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亮+成斌+李玉林+李成松

摘要:針對目前農機合作社運營管理粗放,人力、物力資源浪費嚴重問題,引入精益管理,創新農機合作社運營管理模式。從政府、合作社、農戶三個利益主體出發,識別農機合作社精益化運營驅動因素。通過實證研究對農機合作社精益化運營驅動因素進行排序和分析,得出作業績效要求、產權制度、組織結構、政策法規和資金運作五個主要驅動因素,為農機合作社運營管理向精益化轉型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機合作社;精益管理;利益主體;驅動因素
中圖分類號:F325.1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07-1378-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07.046
Study on the Driving Factors of Lean Operation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operatives
XI Liang1,2, CHENG Bin2, LI Yu-lin2, LI Cheng-song1,2
(1.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Shihezi 832000, Xinjiang, China;
2.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832000, Xinjiang, China)
Abstract: For the extensive operational management and serious waste of human and material resources of current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operatives, the lean management was introduced to innovate the operation management mod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operatives. From the three stakeholders: government, cooperatives and farmers, the lean operation driver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operatives were identified, then were sorted and analyzed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 Finally five major drivers including job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property rights system, organization structur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nd capital operation were obtain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lean transformation i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operative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operatives; lean management; stakeholder; driving factors
農機合作社是由農機大戶牽頭成立的集農機田間作業、農機產品銷售、農機維修為一體的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是中國農業機械化與現代化的主體力量,是農民持續增產與增收的重要渠道[1]。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國農機合作社已達4.74萬家,較2013年增長12.05%[2]。在國家政策支持和農業發展的推動下,農機合作社數量不斷增加,規?;c標準化程度不斷增強,先進性水平不斷提高。然而,中國農機合作社在快速發展同時,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如運營管理粗放、作業成本高、人力物力資源浪費嚴重、現代化水平低等[3]。究其原因,主要是農機合作社的運營機制和管理模式存在問題,亟需創新管理理念,引進先進管理方法,推動農機合作社可持續發展。
精益管理源于20世紀80年代日本豐田發明的精益生產方式,成熟于精益生產的推廣應用[4]。它以消除浪費和快速反映顧客需求為核心,通過減少或消除生產、管理和服務中的浪費,使企業以最少的投入獲取最佳的運作效率和經濟效益。精益管理已廣泛應用于制造業、航空業、運輸業、服務業、建筑業、醫療業等[5]。實踐證明精益管理對于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運作成本具有顯著成效?,F有研究主要針對農機作業存在的技術問題進行創新,如構建網上自動化辦公平臺[6],應用GPS技術實施田間作業導航[7,8],設計短信服務平臺[9]等。對農機合作社管理創新的研究很少且主要針對作業過程,Li等[10,11]針對作業過程非增值浪費,運用看板理論和JIT理念構建看板控制系統;運用精益管理規劃農田作業路徑,減少非工作浪費。
本研究將精益管理引入農機合作社的運營管理過程中,識別和分析農機合作社精益化運營的驅動因素,運用層次分析法構建驅動因素指標體系,采用0-4評分法對指標打分并構建驅動因素重要度判斷矩陣,通過計算對驅動因素進行排序,找到農機合作社精益化運營的關鍵驅動因素,以期為農機合作社運營管理向精益化轉型提供參考。
