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科明
摘要:本文作者通過多年的實踐經驗,提出了具體提高青少年跳高的起跳騰起高度的具體措施。 田徑跳躍運動最明顯的特征是利用助跑所獲得的動能,通過起跳最大限度地改變人身體重心的運動方向與運動速度。跳高技術的核心是圍繞如何利用助跑速度,創造盡可能大的騰起初速度和合理的騰起角。
關鍵詞:青少年 起跳 騰起高度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5-0176-02
跳高運動是通過助跑起跳使人體越過垂體障礙的田徑項目。從公式H=H1+H2-H3米看(H:跳高成績,H1:人體重心離地瞬間的高度,H2:人體在起跳后重心上升的高度,H3:人體重心在空中的最高點與橫桿間的距離),如何提高H2,這是跳高成績好壞的關鍵問題。
我從事青少年跳高訓練已有十幾個春秋,在提高運動員騰起高度的訓練方面始終堅持三條原則:
(1)12-15歲的少年跳高運動員,以發展速度為中心,切實用于助跑和起跳。
(2)16-18歲的青少年運動員,以發展力量(包括快速力量及絕對力量)為重點。
(3)技術訓練貫穿訓練全過程,不斷調節素質與技術之間的平衡。
下面把我之所以立上述三條為訓練指導方針,分理論依據、具體做法、實踐效果三部分進行簡單闡述。
一、理論依據
(1)根據物體上拋高度公式H=V02/2g可以看出:在騰起角合適的情況下,要提高H值,必須充分提高騰起初速V0,因此必須具備快速助跑,快速起跳的能力。
(2)跳高運動本質是做功過程,它的功率P=FS/t,也就是說功率P的大小與起跳蹬地力量F及工作距離S成正比。而與起跳時間t成反比。因此要增大起跳功率,必須從增大F、S或者縮短t考慮。
二、從青少年生理發育特點分析
(1)青少年神經系統的興奮、抑制過程轉換快,大腦皮層靈活性強,同時在10-13歲這個階段是發展速度的最佳敏感期,抓住這個時期,致力于發展絕對速度及動作速度,往往事半功倍。再次,青少年的模仿能力及定時、定位能力較強,在身體素質力的前提下,學習與掌握動作較快。
(2)在人體生長發育過程中,一般在16歲之前肌肉生長發育的速度慢于骨骼生長發育的速度,因此對于各種發展肌肉力量的負重練習要慎重對待。而16歲之后,人體骨化過程逐步完成,肌肉發育速度增快,是發展力量素質的較好時間,可以循序漸進地進行各種動力性或靜力性的負重練習,用以提高肌肉力量。
鑒于上述原因,我就考慮青少年跳高運動員在16歲之前通過各種發展絕對速度及動作速度的訓練,不斷提高快速助跑、快速起跳能力,因此提高V0值或縮小t值,而16歲之后則通過各種發展速度力量及絕對力量,用以增大起跳力量F和增大工作距離S,從而來提高起跳效果。
(三)具體做法
(1)運動員進隊以后,堅持以發展速度為核心的全面身體訓練,重點發展絕對速度、動作速度及靈敏性。經常采用的手段是:原地或行進間的快速高抬腿,快速收小腿跑,30M行進間跑,下坡沖跑、快速換腳跳、連續跳欄架等。
(2)重視基本技術教學,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力求素質與技術的同步發展。經常采用的發展是圓圈跑,弧形加速跑。圓圈跑動中起跳轉體,助跑起跳摸高,助跑起跳頭頂高物,高橫桿前作助跑起跳,助跑起跳上高墊等練習。在起跳腿能順利完成緩沖、蹬伸的情況下,盡量加快助跑速度及起跳速度。
(3)16歲以后,在不斷改進技術的基礎上,增強力量練習的比例,發展肌肉力量。常用手段是杠鈴高翻、杠鈴抓舉、負重快速深蹲起初、靜結合的負重半蹲起載負重1/4蹲起,壺鈴半蹲跳,壺鈴半蹲跳,跳深,斜板腰腹肌練習,等等。
參考文獻:
[1]張青.淺談中學生背越式跳高運動員的快速力量訓練[J].飛:素質教育版,2014(5).
[2]劉鵬.斜板訓練提高青少年提高運動員助跑起跳技術的實踐研究[A].全國體育科學大會,2015.
[3]郭梁,吳瑛,徐濤.背越式跳高起跳、騰空階段軀干轉動技術的運動學分析[J].體育科研,2015(5):71-75.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