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6年的全國脫貧攻堅活動,其中一項關鍵活動就是開展教育扶貧、健康扶貧,教育部針對在校貧困學生提出了進行重點扶助的方針,不僅僅是在物質方面提供幫助,同時還要在心理健康方面提供幫助。當前大學生中存在這樣一個特殊群體——貧困生,由于家庭經濟上的拮據,貧困生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會受到很多消極影響。文章通過了解目前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現狀,進而對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進行合理分析,就如何更好地加強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提出針對性建議,希望借此在一定程度上鼓舞和激勵他們真正擺脫陰影,切實解決其心理健康問題,從而從實際意義上幫助貧困大學生。
關鍵詞: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成因;對策
一、引言
當下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全國各個高校非常關注的熱點。本文通過對以往相關文獻進行研究分析發(fā)現,貧困大學生與非貧困生整體的心理健康狀況有較為明顯的差異。隨著國內高等教育越來越普及,這幾年高校的招生數量呈現出直線上升趨勢,而貧困大學生的比例也在不斷提高。所以,對我國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和解決對策開展科學有效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現狀
根據相關文獻調查的數據顯示,因為自身經濟條件窘迫而感到有壓力的學生比重超過了85%。如果再進行細分,由于學費、書本費的提高而倍感壓力的學生比例在60%以上;接近48%的學生會因為整體物價的上漲而產生壓力;因學業(yè)而感到壓力的學生比重為42%;同時有一小部分學生會因為擔心考試成績不理想而感到有壓力。下面從自卑意識和失落感、敏感多疑心理、人際交往消極退縮三個方面探討當前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問題。
1.強烈的自卑意識和失落感
貧困學生因為經濟相對拮據,常常會在學習和生活方面否定自己,并會產生自卑心理。在學校的實際生活當中,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和家庭條件差的學生在各方面的表現上有著顯著差異。貧困生往往在學習上較為投入,在生活方面他們大多保持著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可是由于在成長過程中教育投入能力相對有限,他們通常會遇到不少挫折,并且由于相當多的貧困生性格較為內向,一旦受到打擊,便十分容易產生強烈的失落感,進而形成自卑意識。而家庭情況較好的學生面對挫折,往往愿意向家人或是朋友傾訴,在得到來自他人的情感支持后,更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在面對挫折時家庭情況好的學生會更加樂觀,能夠在暫時的失落中較快找到調整的方向。
2.敏感多疑心理
貧困大學生所承受的心理壓力相對來說較大。經濟上的困難往往會導致他們在衣食住行方面陷入窘境,常常會處在相當不安的情緒當中。一些貧困大學生普遍設置了很多道心理防線,他們十分不習慣其他人對自己的一切評頭論足,他們害怕別人眼中的自己是一個小氣、庸俗的形象,因此貧困大學生往往不喜歡主動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溝通,而是將自己封閉起來。而這也恰恰造成他們與其他同學的友情逐漸淡化和疏遠,更有甚者,會對那些經濟狀況較好的同學在各方面都有所嫉妒,他們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別人總是看不起他們,進而在一定程度上給他們又增加了心理壓力。
3.人際交往消極退縮
盡管如今的校園生活相當豐富,每個學生都可以加入各種各樣的活動中。但是有很大一部分貧困大學生對這些洋溢著青春氛圍的活動無動于衷。一方面,集體性活動經常會耗費額外的資金,然而絕大部分貧困大學生自身經濟狀況不好,生活費基本只能滿足正常的衣食住行花銷,額外活動支出費用對他們來說經濟壓力比較大,易造成負擔。另一方面,貧困大學生通常都不太看重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能力培養(yǎng),他們認為父母千辛萬苦送自己上大學就是為了讓其好好讀書,所以一般都會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學習中。這樣一來,和其他學生相比較而言,貧困大學生自身的情操陶冶以及體育活動能力就較為匱乏,加之不注重提升交往能力,這樣就使得他們漸漸與整個班級同學產生隔閡,易給人留下不合群的印象。
三、改善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對策
1.貧困觀教育與人格教育相結合
造成貧困大學生形成不良心理問題的一個關鍵因素是他們沒有樹立正確的貧困觀。相當多貧困大學生只會把經濟上的拮據全部怪罪到自己父母身上,整天覺得上天對自己不公平。盡管事實上所有大學生的貧困既離不開社會因素,同樣也和自己家庭的條件有著密切關系。可是很多家庭條件并不差的大學生都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兼職賺取學費和生活費,這種情況和自身家庭的經濟條件沒有必然聯系。大學生通過做兼職打工攢錢交學費的情況將是今后社會的普遍現象。正確的貧困觀是能夠正視家境的不足,有著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相信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善家庭的現狀,暫時的挫折不會影響自己前進的動力。具體措施包括學校開展家校合作模式,通過與家長電話溝通、家訪等形式加強與家庭的聯絡,讓學生有一種集體歸屬感。對于家庭而言,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非常重要,只有家庭與學校協同合作,貧困觀教育才能發(fā)揮實效。
2.物質資助與心理關懷相結合
要想切實讓貧困大學生真正克服心里的魔障,那么對其給予一定程度的經濟補助是非常必要的,同時這也是使貧困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得以有效改善的重要物質基礎。
現今很多學校在對貧困大學生進行資助時采取的模式都是獎學金、助學金、勤工助學、開通助學貸款綠色通道以及一定程度減免緩交學費等,盡管采取這些措施能夠切實保障貧困大學生完成自己的學業(yè),可是這些措施僅僅只能夠在較短時間內緩解貧困大學生的生活窘境,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情況嚴重的甚至會加劇貧困大學生養(yǎng)成較強的依賴性心理。
物質性的幫助是不可持續(xù)的,學校需要加強對貧困學生的心理輔導。學院輔導員可以通過家訪的形式給予學生家庭更深層次的關懷,如建立互助小組可以定期開會交流內心的看法,能夠開設一個疏解困難、相互交流的通道。學校可以請社會上以及其他高校從事心理輔導的專家舉行研討會,營造良好的氛圍,而不是只注重物質上的資助,忽視心理關懷的重要性。
