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玲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的作業設計已經得到大家的普遍重視,理想的作業設計應當是極具個性化的。極具個性化的作業需要遵循怎樣的原則,有思考和探究的必要。
關鍵詞:數學教學;作業個性化;意義策略
本人對學生作業做過相關的思考,但總感到不是那么頗見成效。讓學生去完成機械性的作業,學生作業顯得極為被動;讓學生去完成一般性作業,達不到學生創新效果。思來想去,讓學生去完成個性化作業有其意義,也可以操作。
一、小學數學個性化作業符合課程標準理念
小學生學習數學應當使得自己獲取充分的發展,這就必須在學生具體的學習活動中去學到有價值的數學,學生學到有價值的數學,首先是學習,其次是訓練。由此,可以引發這樣的思考:數學教學離不開學生的鞏固訓練,其鞏固訓練的主要形式就是學生去作業,那么我們能否讓學生去做有價值的作業?應當是必需和必要的。為了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為了讓每個學生都得以充分發展,學生需要去完成有價值的作業。怎樣才算有價值,當是小學生都喜好完成的。因此,在平時數學作業的設計中,都從課程標準理念的角度去思考適應學生個性化。小學生是需要多動手實踐的,也是喜好動手實踐的,更為主要的是只有通過多動手實踐才可以學到有價值的數學,獲取促使自身成長的發展。譬如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5年級(下)第55- 56頁的例1“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10的1、2題。其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解決相應簡單的實際問題,并通過解決相應的數學問題去發現和概括規律。教學時,注意讓一個個學生動手在自己的操作紙上進行實踐,重點解決學生經歷規律的探索過程問題上,學生先思考在簡單圖形上沿一個方向平移后的覆蓋次數,然后在操作紙上進行,平移后再填空,學生完成了填空的任務后,再對統一的數表進行分析,那“總個數-每次框的個數+1=和的個數”的具體規律也就在學生的不經意之探究中發現。再讓學生之間去互相啟迪探討,生成積極意義上自主解決問題之智慧和能力。
二、小學數學個性化作業符合學生學習實際
小學生具有創新的潛能,而且也一個個都有創造的可能,小學數學個性化作業的設計應力求能夠促進一個個小學生都去創新創造。但現實并非就是我們所想象的這么理想,因為小學生之間存有不少創新創造方面的差異,有學生智力發展比較慢,尤其在數學作業完成的一瞬間根本就不可能去想到點子上。這給我們所帶來的思考是,怎樣從符合學生諸多學習實際上去下單,設計好令學生個性創新智慧發展的諸多作業。這也是新教育所提倡的理想智育的理念,讓學生在訓練時超越知識,逐步走向智慧。嚴格意義上講激發學生的創造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平時對所教學生數學作業的布置,都力求讓學生在超越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作業訓練,都力求讓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走向智慧。筆者所采取的策略是,當堂訓練,讓學生當堂說出自己的疑惑,更讓學生當堂進行相互之間的啟迪。利于了一般學生的充分發展,利于了智力發展較慢學生的快速而又理想的發展。如在學習“折扣”這節內容時,我讓學生自辦“跳蚤書市”,由學生從自己已經閱讀的書籍中拿出一本或多本書,帶到書市來。學生在交易的過程中,出售者先告訴他人書的內容、原價和現在的售價;購買者在與售書者的討價還價中,看到書的折扣是多少,打完折后是多少,比原價便宜多少錢。學生在交易的過程也是雙方都有收獲的過程,折扣的意義、相關原價和現價的計算就這樣不知不覺地獲取得到。這應當為學生走進更大超市,對打折的生活實際問題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
三、小學數學個性化作業操作層面要領思考
小學數學個性化作業設計,不僅僅就是課堂教學簡單的復習與鞏固,應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可持續實踐活動。但在平時我們往往受一些教輔資料的約束,經常性的迷信資料,也經常性的不加取舍地隨手拈來。這算不上是個性化,也不可能成為檢驗所教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主要形式。所以,學生個性化的數學作業需要比較精心的設計。如果設計得不好完全會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而且制約了學習的靈活性,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小學數學個性化作業的設計本著新穎、有趣、開放的的原則,因而平時的數學作業設計,筆者都讓那些新穎、生動、靈活多變的事物變成個性化作業設計的資源,更多且更便捷地引起學生的通過自身的探究去完成作業的興趣,促使學生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狀態。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這節內容時,我布置了這樣的延續性的作業,自以為這樣的作業,每個學生都有完成的樂趣,也都有完成的可能。即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個和制作軸對稱圖形和實物。布置作業前,先給學生以極為豐富的資源提示,告訴學生在自己的家里或在自己的身旁,有著許許多多的物品就是一個個軸對稱圖形,自己也完全可以利用許許多多的材料制作出更為豐富多彩的實物,這些實物就是軸對稱圖形的高度體現。學生們在老師的啟發下興趣盎然,第二天,便帶來許多親手設計和制作的作品。那剪紙看上去似乎有點笨拙,但軸對稱是必然的;學生帶來自己設計的房屋圖案,那圖案雖然還不是那么精致,但從房屋的一切安排,譬如外墻的裝飾等都較好說明軸對稱方面的問題;學生帶來用橡皮泥捏出的泥人,那人兒的五官和四肢同樣說明了軸對稱的道理。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學生作業個性化的設計,需要思考的話題還比較豐富。應當說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設計需要我們所付出的勞動還比較多,還需要流淌著更多的汗水和心血。但實踐讓我們深知:只要本著新的教學理念,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其辦法總會有的,而且會是越來越適應所教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