神為根、辦學理念為主干、三大特色為枝成長起來的茁壯大樹,它正以勃勃生機不斷孕育出更多美育教育的碩果。
青蔥校園的音樂之聲
聽,合唱教室里傳出歡快動聽的歌聲,厚聲合唱團的同學們正在練習新的合唱歌曲,看到他們專注的表情、昂揚的精神面貌,聽到他們寬廣醇美的音色、和諧統一的聲部銜接,讓人頓時對這支校合唱團的專業素養留下深刻的印象。
多年來,嘉峪關市第一中學非常重視藝術文化建設,力求讓每一個學生在參與中體驗藝術的魅力,得到藝術的滋養。于2005年建成的音樂舞蹈綜合教學樓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為音樂特長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條件和環境。學校現有專業音樂教室八間、專業演播大廳一間、樂隊排練室一間、合唱教室若干,并投入大量資金購置樂器,現有鋼琴、數碼鋼琴及各種西洋樂器和民族樂器。除了齊全的硬件設施,學校還設置了科學、系統的音樂專業課程,形成了完整的音樂特長生高考輔導方案,使每位特長生入校后都配備有專業的輔導老師。
學校自1998年開始招收音樂特長生,至今已有多名學生考入天津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華東師范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等國內一流大學,音樂生平均升學率達95%以上,2016年專業本科合格率更是高達100%,一本錄取率達53%,其中楊澍同學更奪得甘肅省音樂聯考狀元。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嘉峪關市第一中學厚聲樂團和厚聲合唱團在2010年和2011年全市中小學器樂演唱大賽中連續兩年獲得第一名,2011年代表嘉峪關市參加甘肅省“紅旗飄飄”紅歌演唱會榮獲一等獎,2012年8月在全省第四屆中小學藝術展演中榮獲合唱一等獎。小合唱《山童》、器樂合奏《阿拉木汗》、音樂小品《夢想》、合唱《祖國頌》《掀起你的蓋頭來》等二十余個節目在各級各類中小學藝術展演和比賽中獲得省級一、二等獎。數十名學生在“青春中國”才藝大賽、“星星火炬杯”推新人大賽、中小學美文吟誦綜藝晚會等大型藝術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
助力夢想的曼妙舞姿
2016年4月,第五屆全國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在山東青島舉行,在此次展演活動中,由嘉峪關市第一中學原創的舞蹈《袖舞·京魂韻》以其充滿古典美的造型設計和飄逸靈動的舞蹈動作,斬獲舞蹈類節目一等獎和優秀創作獎,這一獎項也是目前全國中學生藝術展演中的最高規格獎項。隨后,該舞蹈受到2016中韓國際青少年藝術節及“星光校園·文化中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合國總部展演的邀請,并于今年1月赴國外演出。
談到創作靈感,《袖舞·京魂韻》的原創作者劉曉青老師回憶道:“最初源于幾年前去泰國旅游時看到雙面人表演得到的啟發,旅游結束后,我就一直琢磨著創作一個完整的舞蹈作品。”2014年7月初,劉曉青老師提出《袖舞·京魂韻》的策劃方案,經數次修改后,最終于9月初完成了作品及音樂。這一作品運用了戲曲和古典元素,舞蹈演員正面為花旦妝容,色彩以純潔的白色和鮮艷的紅色為主,飄逸的花旦服裝和兩條紅色漸變的兩米長水袖舞出了花旦柔美婀娜的身姿,反面為戲曲中男角妝容和著裝,展現了國粹中諸多經典男角的陽剛之美。整個作品從柔美婀娜的花旦到挺拔硬朗的男角,再到瞬間正反男女雙面的反串表演,給人以穿越時空的神秘感,最終能收獲全國舞蹈類最高獎項可謂實至名歸。
屢次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大型文藝匯演中獲得最高榮譽,是嘉峪關市第一中學舞蹈專業老師與學生不懈努力的最好回報。成立于2008年的校舞蹈隊由專業舞蹈老師指導學生形體、基本功和動作技能等方面的訓練,還定期聘請省內外知名專業老師來校培訓。無論是三九嚴寒還是三伏酷暑,在舞蹈教室或室外操場上,都能看到同學們刻苦訓練的身影,小到一個壓腿的動作,大到演出的排練,老師們都會盡心指導,親身示范。從僵硬無力的動作到規范靈動的舞姿,從木訥呆板的表情到真摯動人的笑容,無不詮釋著這些未來舞蹈之星的成長與蛻變。除了優異的高考成績外,近年來學校舞蹈生在各級各類比賽中同樣表現不俗,屢次摘得桂冠,舞蹈教學的迅速發展不僅幫助更多的學生圓了大學夢,更為他們打開了通往夢想的大門。
錦上添花的點睛畫筆
漫步在嘉峪關市第一中學教學樓內,走廊墻壁上隨處可見學生的書法繪畫作品,這里可以說是同學們美術夢想的發源地和培育田。學校現有專業畫室六間,專業設施齊備,完全按藝術教學規律實現小班化教學,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內在藝術素養的提升,通過引導學生閱讀《名人傳》《西方藝術故事》等書籍,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組織學生到額濟納旗、敦煌等地進行藝術采風,拓展學生的繪畫視野;通過甄別創編《素描基礎教程》《人物速寫基礎教程》等教材,提高學生的繪畫技能。
最鮮活的知識永遠存在于生活當中,讀不同的書,走不同的路,見各色的人,經歷各地的風景和風俗,讓學生從最真實的生活中形成屬于自己的體會,印證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這是對知識進行深化、升華和再加工、再創造的過程。學校定期舉行的采風寫生活動正是秉承這樣的理念和目的,將平時學到的繪畫理論進行集中實踐,在最自然的狀態下,讓學生自己選景、構圖、調色,在活動中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提高他們對自然色彩變化規律的認識和表現,同時鍛煉他們在實踐活動中的意志力、協作力與友愛精神。
