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友慧



摘要:指出了坐具作為商業步行街的基礎服務設施,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不僅是步行街多樣化功能的必要物質條件,還會影響人在步行街中的行為。基于商業步行街環境和人的行為心理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以坐具為研究對象,根據“人—機—環境”的系統理論,分析了商業步行街坐具的功能、特征、形態類別、材料類別、排列方式等,并提出了商業步行街坐具的功能實用性、形態多樣化、人性化設計和環境協調性四大設計原則。
關鍵詞:商業步行街;坐具;設計原則
中圖分類號:TU9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7-0089-05
1 引言
商業步行街是城市公共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人的行為活動質量。坐具作為商業步行街的基礎服務設施,在城市商業步行街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不僅是步行街多樣化功能的必要物質條件,還會影響人在步行街中的行為。優秀的坐具設計能使步行街休憩空間舒適,步行空間通暢而有序,并與使用者產生共鳴,對于商業步行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城市商業步行街坐具
2.1 商業步行街坐具的功能
2.1.1 休憩功能
休憩是商業步行街坐具的主要功能,當人們在商場逛街逛累了,路邊走路走累了,在步行街中等人時,需要坐下來休息以緩解疲勞,人們一般選擇尺度適宜、環境干凈的凳子或椅子,在環境和清潔度可接受的情況下,會選擇一些臺階、矮墻或花壇邊沿等地方作輔助坐具,在商業步行街中為人們提供可“坐”之處,從本質上體現坐具的基本功能與價值。
2.1.2 景觀功能
坐具作為商業步行街景觀的一部分,與環境相融合,起到美化商業步行街景觀的功能。一些缺乏設計感、體量較大的坐具,會顯得生硬、呆板,具有設計感和觀賞價值的坐具,能在商業步行街環境景觀中起到一定的藝術造景的作用,滿足人們對環境的審美需求[1]。好的坐具是商業步行街中產生富有吸引力活動的前提,是促使人們接觸商業步行街環境的重要因素。
同時,坐具還能成為體現商業步行街文化的載體,反映城市的地域文化內涵和歷史進程。在造型、色彩、質感、結構上創造富有個性、獨具魅力的坐具,體現不同的歷史文化、生活方式、民俗傳統、自然環境和審美情趣,構筑出特定環境內的特定氣氛,豐富商業步行街的文化景觀。
2.1.3 交流功能
人是具有社會屬性的動物,人與人之間需要交往和聯系,完全封閉自我的人身心是不會健康的[2]。坐具可以在人們的購物過程中起到交流媒介的作用,在有坐具的地方人們一般不會選擇站著交流。人們坐著分享購物過程的喜悅和經驗,與朋友聊天,與陌生人交流,坐具為人們與他人進行溝通提供了橋梁。當設計師考慮到人們的交往需求,有目的地去設計坐具時,看似普通的凳子、椅子、花壇,甚至臺階,都能為商業步行街的使用人群提供舒適的交流場所。
2.1.4 組織空間的功能
商業步行街空間應該是相對開放、相互連通的,人們有自己的私密空間和交往空間,又不能影響行人過路,具有公共性和私密性。坐具不僅能提供休息,還能通過坐具的配置和分布重新分割和組織空間,滿足多種多樣的活動需求。同時坐具能組織人們的行走路線,如圖1坐具對動態人流影響的三種形式。
2.2 商業步行街坐具的特征
2.2.1 公共性
商業步行街坐具的公共性指坐具是公開的,開放的,面向公眾,并服務于公眾的。這種公共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對于單個坐具而言,商業步行街中人群結構的多樣性要求坐具設計符合大多數人的尺度、使用習慣和審美需求,而不是僅僅滿足單個人的行為要求。其次,對于整個商業步行街坐具系統而言,坐具的布局形式、組合數量必須根據步行街中人流量的大小而定。總之,商業步行街坐具屬于大眾文化,從物質和精神上都應以人為核心,適應大眾的需求。
2.2.2 功能性