1 驅動因素識別
農機合作社的運營管理是關系到多部門多領域的服務性工作,其運行受到政府、合作社、農戶三大利益主體的影響。要想實現農機合作社精益化運營,必須找到激勵農機合作社精益化運營的驅動因素。通過對驅動因素識別和分析,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進行改善以滿足三大利益主體的利益訴求。通過實地調研和綜合分析,將農機合作社精益化運營的驅動因素根據三個利益主體分為三大類:政府規制及外部環境、農機合作社內部環境、農戶,每個一級驅動因素分為若干二級驅動因素。
1.1 政府規制及外部環境
政府規制及外部環境主要包括政府政策法規、政府投入、農業機械發展水平、農機合作社下游市場發展程度、科技進步水平等。政府政策法規指政府部門頒布的關于農機合作社發展的政策及法律法規,對合作社的成立和發展進行指導[12];政府投入是指國家財政對農機合作社發展的政策傾斜、農機具購置補貼、農產品銷售最低限價;農業機械發展水平指某一地區農業發展水平對這一地區農機合作社機械化發展的實際影響,會為農機合作社實現精益化運營提供產出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農業機械;農機合作社下游市場發展程度指基于相關需求為合作社提供服務而形成的市場發展程度,如農機作業服務市場、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市場;科技進步水平指科學技術發展對農業現代化發展影響水平,高科技產品應用于農機作業和合作社管理中會促使合作社消除浪費,提高效率。
1.2 農機合作社內部環境
內部環境主要包括組織結構、資金運作、社員文化素質、產權制度、合作社文化、作業績效要求等。組織結構指農機合作社的組織模式,包括理事會、監事會、社員大會,下設機務科、財務科、信息科[13];資金運作是指農機合作社的資金來源渠道和資金使用規劃;社員文化素質指合作社社員的文化程度,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產權制度指劃定、界定、確定、保護和行使合作社產權的一系列規則,是產權的制度化和規則化,如股份結構、成員資格、成員規模、成員進入退出制度;合作社文化指合作社中長期形成的價值觀、信念、處事方式等特有文化形象,比如成員和管理層的信任度、成員對組織的認知等;作業績效要求指社員對農機合作社在農機作業、資產管理、人員調配方面的期望。
1.3 農戶
農戶層面主要包括農戶對作業滿意度、精益文化培植、預期收益。農戶對作業滿意度指業主對機械作業結果的滿意程度,這是衡量農機作業效果的重要指標;精益文化培植是指農戶對精益管理的認識度和接納度;預期收益指農戶扣除作業成本后可取得的預期收益,降低作業成本是提高農戶收益的重要途徑。
2 模型構建
在識別驅動因素的基礎上,需要對各驅動因素進行排序,從而確定出各驅動因素的重要程度,以判斷驅動因素對農機合作社精益化運營的影響程度。本研究主要運用層次分析法來構建農機合作社精益化運營指標體系。其主要步驟如下:第一,建立驅動因素指標體系;第二,通過對專家問卷調查得出一級指標和各二級指標的重要程度[14],并根據0-4評分法對各指標進行打分,建立判斷矩陣;第三,將各因素得分代入判斷矩陣,通過計算,確定出各因素的權重系數,對各因素權重系數進行排序,從而確定出關鍵驅動因素,為農機合作社精益化運營提供參考。
結合上述分析,中國農機合作社精益化運營驅動因素指標體系由3個一級指標和14個二級指標構成。基本框架如表1所示。
在確定指標體系之后,結合指標體系設計調查問卷,選擇農機合作社研究領域以及地方農機局具有代表性的專家進行問卷訪談,請專家對各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的重要性評分,然后對所得分數匯總,再根據0-4評分法確定因素得分并計算。具體模型如表2所示。其中,F表示功能得分,i、j表示相比較的指標。Fi>Fj表示Fi相對于Fj很重要;Fi≥Fj表示Fi相對于Fj相對重要;Fi=Fj表示Fi相對于Fj同樣重要;i=2n-1(n≥1)、j=2n(n≥1)。
3 實證研究
本研究運用李克特五級量表設計調查問卷,通過實地發放和郵件發送共計調查問卷180份,實際收回問卷169份,其中有效問卷155份,問卷有效率達86.1%。通過以上模型計算,得出農機合作社精益化運營驅動因素各項指標權重系數的計算值(表3、表4)。
從表3可以看出,一級指標中各驅動因素的排序為:合作社內部環境、政府規制及外部環境、農戶,說明農機合作社的內部環境是驅動農機合作社精益化運營的決定因子,在進行精益化運營的過程中必須處理好農機合作社內部的各項關系,協調內部各組織機構,完善產權制度,消除浪費,滿足績效要求,增加效益。
在一級指標政府規制及外部環境中,各二級指標的排序依次為:政策法規、科技進步水平、機械化水平、政府投入、合作社下游市場發展。說明政策法規是驅動農機合作社精益化運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精益化運營的過程中,要以國家大政方針為指導,應用科技衍生品,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在一級指標合作社內部環境中,各二級指標排序依次為:作業績效要求、產權制度、組織結構、資金運作、合作社文化、社員文化素質。說明作業績效要求是農機合作社的運營目標,也是驅動農機合作社精益化運營至關重要的驅動因素,因此實施精益化運營,必須使作業績效大幅提升,作業成本大幅下降,達到雙贏的效果,這也是進行精益化運營的核心任務。
在一級指標農戶中,各二級指標排序依次為:預期收益、作業滿意度、精益文化培植。說明農戶最在意的是自己的預期收益,所以要實現農機合作社精益化運營,必須站在農戶的角度,降低生產成本,保證農戶收入增加,提升農戶滿意度,在此基礎上也要重視精益文化的培植,形成持續改善模式。
通過對重要度指標進行分析,根據相關性高低原則[15],取前5個驅動因素為主要驅動因素,從表4中可以看出,在二級指標中,排在前幾位的驅動因素分別是:作業績效要求、產權制度、組織結構、政策法規和資金運作。說明作業績效要求是農機合作社精益化運營的核心驅動因素;產權制度和組織結構是保障農機合作社實施精益化運營的重要因素;政府政策法規和資金運作也是驅動農機合作社精益化運營的主要因素。
4 結論
