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變莉

摘要:指出了當前高職院校園林樹木學的教學現狀令人擔憂,而園林樹木學教學要綜合考慮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和課程特點,提出了應從調整教學內容、革新教學方法、構建網絡課程輔助教學平臺、實施多元化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等方面著手進行教學改革,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職院校;園林樹木;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7-0278-02
1 引言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以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為主要目標;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為主要目的,更加重視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源源不斷地為社會輸送專業與實踐技能卓越的應用型人才。這就決定了高職教育需要探索適合“應用型人才”的教學方式,筆者針對近年來高職園林技術專業《園林樹木學》課程教學現狀并結合自己十余年的一線教學實踐經驗,提出了調整教學內容、革新教學方式、加強并優化實踐教學、構建網絡課程輔助教學平臺和實施多元化課程考核評價體系[1]等措施。
園林樹木學是以園林建設為目標,對園林樹木的分類、生態學及生物學特性、形態特征、地理分布與園林應用等方面進行系統研究的一門學科,是高職院校園林技術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也為園林苗圃學、園林樹木栽培與養護學等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了基礎。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園林樹木學》課程教學大部分存在教學內容多、課程學時少;理論課時多、實踐內容少;教學內容陳舊與生產實踐脫節;教學方法及手段單一等問題,從而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低,上課時感覺枯燥乏味,教學效果較差。此外,隨著生態文明的來臨,美麗中國的建設事業對園林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更嚴格的要求。這都迫使高職院校“園林樹木學”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2 靈活調整教學內容,強化理論與實踐教學的融合
當前高職院校“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要求高職院校的畢業生既要具有熟練的實踐技能,又要有足夠的理論知識[2]。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學要根據本地季節變化規律,靈活安排各論中各科、各屬的教學順序[3]。如北方地區,薔薇科的繡線菊、梅花、美人梅、桃花等屬于春季開花樹種,而分類系統中卻排在后面,因而教師可在春季提前講授該內容,以便學生更好地識別這類樹種,并根據花期對其進行合理配置,提高學生的實踐識別技能。
另外,在理論教學中,教師要重點考慮高職高專學生的整體素質,選擇高職高專院校《園林樹木學》專用教材,并依據實用性原則將不能應用于園林發展的部分教材內容刪除,重點講授實踐性較強的樹木識別及不同綠地樹木的配置與應用等知識,并引入新知識及科研成果,保持教學內容與時俱進,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創新探索精神。
3 革新教學方法與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革新教學方法,重點改變傳統的以教材為中心的“滿堂灌”,“填鴨式”知識講授方式,大力推行討論式、啟發式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探索,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4]。
在教學手段革新中,基于園林樹木種類繁多、豐富多彩的特點,積極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對不同樹種有更直觀、形象的認知,從而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另外,由于樹木生長周期的限制,樹木學實踐教學并不能保證學生可以觀察到每一樹種的各個生長階段。因此,教師有必要建立豐富的樹木圖片信息庫,利于學生隨時隨地掌握不同樹種的芽、葉、花、果、干等器官特征,更好地提升本課程的教學效果[1]。同時,教師還可圍繞某一主題,如不同綠地樹木調查及配置應用情況,讓學生分組拍攝不同樹種的配置與應用圖片并要求各組分別做成幻燈片上交,由各組組長在課堂上講解,最后由教師和學生代表對各組進行評價打分,這樣不僅鞏固了教學效果,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動手能力。
4 構建“園林樹木學”網絡課程輔助教學平臺
網絡課程一般具有開放性、豐富性等特點。網絡課程教學充分發揮網絡及多媒體的優越性,采取以人為本的自主學習模式,加強并延伸了課程教學內容,達到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造力的目的。因而,為了彌補傳統課程教學的”缺陷”,我國高等職業院校應加快建構“園林樹木學”網絡課程輔助教學平臺。
首先,在實踐教學方面,為了讓學生不受時空限制地觀察一年四季各種樹木的形態特征,網絡課程平臺可以提供生動形象全面展現園林樹木不同物候期形態特征的圖片、視頻等材料。其次,可以利用網絡課程平臺在互動及溝通交流方面的優勢,采用模擬測驗、互動游戲、虛擬實踐場景等形式,從而彌補傳統課程教學單方面交流及相對封閉的不足,為不能參加現場實習的學生提供網絡虛擬實習的機會[5,6]。
5 加強并優化實踐教學環節
首先,園林樹木學是一門季節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程,任課教師應根據季節及氣侯變化靈活選擇和調整實踐教學內容,如將“樹木的形態識別”實踐教學環節放在氣溫較高,樹木葉片末落時進行;把“落葉樹木的冬志識別”放在樹木落葉后的寒冬進行。
其次,除了就近利用校園內及周邊樹木資源進行園林樹木識別及應用調查外,還應加強與實習基地、園林施工、規劃設計等企業與單位的合作,以便學生認識更多的園林綠化樹種并了解其在不同類型綠地的應用。此外,學校可安排學生到上述合作單位實習,使其更深入地了解企業或單位對園林樹木專業技術的需求,有的放矢地學習一些課本上沒有的新技術、新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崗位的需求。
6 實施多元化課程考核評價體系
在高職教育中,分數反應的是學生對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學習及掌握情況。因此構建并實施合理且科學的《園林樹木學》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對引導學生的學習有很重要的作用。結合《園林樹木學》課程教學現狀和學生綜合表現,對本課程考核評價作了一定研究,主要側重對學生能力的評價,具體考核評價體系見表1。
參考文獻:
[1]孔海燕.美國高校“園林樹木學”及相關課程教學的調查與借鑒[J].中國林業教育,2016,34(5):73~78.
[2]張永蘭.高職院校園林生態學課程教學改革淺探[J].池州學院學報,2008,22(2):141~143.
[3]張 靜,劉翠英,閻雄飛,等.園林樹木學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榆林學院學報,2016,26(6):81~85.
[4]寶秋利,張 靜,史 娜,等.農業高職院校園林樹木學課程教學改革實踐[J].安徽農學通報,2012,18(7):199~200.
[5]于曉南,陸光沛,郭芃芃.“園林樹木學”網絡課堂的研建[C]//中國風景園林學會.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年會論文集.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176~178.
[6]于曉南,張啟翔.“園林樹木學”實踐教學的改革探索[J].中國林業教育,2010,28(2):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