功能性是商業步行街坐具設計的基本要求,它能使使用者在生理上舒緩疲倦,心理上滿足審美需求。要明確商業步行街坐具的功用,就必須對商業步行街中不同人群的活動進行調查,以確定具體的坐具功能、形態要求等。兒童、青年、老年人及殘疾人的心理狀況和行為活動方式不同,通過對他們的活動特性進行調查,才能真正體現坐具的實用性,展現其功能性。
2.2.3 耐用性
坐具的耐用性是依據產品各元素在工業加工技術和生產能力以及后期管理維護方面提出的一種特性[3]。坐具作為一種重要的工業產品,要是無節制地消耗能源和資源,會造成地球生態平衡的破壞,因而在進行坐具設計的時候,需要考慮其耐用性,選用堅固、耐用、環保的材料,容易更新的安裝結構,并容易維護和管理。
商業步行街中人群結構復雜,且人流量大,坐具的使用頻率比一般的城市公園高,且容易遭到破壞,設計師應注重坐具的耐用性,在滿足人機工程學的前提下,以一種更負責的方式去進行坐具設計,盡可能延長坐具的使用壽命。
2.2.4 藝術性
商業步行街坐具作為一種城市家具,承載著一個城市的文化,需要美的藝術。坐具反映著一個時代的精神和觀念,傳遞著當地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與其他城市實體一起展示著城市的形象,它以一定的造型、色彩、質感和比例關系,運用象征、秩序、夸張等特有的手法作用于人們的心理,給予人們視覺上的快感[2]。富含藝術氣息的城市商業步行街坐具滿足了人們對審美的需求,也提升了商業步行街的環境質量,設計師應在藝術性與功能性之間找到平衡點,最大限度地發揮坐具的藝術創造力,賦予坐具真正的藝術特性。
2.3 商業步行街坐具的形態類別
坐具的形態呈現坐具的形狀、大小、色彩、質感、姿態等,也體現坐具的風格,與其他景觀及人的和諧程度。坐具的形態由功能、材料、結構等方面決定,由點、線、面、體、色彩、質感及肌理等元素構成。
2.3.1 按形狀的不同劃分
(1)點型坐具。點型坐具以獨立的形式存在,可以是鼓形、方柱形、圓柱形、菱形,石塊、樹樁等不規則的形狀等,點狀在步行街中與周圍環境形成對比,容易成為視覺的焦點,特別是單個點的設置,容易引人注目,產生向心性(圖2)。適合1~2人或包含小孩的3人使用,即步行街中的一人、兩人、三人的人群組合形式,長度約0.6~1.8 m(每人占用空間按0.6m計算),當超過這個長度時會有其他人一同來分享坐具,適合小組團以親密距離進行休息,能避免受到陌生人的干擾,滿足人們對領域感與安全感的需求,是私密性最高的一種坐具。
(2)線型坐具。線型坐具是點型坐具的長度在一定程度上延伸的表現,一般提供2~3人以上就坐,但坐具使用者都有保護自己個人空間的需求,他們會根據當時的環境調整陌生人之間的距離,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坐具的浪費(圖3)。
按照形態的不同,可分為直線、折線和曲線三種。直線型坐具提供的是肩并肩的就坐形式,不適合小團體使用,折線型和曲線型有向心式和離心式兩種圍合方式,向心式線型坐具適合3人及以上的小團體使用,利于相互之間的交流,但對于陌生人來說容易造成四目相對的尷尬局面。離心式線型坐具使休息者的目光向四周發散,不利于小團體之間的交流。
(3)面型坐具。面型坐具的尺度相對寬松,主要是在寬度上比一般的坐具寬,使用者可自由選擇就坐方向,適合2~4人及以上靈活使用(圖4、5)。但在商業步行街中用地條件有限,面型坐具容易造成空間的浪費。
2.3.2 按形式的不同劃分
(1)傳統形式的坐具。傳統形式的坐具即普通意義上的坐具,這種形式的坐具多數是由傳統家具發展而來,形式較為固定,材料選用比較傳統,其結構能夠很好地體現材料和工藝特點。這種坐具一般由工廠批量化生產,這種批量化生產雖然能夠快速解決數量的問題,但由于缺乏設計師的精心設計,往往缺少藝術性和文化內涵(圖6)。
(2)象征意義的坐具。象征意義的坐具一般稱為仿生坐具,指模仿自然界生命形體,利用抽象思維概括能力,提煉出事物獨特的個性特征,通過形式美法則達到功用與審美合一的坐具。這種形式的坐具突破了傳統的造型模式,使人們在物態化的對象中感受自然生命形體,觀賞性遠遠大于它的功能性。
仿生坐具摒棄了傳統坐具形態設計的簡單依附于效用的觀念,設計師將生活情趣和對生命的理解融入到坐具中,而坐具的使用者通過使用,體會產品設計中所融入的智慧,實現設計師與使用對象的互動。同時一般仿生坐具的造型活潑,色彩亮麗,受到小朋友的青睞,增加了商業步行街景觀的娛樂趣味性(圖7)。
