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在《有效銀行監管的核心原則》中將銀行業面臨的主要風險歸納為信用風險、國家和轉移風險、市場風險、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法律風險和聲譽風險等8個方面。在諸多風險中,信用風險地位突出,是影響銀行資產質量、盈利能力和持續經營的關鍵性因素,管控信用風險已成為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商業銀行零售信貸業務為例,對信用風險成因進行全面深入分析,基于不同客群、貸種揭示風險特征,并提出針對性管理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 零售業務 信用風險 成因 對策
2013年以來國內經濟增速顯著放緩,此后的幾年經濟持續處于下行通道,加之國家實施“三去一補一降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和供給側改革,諸多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當前經濟形勢異常復雜。數據顯示,復雜經濟環境下信用風險爆發加劇,2014年以來商業銀行不良率持續表現出量率雙升的態勢,截至2016年3季末不良率已由2014年初的1%飆升至1.76%,信用風險引發銀行利潤腐蝕的問題已對各家行形成深刻考驗。隨著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銀行單純依靠息差坐享其成的經營模式亟待轉型,輕資本發展和盈利追求都要求商業銀行建立良好的風險管理體系,尤其在信用風險管理方面,如何管控好信用風險已成為各大商業銀行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信用風險成因分析
(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企業面臨諸多困難
作為銀行重要客群的各類企業,從大型龍頭企業、重點企業到一般小微型企業,均不同程度承受經濟下行的壓力,市場有效需求萎縮,財務指標質量下降。作為零售業務主要客戶的小企業、個體經營者在生產經營中面臨諸多艱難考驗,它們相較大型企業在產業鏈中處于明顯的不利地位,市場、資金等諸多方面受到鉗制。隨時間推移,抗風險能力弱的企業被不斷擠出,導致小企業貸款和個人商務貸款風險持續釋放難以遏制。
(二)行業風險問題比較突出
一是零售業務貸款客戶行業分布廣泛,客群不可避免地涵蓋了從事風險行業的客戶;二是從貸款投向看,部分貸款仍然是投入到了風險行業或領域中,存量貸款難以迅速退出;三是部分順周期行業在經濟下行階段風險集中爆發,如制造業、批發零售業、酒店餐飲業等,存量和新增不良貸款表現出明顯的行業集中特征;四是受國家去產能等政策影響,鋼鐵、煤炭行業風險不斷釋放,產業鏈風險持續發酵,并在小微客戶端快速爆發。
(三)區域風險不容忽視
從貸款風險爆發情況看,部分區域貸款逾期和不良集中并加速爆發,貸款逾期風險的區域集中性顯著上升。一是部分地區信用環境遭到破壞,短期內無法修復,在這樣的區域開展貸款業務本身具有較高的風險。二是零售業務客戶眾多,本身具有地域集中性,一旦經濟環境等情況變動,容易發生連鎖反應。
(四)客戶個人原因
零售類客戶經營活動受到的合規性約束較少,且經營活動成敗往往取決于企業主個人。從貸款逾期案例中總結原因不難發現,客戶經營轉型失敗、盲目投資、挪用貸款、涉賭、涉毒、參與民間融資等導致無法正常還款的情況時有發生,客群素質問題正在對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形成深刻影響。
(五)內部管理問題
一是部分經營機構缺乏風險意識,堅持重發展、輕管理的經營理念,給后期信用風險的爆發埋下重大隱患。二是從已暴露風險的貸款倒追問題發現,前期業務發展不規范,貸前調查、貸后管理不到位等均是導致貸款信用風險上升的重要原因。三是逾期貸款催收不利,部分經營單位不善于把握逾期前期的最佳催收時機,反應遲滯導致逾期貸款快速向不良遷徙。四是部分產品或還款期限設計存在問題,如產品設計讓客戶存在投機余地、期限設計與客戶還款能力不匹配等,容易導致貸款逾期發生。
二、應對措施及對策
(一)提高信用風險預警和識別能力
建立起覆蓋經營管理各個層面、各個環節的信用風險防控體系,提高風險識別的前瞻性,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控制”,將信用風險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二)提升風險應對能力
針對信用風險成因、傳染路徑的特點和規律,完善自身的風險策略、風控體系、信貸規則,實現對風險的全流程管理。
1.限額控制,嚴把準入。一是形成總體信用風險限額控制業務風險整體水平,并將風險限額細分至各個貸種及經營單位,充分發揮抓手作用,引導各經營單位形成風險約束,將業務風險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內。二是樹立風險前置觀念,把好客戶準入關,從源頭上管控風險,為業務健康發展奠定基礎;對于存量高風險行業客戶適度壓縮額度,必要情況下果斷退出。
2.強化貸后管理。將貸后管理作為提高信貸資產質量的重要切入點,促進貸后管理在風險識別與化解方面的效能發揮,通過對客戶情況的動態監測,全面系統地掌握客戶現時狀況,及時識別風險隱患,防范客戶風險向信貸資產逾期轉化。
3.加強開展專項風險排查。有針對性地開展一系列信用風險排查活動,全面掌握客戶及業務風險狀況,系統地發現各類風險隱患及管理問題,及時整改并完善,提升信用風險管控能力。
4.加強客戶催收與風險緩釋工作。一是對于風險客戶及早介入,加強逾期前期催收,防范逾期貸款向不良轉化;二是做好客戶風險緩釋工作,對于符合條件的貸款業務,充分運用風險緩釋措施,幫助客戶渡過危機的同時避免給造成信貸資產損失。三是嚴格篩選客戶,審慎運用風險緩釋措施,避免緩釋貸款“緩而不釋”的情況發生。
參考文獻
[1]黃憲.銀行管理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
[2]林鎮南主編.《金融風險與銀行管理》.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9年12月.
[3]王濱.淺析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問題[J].現代商業.2010年08期.
[4]李海洪,王穎琦,郭俊祥,王永.信用風險管理理論與評價模型[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年S2期.
[5]李宏瑾.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挑戰與應對[J].國際金融研究.2015年02期.
[6]紀洋,徐建煒,張斌.利率市場化的影響、風險與時機——基于利率雙軌制模型的討論[J]經濟研究2015年01期.
作者簡介:金鐘明(1984-),女,漢族,遼寧蓋州人,碩士,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信用風險管理、流動性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