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測量側腦室的縱切面上測量到側腦室后角寬度大于10 mm即需懷疑腦室擴張,而側腦室后角寬度大于15 mm時即可診斷腦積水,故而腦室擴張的定義廣于腦積水。其實,腦積水也只是一個廣義的名詞而非一種疾病診斷。各種原因引起的腦脊液循環受阻、積聚于腦室,導致腦室明顯擴張者均可稱為腦積水。引起腦室擴張的原因眾多,包括中腦導水管狹窄或梗阻、交通性腦積水、顱內腫瘤、Dandy-Walker綜合征、全前腦、胼胝體缺失及作為一些多發畸形綜合征的部分表征等,最常見的是中腦導水管狹窄和蛛網膜下腔受阻所致的交通性腦積水。
而臨床較為關心的是,側腦室增寬對胎兒的影響如何。理論上講腦室內腦脊液積聚后對會腦實質產生壓迫,從而影響腦實質發育。筆者曾對150例胎兒腦室擴張的病例進行隨訪觀察,發現胎兒顱腦積液高峰平均在妊娠32周;顱腦積液病例中有74%在妊娠期間自行消退,消退在妊娠29~32周和33~36周兩個時段最為集中,這些病例絕大多數預后良好;而顱腦積液后角寬度大于15 mm時預后不佳。亦有文獻指出大部分輕度腦室擴張的胎兒預后良好,但約有20%的輕度側腦室擴張胎兒可合并有染色體異常、其他顱內外異常等問題而出現智力或發育障礙,甚至在圍生期即死亡。國內俞琤等對單純性輕度側腦室擴張胎兒的神經系統發育情況進行隨訪,結果表面有1/3的患兒在出生后出現不同程度的智力發育遲緩,主要是語言和運動能力的發育異常,且這部分患兒在出生后側腦室增寬仍未恢復正常。
綜合較多文獻,比較一致的觀點是:腦室擴張有其發展變化的生理過程,臨床咨詢和判斷時要動態觀察,尤其注意有自行消退可能,如胎兒存在以下情況,預后良好:男性胎兒;后角寬度≤11 mm;單側性;不合并前角增寬;胎兒雙頂徑大于同孕齡胎兒;首次發現時孕周已較大。不管如何,一旦發現超聲發現胎兒腦室擴張,均應建議孕婦:進一步檢查排除染色體異常、宮內感染,及其他嚴重顱內外畸形;必要時可行胎兒核磁共振幫助評估胎兒顱腦情況;對繼續妊娠的胎兒需密切隨訪胎兒腦室擴張程度變化,同時仔細觀察顱內顱外其他異常,盡可能給予合適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