(3)隱形坐具。這種坐具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坐具,在設計的時候并不是專門提供給人們坐的,只是這種物體恰好能夠提供坐具所提供的功能,例如尺度適宜的雕塑基座、臺階、護欄、花壇邊緣、紀念碑或雕塑周邊的位置等,乃至地面,這種形式的坐具一般在普通坐具不能滿足使用者要求的時候,人們才會選擇這種坐具。在進行物體的設計時,應該考慮到被當作坐具使用的可能性,特別是在用地有限的商業步行街中,應發揮充分設計師的想象能力,盡可能地發掘可坐的物體(圖8)。
2.4 商業步行街坐具的材料類別
坐具材料的多種多樣,在商業步行街中可選擇的主要有:木材、石材、金屬、混凝土、塑料等,按照其屬性,一般分為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兩種。
2.4.1 自然材料
自然材料是取材于大自然,未經過人為改變其化學屬性的材料,如木材,石材,竹材,藤材等,這種材料資源較為豐富,能夠滿足大量的需求,且易于安裝、拆卸和更換,節省了人力財力的消耗,更重要的是自然材料本身就源于自然,在體現生態化和自然化方面是其他材料無法比擬的,在商業步行街這種材料占了很大的比重,其中較為常見的是木材和石材,而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受人們歡迎的木材。
(1)木材。木材作為一種優良的坐具材料,主要由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組成。具有重量輕、強重比高、彈性好、耐沖擊及易加工等優點,擁有天然的紋理、氣味和色澤,且易于著色和涂飾,經過各種加工工藝,可以成為紋理精美的天然制品。木材性溫,比其他材料感覺上更加溫暖柔軟,坐感舒適,易拉近與人之間的距離,能很好地融入商業步行街環境。
但木材存在易腐蝕、易吸濕、變形、變色、蟲蛀、不易保存等缺點,在商業步行街中長期風吹日曬、雨雪交加的情況下,耐久性差,且容易遭到人為破壞,所以必須經過特殊的干燥,防腐及木材的改性處理,才能延長其使用壽命[5]。
(2)石材。石材是自然界中常見的材料,具有耐酸堿、耐腐蝕、耐高溫、耐光照、耐凍、耐摩擦等優點。雖然石材沒有木材那樣性溫,但其抗腐蝕性比木材強,耐久性好,不易被損壞。但由于石材不易加工,其形態變化相對于木材少。目前市場上較常見的有大理石、花崗巖、水磨石、合成石四種[6]。在商業步行街中運用較多的是花崗巖,其質地細密、花紋多樣、色澤美觀,經打磨加工后質感更好,在商業步行街環境中顯得華麗高貴(圖9)。
但是石材屬于冷性材料,會給人堅硬冰冷的感覺,特別是氣候偏冷的時候,大多數時候只會側目而不會選擇就坐,或只是用來放置物品,也有人為了就坐,用報紙或者其他隔離物品,但當離開時可能會產生不必要的垃圾。
2.4.2 人工材料
人工材料是相對于“天然材料”而言,指自然界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不能直接使用的,或者自然界不存在的,需要經過人為加工或合成后才能使用的材料,如塑料、玻璃、金屬、混凝土、磚材、木塑等,人工材料能為坐具設計師提供更廣闊的發揮空間,解決傳統材料不能或很難實現創意造型的問題。在商業步行街中運用較多的是金屬材料和混凝土。
(1)金屬。金屬材料指由金屬元素或以金屬元素為主構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材料的統稱,抗拉強度、抗剪強度、彈性、韌性等機械性能非常卓越,具有易導電、導熱,強度高、穩定性強等優點。相對于木材,金屬材料不會因為氣候變化而變形,且在連接和拆裝時更方便,具有更大的靈活性。由于金屬材料的特性,可以制成風格迥異的坐具,給人不同的視覺感受(圖10)。
但由于金屬材料導熱性好,在夏天時,如與身體直接接觸的部分,坐上去會過熱,而冬天會過冷。且金屬的顏色較為單一,而在表面彩色噴涂時,涂料易于破損,顯得坐具殘破不堪。
商業步行街坐具常用的有鋼鐵、鋁材、銅及其合金,以鋼鐵居多,最常用的是不銹鋼。不銹鋼材料具有防水、防潮、防細菌污染以及化學侵蝕等特點,無論質感還是色澤,都是現代時尚的表現。
