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統計,截止至16年,證監會累計已發出上千張處罰單,而A股上市公司海南亞太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于今年年初再次名列此黑榜之上,成為繼上海物貿、南紡股份、青鳥華光等造假案后的再一例連續五年造假案。本文結合亞太實業的行業特點,對其造假舞弊手段進行具體分析。
【關鍵詞】亞太實業 財務舞弊 造假手段
亞太實業原系由中國寰島(集團)公司、中國銀行海口信托咨詢公司和交通銀行海南分行等單位共同發起,成立時名為海南寰島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房產開發與經營。2010年2月公司名稱變更為海南亞太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太實業”),現主營業務為房產開發與銷售。1997年1月,經中國證監會批準,發行社會公眾股3100萬股,1997年2月28日,公司股票正式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000691。2015年6月下旬,亞太董事長和多名高管紛紛“因個人原因”離職。2015年11月,亞太實業收到了行政處罰告知書。2016年5月4日,亞太實業更名為ST亞太。
一、房地產企業常見造假手段
(一)提前確認收入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準則對收入確認條件做出如下規定:1.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2.企業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對已售出的商品實施有效控制;3.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4.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5.相關的已發生或將發生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在房地產行業,提前確認收入的現象非常普遍,企業往往會提前確認以下幾類銷售收入:1.在存有重大不確定性時確定收入;2.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適當運用;3.在仍需提供未來服務時確認;4.提前開具銷售發票,以美化業績。
(二)延遲確認收入
由于我國房地產銷售通常采用預售制,預收賬款成為房地產企業財務報表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科目。房地產企業通常會將預收售房款長期掛賬,以達到延遲確認收入的目的。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房地產開發企業應在工程決算并與購房業主辦理產權移交手續后,確認銷售收入的實現。但現實中,有些房地產開發企業為了進行盈余管理,會人為地推遲工程決算,從而達到延遲確認銷售收入調整當期利潤的目的。
(三)虛構利潤
我國房地產銷售模式采用預售制,通常情況下房屋結構封頂即可對外進行預售。因此,房地產企業賬面上的預收賬款余額通常會顯著高于其賬面已完工開發產品的金額。
為了進行利潤調節,企業通常會將已竣工房屋按照存貨計入,即企業將已售房屋記作未售,這會導致預收款余額大幅低于其已竣工房屋金額,且少結轉相應費用。同時存貨價值增加,銷售成本降低,經營利潤增加。另外,一些房地產企業以負數在“應交稅金”項下掛賬的預繳稅款對應的房地產項目很可能已實現銷售收入,但企業為減少費用,未將其結轉至“營業稅金及附加”等成本費用項目。
二、亞太實業造假手段剖析
(一)虛構收入
亞太實業主要利用其控股子公司蘭州同創嘉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創嘉業”)來虛構收入。據核實,同創嘉業在2010至2014年五年中均存在提前或延遲確認銷售收入的情形。證監會對同創嘉業永登亞太玫瑰園項目已完工住房(486套)和商鋪銷售收入確認進行逐一審核,發現其中有215套住房和6間商鋪均存在提前或延遲確認銷售收入的情形。同創嘉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未按披露的會計政策和《企業會計準則》確認收入,導致亞太實業2010、11、12年和14年分別虛增營業收入約971萬元、4122萬元、1123萬元、2120萬元,分別占其當期營業收入的100%,100%,21.78%,59.53%,2013年虛減營業收入989萬元。
(二)虛構利潤
2012年,亞太實業參股企業濟南固锝電子器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濟南固锝”)根據其客戶臺灣敦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其出具的《扣款通知單》,將535萬元質量索賠款確認為營業外支出。2013年10月,濟南固锝鑒于該筆質量索賠款尚未實際支付,且具體賠償金額無法合理確定,認為2012年確認營業外支出時會計估計不準確,沖減了2013年營業外支出535萬元。2013年12月31日,濟南固锝沖回2013年10月份所做憑證,并在下一個憑證中沖減當期營業成本530萬元,對應將產成品調增530萬元,同時增加未分配利潤5.51萬元。此會計處理方式導致濟南固锝在2012年凈利潤虛減535萬元、2013年凈利潤虛增535萬元。其中,上市公司亞太實業持有濟南固锝48%權益,虛增利潤257萬元。
(三)虛假計提資產減值
亞太實業在2013年未對其所持有的濟南固得長期股權投資計提減值準備,導致2013年凈利潤虛增2,377,904.37元,占當期利潤的比例高達90.54%。
此外,亞太實業2007年投資的北京藍景麗家明光家具建材有限公司無實際生產經營。自2008年起便無法取得該公司的財務報表,但亞太實業卻在2009年對該股權投資計提了7000萬元的減值準備。2011年12月北京藍景麗家明光家具建材有限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公司卻繼續對該股權投資計提2989萬元的減值準備。
(四)虛構資本公積
亞太實業為已破產終結的控股子公司天津綠源生態能源提供了兩筆連帶擔保責任貸款,一筆是交通銀行天津市分行的銀行借款19,800,000.00元,另一筆是中國農業銀行天津分行金信支行的銀行借款44,800,000.00元,兩筆借款均已己逾期且涉及司法律訴訟。最終由母公司蘭州亞太代為歸還的負債金額為2844萬元。此筆債務被亞太實業計入其他應收款并計入資本公積,屬于重大會計差錯。
三、結語
亞太實業2010~2012年財務報表由國富浩華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2013~2014年財務報表由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雖然亞太實業的財務報告均被出具無保留意見審計意見,但東窗事發后仍難逃被處罰的命運。證監會依據《證券法》相關條例,對亞太實業給予警告并處以60萬元罰款,對亞太實業總經理龔成輝給予警告,并處以30萬元罰款,對其他涉事人員分別處以3至30萬元不等的罰款。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的相關規定,深圳證券交易所對亞太實行“其他風險警示”的特別處理。公司股票自2016年5月4日起實行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亞太實業”變更為“ST亞太”。
本文結合房地產行業的特點,對房地產企業常見造假手段進行了分析,從而對亞太實業的造假手段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近年來,上市公司造假案層出不窮,深入了解其造假手段對完善資本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莊新芝.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動因及防范措施分析[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6,(28):58.
[2]冉孟曦.關于審計與財務造假的思考[J].時代金融旬刊,2016(3).
作者簡介:黃夢(1991-),女,漢族,安徽省宿州市人,審計碩士,學校: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16級審計專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