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保春
摘要: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適時適度,而且富于藝術技巧的提問,能加快把知識轉化為地理素質能力訓練的進程,是發展學生思維,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教學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從初中生所提的問題的性質和發問的方法查出來。教師若不熟諳發問的技巧,他的教學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由此可見,提問不只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比較復雜的教學藝術。
關鍵詞: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提問技巧;藝術
美國一位教學法專家說:“教師教學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從他們所提的問題的性質和發問的方法查出來。中小學教師若不熟諳發問的技巧,他的教學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由此可見,提問不只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比較復雜的教學藝術。這絕不是一篇論文所能涵蓋得了的。這里僅淺談自己平時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的要求使用提問時的一點粗淺的體會。
一、重視提問藝術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必要性及意義
“思維從問題、驚訝開始。”“疑者,覺悟之機也。”可見問題與認識緊密聯系,如果沒有問題,認識也就停止了。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明確這一點尤為重要。
地理課通常被人們稱為“豆腐課”或“彈簧課”,采用“發胖式”的分析或“題海式”的戰術,這種情況的出現,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教學中課堂提問的藝術性的忽略。有位教育家曾說:“教師不諳熟發問的藝術,他的教學是不容易成功的。”說明課堂提問是教師整個業務功底、全部教學經驗的公開亮相;又是對參差不齊,瞬息萬變的學情的駕馭。因此注重課堂提問的藝術性是一項不可拖延的任務。
地理教學實踐表明,能否提出有啟發性的問題,是決定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傳統的地理課,教師的教學步驟常常作如下安排:介紹作者——范讀課文——齊讀課文——正音解詞——教師分析——布置作業,一節課中教師不由自主地唱了獨角戲,課堂氣氛往往顯得沉悶,缺乏高潮,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根本沒調動起來。這樣的一節課只能說是以失敗告終,而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師沒有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來。優秀地理教師的實踐表明,教師提出問題的水平越高,教學效果越好,越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地理學習的積極性。
二、怎樣藝術課堂教學的提問
教師的提問要能圍繞重點精心設計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
1、問題的提出要有針對性。正如射箭打靶要瞄準,設置問題的目標也要對準中心點。設計課堂提問要根據教學目標,扣住重點,抓住難點。這樣也就抓準了方向,重點解決了教學的任務也基本落實了,扣住重點引導點撥,可謂事半功倍,難點主要是指學生學習過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學上又必須落實的地方。它是教學過程中的攔路虎,也是教師解疑的一個靶心。抓難點,體現了教師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它要求教師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教師針對重點、難點,設計問題,猶如寫文章之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比較干脆利落。
2、問題的提出要有啟發性。學生對每篇課文的學習,不是一開始就感興趣的,因此要針以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調動他們思考的積極性。課堂上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使他們思維活躍,思路開闊,能根據自己的知識輻射開去,使他們自然地了解到作品的內容與主題,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問題的提出要有曲折性。課堂的提問如果只是一味地直來直去,學生就會覺得索然無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思維的發展。假如把問題換成“曲問”、“活問”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學生開動腦筋。所謂的“曲問”,就是變提問的角度,讓思路“拐一個彎”,從問題的側翼或者反面,尋找思維的切入口,朱熹說過“讀書無疑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此方是長進。”課堂教學中,有時學生初讀課文后就說“全懂了”,“沒問題”,那么事實是否果真如此呢?此時就需教師能提出出人意料的的問題,使教學平中見奇。
4、問題的提出要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課堂中的提問,目的是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訓練和提高思維能力,因而教師應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啟發學生,可以使學生掌握解決同一問題的多種解答方法,既拓寬思維的空間,又能培養發散型思維能力。教學中要善于把課本知識與課外有關知識聯系起來思考,能擴大知識的利用價值。
5、問題的提出要有創新。一般的課堂教學中,教學過程的延伸是靠提問來進行支撐的,提問的繁雜細碎,是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問設計的不周,實質上是課堂教學改革沒有力度的表現。樹立改革提問設計的意識,就該提到“創新”的高度上來認識。這就要求教師進行課堂教學“主問題”的設計研究,用少量具有牽引力的“主問題”來代替數量眾多的“碎問”,“主問題”是相對于課堂教學中那些零碎的、膚淺的、學生活動時間短暫的應答式提問而言,它指那些對課文課堂教學起主導作用、起支撐作用,能從整體參與性上引發學生思考、討論、理解、品析、創造的重要的問題或提問,課堂氣氛將以學生的讀、寫、說、思為主要成分構成,課堂氣氛因此而顯得生動活潑。
三、須注意的幾個問題
1、評價定型的問題。地理課堂教學中提問是否能成為啟發學生的思維,傳授基本知識等重要手段,與對問題答案的評價有著直接的關系,如果評價定型呆板,那么提問要藝術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話。
2、難題中的問題。教師設計提問要能激發學生積極思維,過大、過深、過難的問題,全班站起來一大片誰也回答不了。最后只好教師自已回答,這雖然在形式上完成了提問過程,但只是在學生的陪襯下表演了一下教師的高明,而過小、過淺、過易的問題又養成了學生淺嘗輒止的習慣。課堂提問的“度”,應該是既不能讓學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讓學生唾手可得,最好是讓學生開發大腦積極思維后獲得準確答案。
古人云“學走于思,思起于疑”,創新源之“好奇”與“質疑”,初中地理課堂上適時適度,而且富于藝術技巧的提問,能加快把知識轉化為地理素質能力訓練的進程,是發展學生思維,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千呼萬喚始出來”使學生終感覺到知識的“活水”源源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