(2)混凝土、磚材類。商業步行街中一般將混凝土、磚材結合制成坐具,是一類較為傳統的坐具材料,混凝土比較堅固,加工方便,且價格低廉,但其表面肌理粗糙、色彩單一,很難引起人注意。為了更好地發揮混凝土坐具的實用性和美觀性,一般將混凝土配以彩色,或進行具象化設計成樹樁凳、長原木等形象,使商業步行街休憩空間氛圍更加活躍。混凝土有著和金屬同樣的缺點,即夏季過熱,冬季過冷,在極端天氣的地區不受歡迎。混凝土雖然堅固,但坐具一旦被破壞,將會成為永久的建筑垃圾(圖11)。
2.5 商業步行街坐具的排列方式
商業步行街中坐具的排列方式根據具體的景觀形式及地理形勢進行,具體的方式多種多樣,以下是商業步行街中較為常見的幾種坐具排列方式(圖12)。
2.5.1 直線排列
直線排列是步行街中最常見的方式,沿步行街中央或兩側,一字型排開形成一條斷斷續續的直線,一般與綠化、小品及其他服務設施結合,如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中,將坐具與路燈、廣告牌、垃圾桶等結合直線排列在中央帶上。
其中主要的組合方式包括平行布置、相對布置、并排布置、矩陣布置等,不同座位朝向和組合方式會形成不同的交流空間。
2.5.2 曲線排列
曲線排列包括折線排列在內,包括向心布置、離心布置、垂直布置和交錯布置等,這里的排列方式主要是指坐具的組合方式,當人們就坐時面對面的角度等于或大于180°的時候,即離心布置,減少陌生人視線的相互干擾,但不適合小團體之間的交流。當人面對面的角度小于180°的時候,即向心布置,能方便熟人之間的相互談話,但不利于陌生人之間的就坐。這種組合方式適合創造豐富的休憩空間,商業步行街中應在適當的位置布置,以促進小團體之間的交流。
2.5.3 聚攏排列
聚攏排列是將坐具或規整,或自由的散點式的布置在步行街中,主要有U型布置、環繞向心布置、環繞離心布置、自由布置等幾種,如四個座凳圍繞一張桌子或樹池布置,單個座凳的隨意擺放,露天可移動的咖啡座,或一些散點布置的仿生坐具等,這種組合方式適合小團體活動或一個人到步行街的就坐。
3 城市商業步行街坐具的設計原則
商業步行街坐具作為公共設施是服務于社會大眾的設施或物件,是商業步行街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起著協調使用者與商業步行街環境之間關系的作用,是商業步行街形象以及管理質量、經濟水平的重要體現。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商業步行街坐具必然朝著功能多元化、形態多樣化的方向發展,設計師如何才能創造出符合現代消費文化下人們行為心理需求的商業步行街坐具,使之與現代商業步行街協調發展,使現代人的生活更加完善,建立商業步行街坐具的設計原則至關重要。
設計原則從科學的設計理論出發,以大量設計實踐為基礎,總結出各種具體的定理指導設計實踐,將設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7]。筆者總結歸納出以下原則:功能實用性、形態多樣化、人性化設計、環境協調性原則。
3.1 功能實用性
功能性原則是商業步行街坐具應考慮的首要原則,首先,滿足“坐”或“倚”的基本休憩功能,主要體現在宜人的尺度和合理的位置上,避免過于集中造成的浪費和過于分散造成的坐具不足。其次,商業步行街坐具經過日曬雨淋嚴酷的自然條件、環境污染、人為的破壞及每天高頻率的被使用,必然會受到一定的破損,應考慮耐久性,盡可能地延長坐具的使用年限。再者,坐具的存在,應使整個步行街空間更便捷、通暢、有秩序感,不至于造成人流擁堵。
3.2 形態多樣化
形態是坐具的外觀形象,隨著商業步行街功能的多元化,坐具功能將更加復合化,促使坐具向著可變化性、可移動性和休憩方式的多重選擇性,形態更加多樣化方向發展。多樣化主要體現在坐具的形狀、造型、尺度和質感上,既要避免過于復雜,造成眼花繚亂的感覺,又要避免過于單一,造成視覺的審美疲勞。
3.3 人性化設計
