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瓊+謝金蘭+曾麗芳+范劍明+陳新強


摘要:從鐘花櫻的觀賞、藥用、食用、美容、用材、生態等方面,闡述了鄉土木本花卉鐘花櫻的效用價值,探討了播種、扦插、嫁接、組培等繁殖方式及造林等栽培技術,總結了鐘花櫻病蟲害的防治技術。
關鍵詞:鐘花櫻;價值;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Q949.75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7-0152-02
1 引言
鐘花櫻(Cerasus campanulata)為薔薇科(Rosaceae)櫻屬(Cerasus)落葉喬木,葉卵形、卵狀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圓,有急尖鋸齒,常稍不整齊。傘形花序,有2~5朵花,先葉開花。花期:2~3月,花瓣緋紅,顏色鮮艷,花萼鐘形,果實成熟時紅色,其嫩葉黃綠泛紅,鮮艷迷人,可以與花相媲美,國內分布在江蘇省、浙江省、江西省、 福建省、廣東省等地,生長在山坡疏林中,山坡溪邊。廣東省梅州市林業科學研究所從2012年開始,在梅州市范圍內進行野生鐘花櫻的資源調查,種源收集,良種篩選等工作,下面就鐘花櫻的價值與栽培技術進行論述。
2 鐘花櫻的價值
2.1 觀賞價值
鐘花櫻,為落葉喬木,花朵鮮艷亮麗,枝葉繁茂旺盛,是冬季和早春重要的觀花樹種,被廣泛用于園林觀賞。鐘花櫻可以群植成林,也可植于山坡、庭院、路邊、建筑物前。盛開時節花繁艷麗,滿樹爛漫,如云似霞,極為壯觀。可大片栽植造成“花海”景觀,可三五成叢點綴于綠地形成錦團,也可孤植,形成“萬綠叢中一點紅”之畫意。鐘花櫻還可作小路行道樹、綠籬或制作盆景。
2.2 藥用價值
鐘花櫻的樹皮和新鮮嫩葉可藥用,有宣肺止咳功效。
2.3 食用價值
鐘花櫻厚的花萼含有花蜜,花曬干后可代替茶葉使用,也可做糕點或經鹽漬后當成油炸物花瓣加入面包中增加美味及風味;果實可浸泡酒飲用,也可洗凈后生食,還可用糖腌漬后食用,或制成果醬或蜜餞。
2.4 美容價值
鐘花櫻具有很好的收縮毛孔和平衡油脂的功效,而且還含有豐富的天然維生素,是可以用來保持肌膚年輕的青春之花。
2.5 用材價值
鐘花櫻材質硬度適中,釘著力強,油漆與膠粘性能好,故木材可作室內裝飾和器械用具、雕刻;樹皮茶褐色有光澤,近平滑,橫紋皮孔顯著,銹色,因此樹皮也可供裝飾使用。
2.6 生態價值
鐘花櫻對氧化物、二氧化碳等氣體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可部分消除城市有害氣體,具有凈化空氣功能。因此可將鐘花櫻作為城市綠化骨干樹種之一。
3 鐘花櫻的繁殖
3.1 播種繁殖
每年4~5月種子成熟時,采摘果實,去掉果肉,取出種子,用清水洗凈,用濕沙貯藏。第二年春種子萌芽時,移栽營養袋內即可。
試驗:2015年4月2日果實皮變紅時,采取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銀江鎮的同一棵優樹上的種子100粒,去掉果肉,取出種子,用清水洗凈,然后放置花盆里,用濕沙貯藏,把花盆移置在遮陰度為75%的黑網棚里。2016年3月21日調查結果見表1。
由此可見,種子不用任何激素處理,在自然條件下也能萌發,只是時間比較長。
3.2 扦插繁殖
3~4月,剪取當年生優樹健壯嫩枝,將枝條平截成長約10 cm左右的插條,保留上部1片葉片,插穗約保留2個芽,同時注意不要使其上部太靠近芽,下部剪在儲藏養分較多的節基下0.8 cm左右處,下截口快刀削成45°角斜面。剪好的插條迅速放入清水中以免其基部褐化而影響生根。插條剪好后捆成小把,基部用0.2%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8 min,然后用濃度為2.5 g/L的IBA溶液蘸10~15 s,即可進行扦插。扦插基質為黃心土。扦插株行距約5 cm左右。插后蓋上薄膜和遮陰網。注意保溫保濕。
試驗:2013年3月13日,剪取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銀江鎮的同一棵鐘花櫻優樹上的嫩枝扦插。扦插處理方法如上。2013年5月23日調查結果如表2。
