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在建筑產業轉型升級期,校企合作向深層次發展。課程建設是專業建設的基礎,校企合作共同開發課程是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土建專業課程為例,闡述了校企合作開發土建專業課程的思路,從教學資源、教材、實踐環節、考核評價體系、師資隊伍等方面探討了課程建設的內容,并分析了其成效。
關鍵詞:校企合作;土建專業;課程建設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9.202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指出:“支持企業通過校企合作共同培養培訓人才,不斷提升企業價值。推行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教學模式。推進高水平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這一系列措施,有助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快速構建,能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建筑產業轉型升級期,對培養適合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課程是教學的重要組成單位,是專業建設的基礎。土建專業課程具有實踐性、應用性強等特點。在校企合作中,各大高職院校面臨的艱巨任務是課程建設。在經濟發展新常態時期,校企合作共同開發課程是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專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建設包括教學資源、課程實踐環節、實訓實習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等方面。
1 專業課程設置現狀分析
在傳統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下,我院土建專業課程知識結構完整,相互間銜接緊密,符合傳統的教學認知規律,但各課程教學內容之間關聯性不強,缺少系統性。以《地基與基礎》為例,傳統教學內容知識非常豐富,包括土的物理性質與工程分類、土中應力與地基變形、土的抗剪強度與地基承載力、土壓力與土坡穩定、天然地基上淺基礎的設計、樁基礎設計、工程地質勘察、基坑工程、地基處理等,存在單項技能多,互相之間缺少邏輯關系,教學缺乏職業活動導向,重點不突出,與專業培養定位不對應等不足。由于單項技能較多,學生在學校只學會了單項技能,而在實際中,這些知識怎么用?用在哪卻不清楚,導致學生缺少完成一件完整工作任務的能力,發展后勁不足。
2 校企合作土建專業課程建設的意義
校企合作共同開發課程,對推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學生實踐能力、就業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對崗位的適用能力,提高高職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建筑企業的能工巧匠、工程技術人員全程參與課程建設,增強了課程對企業的適用性,企業技術人員可檢驗學生在學校所學知識是否在企業適用。學校的課程資源可用于企業,企業的先進技術、工藝等可用于教學,實現了資源的共享,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學校的教師可接觸建筑企業一線技術人員,接觸新的技術,提高了對新知識的認知,從而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了教學質量。校企共同開發課程,共同解決企業技術難題,將課程開發與企業的技術難題結合起來共同研究,不僅可提高課程開發質量,減輕教師開發課程的沉重負擔,而且可加快企業的技術攻關,實現一舉多得。
3 校企合作土建專業課程建設思路
依據土建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探討校企合作開發課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其課程建設思路如圖1。
4 校企合作共建《地基與基礎》課程
4.1 設計思路
《地基與基礎》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一門重要的職業崗位課程。分析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就業崗位,可知本課程主要面向施工員崗位,其施工員崗位工作過程如圖2所示。從圖2看出,地面以下典型工作是地基處理和基礎施工,將地面以下部分整合在一起,確定本課程為《地基與基礎》。分析地面以下典型工作任務,如圖3所示。根據典型工作任務,確定本課程的核心項目,根據核心項目進行本課程的子項目和情境設計。
4.2 建設內容
(1)教學資源。教學資源包括教材、案例、影視、圖片、課件等。建筑施工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全程參與了本課程教學標準、課件、教案的編寫工作,為微課制作提供了大量真實的工程圖片和素材,為網絡教學資源建設提供了大量的工程技術規范、規程、標準和工程案例等,為理實一體化實訓室的建設提出了建議,為學生參與實際工程提供了場所,為土工試驗的開展提供了來自工程的試驗原材料。
(2)教材。傳統的高職土建教材重理論,缺少實踐,缺少工程素材和工程案例,不能及時反映建筑新技術、新工藝及新材料。校企合作共同開發教材,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弊端。在《地基與基礎》教材編寫過程中,熟悉教學規律的專業教師和熟悉建筑企業實踐環節的工程技術人員組合起來,雙方共同編寫教材大綱,擬定教材目錄,共同研究學習情境,確定教材內容。企業為各項目課堂教學提供真實工程案例,如地基處理案例、工程勘察報告、基礎施工等,實現了與企業崗位群的對接。按照任務引領項目化的編寫模式,編寫了具有專業特色的高職教材,并用于該課程的教學中。校企共同開發的教材具有較強的適用性,面向建筑崗位群,專門針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在編寫過程中,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提高和改善了教學效果。同時,該教材可作為建筑企業培訓員工的學習資料,促進了校企課程建設的深入開展,提高了教材的利用率。
(3)課程實踐環節。通過校企合作,豐富了理實一體化教學,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通過與當地建筑企業的合作,讓工程技術人員帶領學生參與基坑開挖、基礎施工、地基處理等實際工作,現場講授相關專業知識,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解決了理論抽象,不易消化,不能用于實際的問題。
(4)考核評價體系。課程考試是檢驗教學的重要環節,科學的考核方法和考核內容能推動教考互動,以考促學。在信息時代,社會需要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技術技能型高職人才。傳統的考核采用期末閉卷考試,結合平時表現、作業、考勤等進行評分,不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本課程以職業活動作為考核素材,按項目分階段全方位考核學生。在考核過程中,評價主體多元化,有學生、老師和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采用自評、互評、師評和企業工程技術人員評價等多種方式。包括能力考核和理論考核二部分,其中能力考核包括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團隊精神、安全意識)、技能操作(操作能力)、實踐成果(報告、質量)。
(5)師資隊伍。課程建設的關鍵是師資隊伍建設。依據校企合作共同開發課程,校企雙方有計劃,有針對性地互派人員交流和學習,采用“結對子”的模式,共同研究課程。教師下建筑企業參加實踐鍛煉,提高了自身的技能水平,豐富了課堂的工程案例;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參與課程實踐教學,不僅提高了自身的教學能力,將企業先進的技術和新知識帶進了課堂,使課程與建筑行業能更好的銜接,而且為專業課教師隊伍添加了新的成員,使《地基與基礎》師資隊伍在年齡、職稱、學歷、工程經驗等方面更合理、更科學,形成了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專兼職結合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5 校企合作課程建設的成效
校企共同開發專業課程推動了校企合作向深層次的發展,實現了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的一致,實現了教學內容與崗位工作內容的一致,高職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得到了擴大和加強,學生實踐環節的開展有了可靠的保障,學生的職業素質得到了提升。傳統高職土建專業側重理論知識的講授,而建筑企業工程技術人員走進校園,參與課程建設,將建筑企業文化融入校園,使學生的學習、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團隊合作、溝通交流、自主學習、職業道德等方面得到了提高,學生走出校門能較快的適用新的工作崗位。通過接觸企業技術人員,了解企業和社會,有助于學生合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調整自己的就業心態。
參考文獻:
[1]李志勇.校企合作中土建專業課程建設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14(06):133-135
[2]昌永紅.基于任務驅動的地基與基礎課程改革探索[J].建筑與預算,2015(07):36-39
[3]昌永紅.職業標準課程化處理的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02):206-207
[4]姜春艷,陳為.校企合作建設傳感器技術及應用課程的研究與實踐[J].職業時空,2014(1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