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華



兒童及嬰幼兒服裝(一般簡稱童裝)是指專為滿足兒童或嬰幼兒穿衣需要而設計、生產、銷售的各類服裝。童裝按適穿的年齡范圍可劃分為嬰幼兒服裝和兒童服裝,一般將適合36個月及以下的孩子穿著的服裝稱為嬰幼兒服裝;將適合3歲以上、14歲及以下孩子穿著的服裝稱為兒童服裝,兒童服裝又可按照年齡繼續細分為幼童裝、中童裝和大童裝。此外,童裝按功能可分為內衣和外衣,內衣主要包括連體衣、貼身衣褲、睡衣、睡褲等;外衣主要包括襯衫、T恤衫、連衣裙、茄克、大衣等。
檢驗依據和檢驗項目
本次抽檢涉及到的相關標準如下:GB/T 2660—2008《襯衫》,GB/T 2662—2008《棉服裝》,GB/T 2910—2009《紡織品 定量化學分析》,GB/T 2912.1—2009《紡織品甲醛的測定》,GB/T 3920—2008 《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耐摩擦色牢度》,GB/T 3921—2008《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耐皂洗色牢度》,GB/T 3922—1995 《紡織品 耐汗漬色牢度試驗方法》,GB 5296.4—2012《消費品使用說明 第4部分:紡織品和服裝》,GB/T 5713—1997 《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耐水色牢度》,GB/T 7573—2009《水萃取液pH值的測定》,GB/T 8427—2008《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GB/T 8878—2014《棉針織內衣》,GB/T 17592—2006《紡織品 禁用偶氮染料的測定》,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GB/T 18886—2002《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耐唾液色牢度》,GB/T 22849—2014《針織T恤衫》,GB/T 22853—2009《針織運動服》,GB/T 23344—2009《紡織品 4-氨基偶氮苯的測定》,GB/T 26385—2011《針織拼接服裝》,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FZ/T 01057—2007 《紡織纖維鑒別試驗方法》,FZ/T 73005—2012《低含毛混紡及仿毛針織品》,FZ/T 73017—2014《針織家居服》,FZ/T 73020—2012《針織休閑服裝》,FZ/T 73025—2013《嬰幼兒針織服飾》,FZ/T 73045—2013《針織兒童服裝》,FZ/T 81003—2003《兒童服裝、學生服》,FZ/T 81004—2012《連衣裙、裙套》,FZ/T 81006—2007《牛仔服裝》,FZ/T 81007—2012《單、夾服裝》,FZ/T 81008—2011《茄克衫》,FZ/T 81010—2009《風衣》,FZ/T 81014—2008《嬰幼兒服裝》,Q/320500 ADSZ 012—2013《童裝》。
抽檢結果分析
本次抽檢79批次,經檢驗,合格46批次,合格率為58.2%,不合格項目為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濕摩擦色牢度、耐唾液色牢度、耐光色牢度、纖維含量、縫紉強力、使用說明、繩帶要求、附件抗拉強力。不同檢驗項目的合格率情況見表1。不同渠道購買的樣品合格率不相一致,具體見表2。
不合格項目分析
(1)使用說明(標簽)。產品使用說明(標簽)是消費者選購和使用的重要憑據,GB 5296.4作為強制性標準規定產品使用說明內容應包括:制造者的名稱和地址、產品名稱、產品型號或規格、纖維成分含量、維護方法、執行的產品標準、安全類別等重要信息。本次抽檢有17個批次的產品使用說明(標簽)不合格,合格率為78.5%。不合格的情況主要表現在號型規格標注錯誤、吊牌與洗嘜標注不一致,且吊牌與洗嘜的圖形符號及排列順序錯誤,纖維成分以及含量標注錯誤。較為典型的見圖1。