老師在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中發揮著核心鋪墊和有效引導的重要作用,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和主觀能動性。張廣利老師的油畫造詣獨特,教學方法張弛有度;李勇老師的書法剛勁有力,課堂活潑幽默;郭海巖老師以其執著的藝術追求、多彩的畫筆、靈動的文字豐潤著學生的心靈;郭曉東老師潛心于油畫創作,多幅作品在各級比賽中屢屢入選并獲獎……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一寸期望一寸成長。2015年,嘉峪關市第一中學53名考生的高考成績全部超過本科線,本科合格率達100%,創嘉峪關市美術聯考本科合格率新高,其中袁杰同學速寫單科成績全省第一,趙青玉、寇永強同學色彩單科成績并列全省第一。在2016年全省美術統考中,高璐同學以284分的總成績榮獲全省第十一名(河西地區第一名),祁名宇同學以278分的總成績榮獲全省第四十六名。近年來,學校培養的美術特長生中先后有三百多人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廣西藝術學院等美術院校及綜合類大學。
傳播正能量的金話筒
“網紅的走紅已成為現今一大社會現象,發人深省。”學校小禮堂內傳來字正腔圓的甜美女聲,原來這里正在舉行“一中新主播”主持人大賽,此時高一(11)班的郭槿華同學正在進行看圖說話環節的展示。作為學校每年定期舉辦的傳媒賽事,“一中新主播”主持人大賽已成為最受學生喜愛的活動之一,對于熱愛播音主持的同學們來說,這無疑是展示自我才華的絕佳舞臺。通過自我介紹、看圖說話、模擬主持、才藝展示四個環節的設置,既考查了參賽選手的綜合素質,也為學校傳媒部推選出一個個頗具潛力的專業苗子。
嘉峪關市第一中學傳媒部成立于2009年,開設有普通話語音發聲、DV制作、戲劇表演、影視欣賞、數字媒體藝術、攝影攝像、藝術設計等選修課程。校園電視臺于2010年成立,建有專業錄播教室,也是學校傳媒部的教學實踐平臺。學校擁有高端的硬件設施,長期邀請專家前來指導,并與市廣播電視媒體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三年來共編輯專題節目一百多部,多次在省市電視臺播報。
依據甘肅省傳媒藝考的考試內容,學校傳媒部開設播音主持、影視基礎語言、影評寫作、語音發聲、空乘、戲劇表演、編講故事、即興評述、文藝常識、影視配音等日常課程,此外還定期邀請著名朗誦表演藝術家、省級播音員和話劇團專業演員親臨學校授課,組織模擬面試、匯報演出等多種形式的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應考能力。
同時,為了讓學生在更專業的環境下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校又先后投資了兩間錄播教室、兩間專業傳媒教室、一間演播室和一間非線性編輯室,以普通高中難以企及的大投入為學生高考成績的提升保駕護航。近年來,學校在傳媒專業考試中可謂捷報頻傳,連續多年在藝術高考傳媒專業考試中創造了專業通過率100%、最終錄取率90%以上的好成績,多名學生考入中國傳媒大學、浙江傳媒學院、南京藝術學院、四川傳媒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等知名院校。
迎風奔跑的足球精神
開闊的操場上自然少不了運動少年的矯健身姿,或是在綠茵場上斷球射門,或是于籃球架下騰空投籃,或是在跑道上追風馳騁……這些無不展現出同學們過硬的身體素質和蓬勃的朝氣。
2005年,嘉峪關市第一中學藝術體育綜合樓落成,2008年建成嘉峪關市標準最高的400米塑膠操場,這些都為體育特長生的訓練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環境。學校體育特長班以重視學生的體育特長發展、文化課學習、心理健康成長為特色,采用與奧賽班相當的師資配備進行教學。
近年來,學校體育特長生中有多人考入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西安體育學院等著名院校,高考本科升學率達60%以上。校足球代表隊在嘉峪關市青少年足球比賽和甘肅省校園足球聯賽嘉峪關賽區競賽中,連續6年獲得高中組第一名。2015年3月,嘉峪關市第一中學被評為“全國首批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充分體現出學校在體育教學方面的不凡實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但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于出頭處謀自由。”有多少個學生就有多少個世界,每一個學生都是一份獨特的存在、一道靚麗的風景。而關注每一個稟賦各異的學生,引導他們走上適合自己個性發展的道路則是教育者永遠的追求。嘉峪關市第一中學正是秉承這樣的理念,在充分尊重學生個體發展的統一認識之下,不斷挖掘教育資源,整合創新,逐步形成了以“三大特色”為主體的特色化教育體系,使美育教育這棵大樹枝繁葉茂、碩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