通過對激勵農機合作社精益化運營的驅動因素識別、排序和分析,得出在一級指標中,驅動農機合作社實施精益化運營的主要因素是合作社內部環境。分析二級指標得知驅動因素重要度排序為作業績效要求、產權制度、組織結構、政策法規和資金運作。從這個排序可以說明,作業績效要求是激勵農機合作社進行精益轉型的關鍵因素。農機合作社作為自負盈虧組織,盈利是其最終目標,只有達到作業績效才可以使其獲得更大的效益,而精益化運營可以減少運營過程浪費,降低作業成本,滿足作業績效要求,所以農機合作社向精益化運營轉型十分必要。農機合作社內部產權制度和組織結構的合理性對精益化運營激勵作用強烈。政府政策法規對農機合作社起到引導和支持作用,促進農機合作社向精益化發展。資金運作是農機合作社生產運營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充足的資金可以增加精益化農業機械設備購置,提高生產效率,提升合作社綜合競爭力,是驅動農機合作社實施精益化運營的重要因素。
在一級指標政府規制及外部壞境中,排序第一的為政策法規,說明政策法規對農機合作社精益化運營的驅動作用重大。在農機合作社發展過程中,應加強政府引導,保持對農機合作社的政策支持,推動農機合作社持續發展,從而推進農業機械化和現代化。在一級指標合作社內部環境中,作業績效要求排序最高,說明作業績效是農機合作社產生利潤的源泉,是驅動農機合作社實施精益轉型的關鍵。農機合作社在運營過程中,要設置詳細可行的作業績效目標,采用精益手段,降低作業成本,提高作業效率。在一級指標農戶中,農戶預期收益是驅動農機合作社進行精益化運營的重要因素。農戶作為理性經濟人和農機合作社的業務需求者,要求農機合作社以最低的價格和最高的質量為其服務,所以在農機合作社的作業過程中必須考慮農戶意愿,以農戶滿意為作業目標。
本研究擬為農機合作社進行精益化運營提供參考,使農機合作社運營管理模式創新,激發農機合作社發展潛力,滿足三大利益主體的利益訴求,為精益管理在農機合作社中應用奠定基礎。現階段已經識別出驅動農機合作社精益化運營的因素,但未對各驅動因素之間的關系和作用機理進行研究,尚未形成精益管理在農機合作社發展過程中的應用模式。將精益管理應用到農機合作社運營管理過程中,有助于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形成一種良性、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在未來的研究中應著力各驅動因素的作用機理研究,設計出農機合作社精益化運營激勵機制和運營模式。
參考文獻:
[1] 周 易,王 歐,唐 軻.我國農機合作社農機作業成本收益分析——基于區域和規模的比較[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51-56,126.
[2] 農業部農機化管理司. 2014年全國農機合作社發展情況綜述[EB/OL].http://www.ccfc.zju.edu.cn/a/hezuozatan/2015/0107/19573.html,2015-01-07.
[3] 李玉林,易樹平,宋海草.基于VSM的農機作業精益管理模式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14(11):197-201.
[4] WOMACK J P,JONES D T.改變世界的機器:精益生產之道[M].余 鋒,張 冬,陶建剛,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5] 白長虹,李 中,王 瀟.西方精益服務理論研究與發展綜述[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0,32(10):27-33,57.
[6] 丁潤鎖,龐俊杰.農機專業合作社信息化建設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3(3):9,19.
[7] 金 攀.精準農業技術在農機合作社作業管理中的應用[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0(10):14-16.
[8] 金 攀.云計算技術助推農機合作社作業精準管理[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1(4):3-7.
[9] 劉小利,滕桂法,王亞利,等.農機作業服務短信平臺的設計[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17):356-358.
[10] LI Y L,YI S P,SONG H C,et al. Control of crop harvesting and transport process by kanban mechanism[J].The Open Automation and Control Systems Journal,2013,5(1):67-72.
[11] LI Y L,YI S P.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spatially selective operations for agricultural robotics in cropping field[J].Spanish Journal ofAgricultural Research,2013,11(1):56-64.
[12] 李顯剛.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是創新農業經營主體的成功探索[J].農業經濟問題,2013(9):25-29.
[13] 李二超.我國農機合作社起源與發展階段研究[J].中國農機化學報,2014,35(4):305-309.
[14] 李二超.農機合作社發展影響因素識別研究[J].中國農機化學報,2014,35(3):276-279,291.
[15] 鄭小勇,樓 鞅.科研團隊創新績效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理研究[J].科學學研究,2009(9):1428-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