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芝
摘 要: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的內容,運用多種情感教育方法,結合學生的心理狀況,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情感教育,使學生情感受到良好的教育,培養學生以高漲的熱情學習語文,提高語文學習興趣。
關鍵詞:情感教育;情感氛圍;創設情景;動之以情
所謂情感教育,是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對學生的情感素質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當達到一定的情感水平時,陶冶學生的情操,拓展學生的興趣范圍,從而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提高學習質量,也達到了身心健康成長的目的。
在現行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表達豐富情感的作品,我們所熟悉的這類作品,如,朱自清的《父親的背影》中講述了濃濃的舐犢之情,另外,“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語句表達了一腔報國之情,文中亦有濃濃親情……這些洋溢著濃烈情感的文章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感染著學生,使學生感受到人間的親情,對學生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在語文教學中幫學生挖掘出作品的內蘊,使真、善、美注入學生的心靈中呢?又如何在學習教材時融入那種身臨其境的環境中,好像在表達自己的情感呢?又如何真正實現情感教育的教學目標呢?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內容,運用多種情感教育方法,結合學生的心理狀況,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情感教育,使學生情感受到良好的教育,培養學生以高漲的熱情學習語文,提高語文學習興趣。
一、在課堂導入時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
良好的導入能使學生迅速進入所營造的情感氛圍中,并以此為突破口使學生融入學習內容中。以情感為龍頭,以情激情,而其他的導入方式都不能達到這種好的效果。學生的情感一旦被及時調動起來,他們就會沿著這條情感軌道深入課文中。
比如,在學習《斑羚飛渡》一課時,我運用講故事的方法導入:一次突如其來的森林大火,破壞了動物的生活,一群螞蟻為了生計不得不進行一次大遷徙。但是,這熊熊燃燒的大火沒有難倒這群勇敢機智的螞蟻,他們很快結成一個球體,為了突出重圍,他們毅然滾入火海想沖出一條血路!伴隨著細小的噼噼啪啪聲,球最外層的螞蟻脫落下來,然而這個蘊含著生命的團球義無反顧地滾動著,螞蟻團越來越小,當滾出火海的時候,只剩下一小團了。這是一個很讓人震撼的故事,正是團結的力量,犧牲了大部分生命而讓少量的生命得到了延續,在生與死的抉擇中,誰都渴望生,但是,它們又敢于犧牲自己來保存實力。老師用這個小故事導入課堂,讓學生在良好的情感氛圍中得到教育,他們在接下來的新課學習中就會與小故事聯系起來產生聯想,從而更深刻地融入課文中,提高學習效率。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
在教材中的課文有些是通過描繪生動的社會現象表現社會生活,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老師在講解課文時,把課文中的畫面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課文時仿佛置身于生活當中,讓他們感受生活的氣息與快樂。比如,在學習《沁園春·雪》一課時,我運用多媒體播放了這首歌曲,先調動了學生的情緒,學生初步感受到了冰封雪覆的場面,然后讓學生伴隨著音樂朗讀,接著給學生播放冬天美麗的雪景畫面,一下子把學生帶入冬天那如詩如畫的畫面中,他們品味到了作者傾注在作品中的感情,激發了他們的愛國熱情。
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在初中語文學習中,由于老師將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中,從而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強烈的感受,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
這樣,學生的性情得到了凈化。老師在教學中,要把生活實際與教學聯系起來,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教育。以情動之,以理曉之。
比如,《背影》是一部很好的情感作品,表現了作者與父親的濃濃親情,引導學生在欣賞美文時主要體會父愛的偉大,為了讓學生有更深入的理解,我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父親是怎么愛自己的,你是否能感覺到深深的愛意?這就是把生活實際與教學聯系起來。父愛是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的,這種情感教育方式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深刻,提高了學習效果。
再比如,在學習《紫藤蘿瀑布》一課時,本文的中心就是從紫藤蘿的盛開而引出對生命的感慨,讓學生閱讀課文,并提出幾個問題:為什么面對紫藤蘿瀑布,作者會產生這樣的感情,作者對生命的感悟是什么?通過對歷史的回顧,學生才理解紫藤蘿的命運與我國十幾年的命運有著相似之處,正是如此,作者回顧花和人的命運,與人的命運聯系在一起,花和人一樣,都會在成長中遇到千變萬化的不幸,但是生命是頑強的。讓學生明白,當我們遇到困難與不幸時應該更加堅強,與厄運作斗爭,始終對生命保持長久的信心,要善于摒棄消極與頹廢的情感,以更加積極向上的情感面對生活。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必不可少,是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要運用情感教育這一手段,激發他們熱愛生活,以陽光的心態面對世界,從而讓他們用更深刻的理解去學習語文,提高語文水平。
參考文獻:
[1]魏萬琴.閱讀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思路與反思[J].語文天地,2016(26).
[2]張曉麗.初中語文課堂情感教學的策略[J].語文天地,20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