3.社會支持與心理關懷相結合
校方一定要對各種教育資源進行有效充分的利用,盡可能地從各個方面對貧困大學生進行定期的健康心理教育。同時,學校相關的心理咨詢負責人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開展心理咨詢活動,關注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并及時給予正向的引導和安慰。學校應該組織專業(yè)教師形成團隊,為所有貧困大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包括分類整理和結果分析數據都應該形成一個科學的系統(tǒng),進而有針對性地開設相關的心理健康輔導,以此進一步提高貧困大學生的整體心理健康素質,使他們未來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真正讓所有的貧困大學生都能夠切實從心理上克服自卑的情緒,不斷地增強自信心,全面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樹立正確的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擁有堅強的意志。目前貧困大學生群體已經受到社會各方的廣泛關注,其直接影響到我國社會整體的進一步發(fā)展變革,因而從社會角度看,應當建立和完善貧困大學生社會扶持體系,從而科學有效地幫助貧困大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社會扶持體系下的舉措包括不斷對勤工儉學的整體內外部環(huán)境進行更新和優(yōu)化,比如完善貧困生激勵等級制度、聽取貧困生的意見、構建互幫互助的氛圍,讓貧困大學生可以切實獲得來自經濟以及精神方面的幫助和支持。
四、結語
總體而言,扶貧攻堅項目不僅要求從物質上給予貧困生幫助,同時還要解決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要想真正改善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還需要長期堅持,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扶持活動。只有對大學生,尤其是貧困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給予長期有效的關注,才能使他們以一種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去面對學習和生活,進而為今后投身社會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子華.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與教育策略[J].中國高教研究,2007(1).
[2]肖海鷗.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及對策[J].滄桑,2007(2).
[3]隋麗娟.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分析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yè),2006(30).
[4]杜松濤,姚本先.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6(3).
[5]Idit Weiss.Social work students and social change: on the link between views on poverty, social work goals and policy practi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2003,12(2):132-141.
[6]Gregory R.Pierce, Barbara R. Sarason, Irwin G. Sarason. Handbook of SocialSupport and the Family[M].New York:springer US,1996.
[7]Roni Strier,Sharon Binyamin. Developing Anti-Oppressive Services for the Poor: A Theoretical and Organizational Rationale[J].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2010,40(6).
[8]龍曉東.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成因分析與對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3(5).
[9]周炎根.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6,27(6):530-531.
[10]吳艷東,王體正.和諧校園構建下的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探究[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3(5):665-667.
[11]湯志斌,李 菁.高校貧困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探析[J].實用預防醫(yī)學,2005,12(1):113-114.
[12]周炎根.獨立學院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教學對策——基于積極心理學的思考[J].現代預防醫(yī)學,2010,37(17).
[13]邵俊英.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成因分析與對策研究[J].網絡財富,2010(7):90-93.
[14]楊 琴.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成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10):113-115.
[15]胡黎明,劉 韌.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探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7).
[16]張振銘.心理健康:生物專業(yè)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8):84-85.
[17]劉慶華,孔慶娜.基于心理彈性理論的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分析與對策[J].商業(yè)經濟,2010(9):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