由表2可知,在黃泥基質上扦插用濃度2.5 g/L的IBA溶液常浸蘸10~15 s扦插是可行的。比用清水處理,生根率大大提高。
3.3 嫁接繁殖
3.3.1 砧木選擇
可以用櫻屬近緣物種的實生苗作為砧木進行嫁接。
3.3.2 接穗選擇
12月至次年1月份,選擇花顏色較美、單位長度花束數較多、花期較長的優樹健壯且葉芽飽滿的枝條為接穗。
3.3.3 嫁接方法
采用芽接法。可用 “T”型接口法。嫁接后要做好苗木的日常管理和除萌工作。
3.4 組織培養繁殖
3.4.1 選取材料
選取野生鐘花櫻優良植株上健壯的新生嫩枝,剪去葉片后截成長約4 cm的莖段,置于干凈的玻璃瓶中,加入適量的水和洗滌劑清洗,用自來水反復沖洗干凈,然后移至超凈工作臺上,用1 g/L的升汞溶液消毒10 min,再用無菌水反復沖洗5次,用無菌紙吸干莖段水分,切割成長約2 cm的莖段,每個莖段帶1~2個側芽,接種于準備好的外植體誘導培養基中。
3.4.2 外植體誘導培養
以MS為基本培養基,添加6-BA 1.0 mg/L,NAA 0.1 mg/L,蔗糖30 g/L,卡拉膠6.5 g/L,滅菌前培養基pH值調整為5.8。培養基接種外植體后放入培養室培養,培養室溫度設定為26 ℃,光照強度約為1500 lx,光照時間為12 h/d。培養40 d后其誘導率據該項目組試驗可達40%以上。
3.4.3 增殖培養
以MS為基本培養基,添加6-BA 1.0 mg/L,NAA 0.05 mg/L,GA3 0.5 mg/L,蔗糖30 g/L,卡拉膠6.5 g/L,滅菌前培養基pH值調整為5.8。培養基接種芽后放入培養室,連續進行三個培養周期以上的增殖培養,繼代培養30 d為一個周期,培養室溫度設定為26 ℃,光照強度約為1500 lx,光照時間為12 h/d,培養周期末觀察記錄其增殖倍數據該項目組試驗為3.7。
3.4.4 生根培養
以1/2MS為基本培養基,添加IBA 1.5 mg/L,NAA 0.1 mg/L,蔗糖30 g/L,卡拉膠6.5 g/L,活性碳 0.5 g/L,滅菌前培養基pH值調整為5.8。將超過2 cm的芽苗接種于培養基中,然后放入溫度設定為26 ℃,光照強度約為1500 lx,光照時間為12 h/d的培養室,培養30 d后其生根率據本項目組試驗可達80%以上。
4 造林
造林時間宜在冬末春初,在雨期進行栽種。
4.1 林地清理
全面清除雜灌草,林道寬1.2 m,開帶寬0.8~1 m。
4.2 穴規格
株行距為3 m×3 m,穴規格為50 cm×50 cm×40 cm,表土、心土分方兩側。
4.3 施基肥、覆土
先回表土1/3-1/2穴與基肥混勻,表土回滿。每穴施放0.25 kg芭田復合肥(含量氮∶磷∶鉀=15∶15∶15)。
4.4 栽植
在雨后土壤濕潤時栽植,先將容器苗浸濕,適當壓實小心剝掉營養袋后進行種植。
4.5 撫育管理
種植后5個月左右進行除草并松土一次,追施復合肥0.25 kg/穴。次年的春季和冬季同樣進行清除雜草,松土及施放復合肥0.25 kg/穴,以后每年施肥兩次:一次是冬肥,在冬季或早春施用磷肥;另一次在落花后,施用復合肥。
鐘花櫻種后第二、三年要適當修剪,以輕剪為主,修剪時間在生長季節進行,主要是剪去枯萎枝、病蟲枝及樹干上長出的萌生枝條。
5 病蟲害防治
鐘花櫻常見的病蟲害主要有流膠病、根瘤病,以及蚜蟲、紅蜘蛛、介殼蟲等蟲害。對于流膠病,首先刮除膠污,之后涂抹“護樹將軍”,陽離子滲入樹體可破壞樹內果膠合成物質,抑制膠污產生,徹底根治櫻花流膠病。對于根瘤病,其防治方法為:①染根瘤病的苗木必須集中銷毀,苗木栽種前最好用1%硫酸銅浸5~10 min,再用水洗凈,然后栽植。②發現病株可用刀鋸徹底切除癌瘤及其周圍組織。③對病株周圍的土壤也可按50~100 g/m2的用量,撒入硫磺粉消毒。同時注意進行土壤改良。對于蚜蟲、紅蜘蛛、介殼蟲等病蟲害應以預防為主,在冬季和早春噴施護樹將軍,消滅越冬蟲卵。
參考文獻:
[1]黃錦榮,謝金蘭,張冬生,等.鐘花櫻組織培養繁育研究[J].林業與環境科學,2016,32(5):89~92.
[2]王賢榮.中國櫻花品種圖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86.
[3]劉曉莉.14個櫻花品種觀賞性狀綜合評價和櫻花園林應用研究[D].杭州:浙江農林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