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祎



摘要:指出了居民作為旅游城鎮重要組成部分,對旅游城鎮化產生的影響感知有著舉足輕重作用。以武隆區仙女山鎮為案例,采用實地調查法,利用SPSS統計軟件,重點對居民對仙女山鎮旅游城鎮化的經濟、環境、社會生活正負面影響的感知進行了比較均值分析,提出了促進仙女山鎮旅游城鎮化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旅游城鎮化;居民感知;仙女山鎮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7-0259-02
1 引言
在城鎮化高速發展和旅游業平穩快速增長的背景下,結合國家提出的推進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政策和任務,刺激了人們對旅游城鎮化的焦點關注和研究熱潮。作為旅游城鎮重要組成部分的居民,雖然從旅游城鎮化中獲益,但也承受著旅游城鎮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如物價上漲、交通擁擠。筆者根據對仙女山鎮居民的實地調查,研究居民對旅游城鎮化帶來的環境、社會文化、經濟正負面影響的感知,有助于促進仙女山鎮的可持續發展。
2 相關概念界定
2.1 旅游城鎮化
旅游城鎮化是以旅游業發展為動力,通過旅游業的發展推動旅游目的地人口和產業的集聚及城鎮在空間上擴張和重構的過程。包括景觀城鎮化、人口城鎮化、地域城鎮化和社會觀念城鎮化等四方面的內容。旅游城鎮化的發展需要關注城鎮居民對旅游發展的態度,促進旅游業與城鎮化的可持續發展。
2.2 感知
物與環境的存在關系的表達是為感,存在的對象關系是為知。感知是指對獲取的感官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組織,產生有意義的經驗過程。本研究的內容是關于仙女山鎮居民對當地城鎮化發展的感知態度,研究旅游城鎮化發展所帶來的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的影響。
3 研究設計
3.1 研究區概況
武隆區位于重慶市東南部,東接酉陽縣和彭水縣,南接貴州省,西鄰南川區和涪陵區,北連豐都縣。仙女山鎮位于武隆區中北部,由白果鄉、核桃鄉、楊柳村等組建為仙女山鎮。所轄區有仙女山國家森林公園、天生三橋、龍水峽地縫等旅游資源,旅游城鎮化的發展使仙女山鎮短時間內集聚大量人口。
3.2 問卷設計與數據獲取
本研究的問卷由兩大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居民的基本情況;第二部分是采用李克特量表設計旅游城鎮化帶來的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影響指標,5分為非常滿意、4分為滿意、3分為中立、2分為不滿意、1分為非常不滿意。問卷的發放方式采用實地調查和網絡填寫,共發放問卷160份,回收138份,剔除無效問卷19份,有效問卷為119份,問卷回收率為86.25%,問卷有效率為86.23%。
3.3 數據分析
對問卷第一部分采用百分比分析。第二部分采用SPSS統計軟件的比較均值法,均值在0~2.4為反對,2.5~3.5為中立,3.6~5為贊同。
3.3.1 居民的基本情況
表1反映了被調查的仙女山鎮居民的基本情況,包括不同性別、不同職業群體、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文化程度,家人或本人是否參與旅游相關工作的情況等,每一項的比例基本分布均勻,增加了調查數據的可靠性。
3.3.2 居民對旅游城鎮化的經濟影響感知
仙女山鎮居民對旅游城鎮化的正負面經濟影響都有著較強的感知,他們認為當地的城鎮化發展既增加了當地的就業和收入等(均值最高可達4.2),也使當地的物價持續上漲,生活成本增加(均值最高可達4.39)。經濟影響的各項指標的標準差基本小于1,說明被調查對各項的感知大致相同。被調查者中有63.87%是直接或間接參與旅游相關工作,他們從旅游業中獲益,親身感受了旅游城鎮化給當地帶來的好處;36.13%居民表示未從旅游業中獲益,卻要共同承擔旅游城鎮化所帶來的物價上漲,他們對此有著強烈的感知,見表2。
3.3.3 居民對旅游城鎮化的社會文化影響感知
仙女山鎮居民對旅游城鎮化的社會文化正面影響感知較為強烈,他們認為城鎮化的發展增加了基礎配套設施,改善了社區風貌等。正面影響的均值最高可達4.24,對旅游城鎮化改善醫療條件持冷漠態度,可見當地醫療條件還有待提高;居民對旅游城鎮化的消極社會生活影響的感知相對較弱,如旅游城鎮化導致犯罪率上升的均值僅為1.7,對旅游城鎮化導致商業氣息過濃、不文明現象增多等負面影響持反對態度。由此可知,當地居民對旅游城鎮化基本持滿意態度,對負面影響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強,見表3。
3.3.4 感知對旅游城鎮化的環境影響感知
仙女山鎮居民對旅游城鎮化的環境正面影響感知較為強烈,居民認為當地的城鎮化發展改善了當地的交通條件、美化當地環境等,其中居民對加快旅游城鎮化進程有著最強烈感知,均值為4.55,標準差為0.575。在旅游城鎮化的環境負面影響感知調查中,居民僅對交通擁擠有著強烈的感知,均值高達4.17,對其余三項負面指標均持反對態度。由此可知,居民對旅游城鎮化的環境影響有著較高的滿意度,僅對當地交通擁堵有著強烈不滿,見表4。
4 仙女山鎮旅游城鎮化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通過對武隆仙女山鎮居民的調查,數據結果表明當地居民對仙女山鎮城鎮化帶來的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的正面影響均有較強烈感知;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感知較為強烈,僅對環境負面影響中的交通擁堵有著較強烈的感知,其余負面感知均較弱。為促進仙女山鎮旅游城鎮化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如下對策。
4.1 科學規劃推進旅游城鎮化發展
有機整合仙女山鎮的旅游資源,科學規劃推進仙女山鎮新型城鎮化發展。注意旅游城鎮化建設與環境、社會文化等協調的問題,以及居民對當地旅游城鎮化的發展態度,防止旅游城鎮化發展導致當地環境、社會文化等的破壞,加強政府、旅游企業、居民、旅游者間的有效合作。
4.2 加快旅游城鎮化交通網的建設
2016年12月6日,武隆土坎烏江大橋主橋順利合龍,使重慶主城游客可直接從土坎烏江大橋和巷雙路到達仙女山景區,改善了土坎、雙河鎮居民的出行條件。武隆區交委應加快構建仙女山旅游環線公路,改善仙女山鎮居民與外來游客的交通條件,分散道路的人流量,改善旅游旺季交通擁堵的現狀。
4.3 鼓勵居民參與旅游城鎮化建設
旅游業帶動當地的吃住行游購娛,應鼓勵當地居民積極參與旅游相關工作,增加居民的旅游收益。政府應設立專門的旅游培訓部門,為愿意參與旅游工作的居民提供就業和創業指導,并給予相應的補貼;對年齡較大,已無能力就業或創業的居民給予相應的旅游生活補貼,解決他們的基本生活問題。
參考文獻:
[1]焦華富,丁 娟,李俊峰.旅游城鎮化的居民感知研究:以九華山為例[J].地理科學,2006,26(5):636~640.
[2]羅 敏.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測度及湖南省的實證分析[D].長沙:湖南大學,2013.
[3]武友德,王源昌.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特色城鎮化發展道路研究:以云南為例的分析[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2(2):58~63
[4]李東和,張 捷,章尚正.居民旅游影響感知和態度的空間分異:以黃山風景區為例 [J].地理研究,2008,27(4):965~972.
[5]宣國富,陸 林.海濱旅游地居民對旅游影響的感知:海南省海口市及三亞市實證研究[J].地理科學,2002,22(6):742~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