(2)縫紉強力。縫紉強力是指使衣帶或紐扣脫落時所需力的大小,按FZ/T 73025標準規定,衣帶≥70N,紐扣≥50N。本次抽檢共檢測縫紉強力項目16個批次,有6個批次不合格,合格率為62.5%。縫紉強力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縫制工藝不當致使衣帶或紐扣容易脫落,不但影響服裝的使用,其中紐扣易脫落還存在兒童誤吞的風險。
(3)纖維含量。纖維含量反映了服裝產品所用面料的材質構成,決定了服裝產品的服用性能,也是消費者購買時的主要參考指標之一。考慮到使用對象的特殊性,兒童及嬰幼兒服裝如果選擇不恰當的纖維材料,易造成不吸汗、不透氣,誘發皮膚瘙癢、皮炎等疾病。本次抽檢發現有4個批次的產品纖維含量不合格,合格率為94.9%。其中有1批次產品明示纖維含量為“棉95% 氨綸5%”,實測值為“聚酯纖維86.6% 棉13.4%”。
(4)pH值。pH值是反映物品酸堿度的一個指標。pH值過低表示酸性偏強,pH值過高表示堿性偏強,對人體皮膚有可能產生刺激作用,嚴重者易引發皮膚病。本次抽檢發現有兩個批次產品pH值不合格,合格率為97.5%,其中一批次不合格產品pH值高達8.9。
(5)色牢度。染色牢度是對染色、印花織物的質量要求,在服用或加工處理過程中,經過染色、印花的紡織品上的染料經受外部因素(洗滌、摩擦、光照等)作用下能保持原有色澤的性能叫染色牢度。本次抽檢,耐水色牢度、耐酸汗漬色牢度、耐堿汗漬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全部合格,合格率為100%;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濕摩擦色牢度、耐唾液、耐光色牢度各有一個批次不合格,合格率分別為98.7%、98.7%、97.0%和97.4%。原因主要是面料在染色過程中工藝不合理或選擇染料不當;另外由于大部分服裝生產企業是外購面料,自身又缺乏對面料各類色牢度的檢驗手段,難以掌握所購原材料的整體質量。
(6) 附件抗拉強力。兒童服裝的附件指的是附著在兒童服裝上起連接、裝飾、說明作用的小零件,包括紐扣、粘合扣等扣合件以及拉鏈頭、拉片、拉襻、毛絨球、蝴蝶結及其他類似小部件等。附件脫落對兒童可能產生的危害主要為:易被兒童吞食而導致窒息或其他安全隱患。本次抽檢共檢測附件抗拉強力54個批次,有11個批次不合格,合格率為79.6%。本項目是童裝產品存在風險較高的項目,以下為較典型的不合格樣品。
①門襟紐扣在60.1N時從主體脫落,脫落強力低于70N,見圖2。
②褲腳裝飾物在37.3N時,附件從主體脫落,脫落強力低于70N,見圖3。
(7) 繩帶要求。繩帶應符合GB 31701標準要求。安全隱患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一是頭、頸部的繩帶可能因無意識的纏繞或意外的鉤掛,對兒童特別是嬰幼兒產生勒殺窒息危險;二是胸部、腰部及其他部位過長的繩帶,在兒童玩耍過程中可能因意外的鉤掛造成兒童的身體傷害;三是使用彈性繩索,拉伸后容易傷到兒童的臉部或眼睛。本次抽檢共檢測繩帶要求32個批次,有16個批次不符合規定要求,合格率為50.0%,主要體現在繩帶規格偏長和不適當的位置設計有繩帶。該項目也是本次抽檢中風險比較突出的項目,以下為較典型的不符合樣品。
①GB 31701標準中規定,頭部或頸部不應有任何繩帶,下圖樣品頸部有繩帶,見圖4。
②GB 31701標準中規定,頭部與頸部調整服裝尺寸的繩帶不應有自由端,其他繩帶不應有長度超過75mm的自由端,下圖樣品風帽的繩帶有自由端且長度為250mm,見圖5。
通過本次抽檢可以看出目前兒童及嬰幼兒服裝產品的合格率較低,建議質量監督部門針對抽檢中的質量問題加大查處力度,開展治理整頓,維護好市場秩序,同時加強對國家首個專門針對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的強制性標準GB 31701的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