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水華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當中運用情景教學是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意義重大,效果顯著。目前來看情景教學的運用正向著常態化發展,也有了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鑒。本文也從情景教學概念出發,結合初中思想品德課的相關內容,就情景教學的運用展開論述,總結了三種情景的運用方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情景教學;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運用
情景教學指的是為了既定的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在教學當中構建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境形成特殊的心理氛圍。在情境中利用富有某種感情色彩的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內心情感。使學生獲得知識,陶冶性情,完成新課標的三維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情景有很多種,教材上的文字圖片,多媒體播放的圖像影音,學生的表演等均是情景。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充分體現了一個新字,在新課標要求下,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實施情景教學十分重要而且必要。
一、利用生活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上的內容一改以往的嚴肅風格,更加生動有趣,且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并強調將課堂交給學生。情景教學最為顯著的作用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度,使課堂高效。所以貼合學生實際,選取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案例構建生活情景是一種不錯的方式。
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思想品德課給予學生的感官就是空洞的理論知識,在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背景下,傳統的方法已經不適應需求,暴露出很多問題。比如《難報三春暉》(人教版八年級上第一課第三框)教學的主題是家庭,講的是親情,如果用傳統的方法,就只能機械的宣講,一遍遍強調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但傳統的方法給予學生的只是枯燥的觀感,對于正確的家庭觀念的養成是不利的。那么要改變這種狀態可以用情景教學采取如下方式來實現。
可以在導入新課時設計“我想對爸媽說??”這樣的主題活動,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向同學和老師分享同父母朝夕相處的溫馨日子。通過這一環節學生在講述當中回憶,在回憶中體會父母的關愛,在溫馨的互動環節中領悟父母無私的關愛。引入合作討論,討論如何孝敬老人,關愛父母,用自己切身的行動回報父母,然后輔以播放音樂的手段,將情景氛圍推向頂峰。
這種方式便是典型的生活情景的運用方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
二、利用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探究
在新課改背景下,很多先進的教學方法,均以問題為導向,情景教學同樣能夠利用問題建立情景,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打開科學大門的鑰匙注定是問號。”(巴爾扎克),即要培養學生質疑的精神,從學會提問開始,最終解決實際問題。
同樣以《難報三春暉》為例,在教學中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相關的視頻片段,比如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相關人物的感人事跡,又比如電影《失孤》《親愛的》這樣的關于親情的電影。在播放時要求學生思考觀后感。這與傳統教學方式中的師問生答有著顯著的區別,即問題情景需要情境的襯托,讓問題與學生情感契合,消除學生認知障礙。進而引導學生進入探索狀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進一步營造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效率。
問題情景的運用是教學過程的有效粘合劑,如果從文章結構的角度來看,問題情景存在的意義是承上啟下,不斷引導學生思維,避免“卡殼”,使教學順利展開。
所以精心設問是關鍵。比如人教版八年級下《我們享有上帝的權利》教學中,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如下三個情景。首先新課導入部分利用某同學在超市買東西的情境設問消費者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為什么要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引導學生探究消法中消費者的權利。其次,利用小品《倒霉的上帝》建立情景設問小品中消費者哪些權益受到侵犯,結合小組合作學習展開討論,進一步明確消費者的權利。最后利用小品《我是上帝我怕誰》設問如何看待小品中的上帝,探索消費者應履行的義務。
三、利用活動情景,指引學生體驗
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內容無論怎么變,它都具有理論知識的固有特點,抽象,枯燥。學習是一種認知過程,認知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思想品德沒有電影、小說那樣光怪陸離的情節,直觀性和形象性。學生要理解還是比較困難的。所以采用活動情景,讓學生置身于活動當中,體驗思想品德的教學內容,達到情感上的升華。活動情景在課堂上不宜過多,一般在2個以內最好,因為活動過多易產生疲勞,降低效率,達不到效果。所以在教學內容進行到重難點、疑點時進行運用即可。要注意,活動給予學生的自主性大,參與面廣,要達到預想的效果,教師要參與其中,不能脫離學生。這是考慮到初中學生學情所需的必要方式,有助于教師在活動中及時給予學生指導,解決活動中產生的生成性問題。
以《我們享有上帝的權利》為例,上文已經就情景設置進行探討,此處進行一點補充。首先是小品,上文提到了兩個,以《倒霉的上帝》來說分析如何組織活動情景。邀請四名學生作為小品演員分別扮演某同學、老板、同學父親或母親以及消費者服務熱線工作人員。這個小品需要學生提前準備好素材,也就是利用課余時間合作解決劇本和排演問題,然后再在課堂上展示。其次,就上文的例子再補充兩個活動環節,《倒霉的上帝》與《我是上帝我怕誰》兩個小品針對的是教學當中的重點即消費者權利和義務,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獲得了知識,后續還應進一步升華,所以補充一個頭腦風暴活動(或者自由論壇),讓學生結合生活實例列舉消費者的不文明行為,進而思考作為消費者該如何做,作為經營者又該如何做。然后再補充一個即興表演環節,進一步升華教學主題。
根據教學大綱八年級教材主要是要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掌握溝通技巧,這需要心理常識的支持,也就是要能夠調整自身心理并換位思考體會他人心理。上文例子中之所以補充后續的兩個活動,主要目的就是要讓學生獲得心理體驗,完成情感價值觀目標。
四、結語
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當中情景教學的運用方式是多樣化的,同時每個情景又有著緊密的聯系,共同構成課堂教學情景。從文章當中的分析就可以看出,無論是活動情景、問題情景還是生活情景,其本質均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保持對思想品德課的高度熱情,提高學生參與度,進而提高教學效率。而且它們并不是單獨運用的,每一次課堂情景的創設其實都有著多種情景的結合。所以文章分析的三種運用方法其實并不全面,這是筆者的淺見。實踐表明這些方法最為常用也最為有效,當然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豐富情景教學的運用方法,創新課堂教學方式,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 符夢金.淺談初中思想品德運用情景教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教育教學論壇,2014,31:229-230.
[2] 劉春曉.淺談時事教學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1:148.
[3] 施振梅.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快樂教學[J].學周刊,2013,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