人是商業步行街中的主體,坐具設計應從人的需求、人的感知和人的情感出發,對使用者多一點關注、細致、周到和人情味,為購物帶來便捷,讓人在休憩中緩解身體的疲勞。滿足人們社會尊重需求的同時,充分考慮人的差異以及人所具有的自我防護意識,使人們在使用中下意識地感受到一種舒適自在[8]。人性化的商業步行街坐具設計主要表現在坐具設計中的人機工程學的運用、充分顧及不同社會群體行為心理需求、無障礙設計等,特別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需要。筆者主要從人的心理和行為兩個方面進行研究。
人的行為方面:主要從人的行動路線和人在商業步行街中行為方式分析,滿足人的休憩需求。應滿足商業步行街環境特征及不同行為的行為特性,如對于消費行為,考慮短時休憩行為,對于非消費行為,考慮長時休憩行為,進行合理的規劃,保證尺度合理、位置恰當、數量合適[9]。使商業步行街坐具的形式和風格趨于生活化、環境化的同時,更加具有親和力。
人的心理方面:商業步行街坐具設計首先應滿足人們坐的欲望,滿足人機工程學原理,符合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要;其次,合理規劃坐具的擺放位置和數量,使人們看到坐具時產生無意識的坐憩行為,并有適當的交往距離,滿足對私密性及交往的需求,并讓使用者產生安全感;最后,要滿足人的主體觀念,無論是坐具還是商業環境都是為人服務的,因此,要體現人在人居環境中的主體地位。
3.4 環境協調性
首先,與地域環境協調,城市商業步行街坐具應根據不同的地域特性、人文情懷,充分體現當地的風俗習慣,讓人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喚起對地域文化的認同和對過去的回憶,產生共鳴。
其次,與商業步行街環境協調,商業步行街坐具作為商業步行街環境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元素,彼此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坐具作為整個商業步行街中的一部分,不但要注重坐具本身各個要素之間的協調性,還要與周圍的商業環境有機的融合,在滿足功能和美觀的基礎上,在形態、體量、材料、色彩和文化內涵上達到統一。這種協調性不僅能給人帶來美感,還可以增添商業步行街景觀的親和力。
4 結語
隨著電子商務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商業步行街發展需要更加人性化才能留住更多的消費者,也促使商業步行街向著空間復合化、功能多樣化發展,商業步行街坐具也將朝著功能多元化,設計多樣化,形態時尚化,環保生態化,設計人性化等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申 潔.城市商業步行街公共設施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6.
[2]姜 遠.城市公共空間中坐憩設施的人性化設計研究[D].北京: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13.
[3]張勝軒.城市街道坐具設計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9.
[4]阮如舫.城市萬花筒[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
[5]楊 韜.室外公共坐具造型設計研究[D].云南:昆明理工大學,2010.
[6]劉國蘋.戶外公共座椅設計中的產品語義學探究[D].武漢:湖北美術學院,2011.
[7]弗朗西斯.人性場所一城市開放空間設計導則[M].俞孔堅,孫 鵬,王志芳,等,譯.3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8]何曉佑,謝云峰.人性化設計[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1.
[9]林 海,文劍鋼.論城市景觀的公共家具設計原則[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工程技術版),2005(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