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福
我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深知數學課堂教學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而體現這一新理念的關鍵,就是要使教師注重問題情境的創設,有了問題,學生思維才有方向,進而才有動力。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創設各種問題情境并合理地呈現,進而使學生產生認知上的沖突和困惑,不斷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下面結合我自己的教學實踐,說說在問題情境創設與呈現及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發現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質疑猜想呈現
學生在學習數學新知識、新內容的時候,教師應該想辦法讓學生對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教師在導入新課時,使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知識經驗,大膽而合理地猜想,教師故作神秘高深,使學生感到驚奇,急于想知道正確的答案,急于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合理。例如,在教學“相似三角形”時,教師首先多媒體出示《中國地圖》,著重標出北京、昆明、上海三個城市,連線呈三角形,然后將縮小比例后的此圖再出一幅。讓學生比較、猜想:這兩個三角形在形狀、大小上各有什么關系?又如,在教學“去括號”時,在投影下放一堆棋子,讓學生將棋子分成左中右三堆,但不說出具體數目,然后:(1)從左移2粒至中間;(2)從右移1粒至中間;(3)從中間移棋子到右邊,并把右邊的棋子數增加一倍。老師不看學生的操作過程,很快說出了中間余下的棋子數。老師是怎么知道的呢?學生怎么想也想不明白,很想一下子知道答案。這樣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的思維活動,把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結合起來,并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
二、實驗操作呈現
我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努力為學生營造動手操作實踐、
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氛圍,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親身去體驗。
例如,“用字母表示數”一課的教學,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操作用火柴搭正方形,然后討論:你所搭出的12個正方形用了多少根火
柴?我話音剛落,學生就快速行動起來了:搭的搭、議的議,氣氛相當活躍,紛紛展示成果。這樣,開放的課堂鑄就了開放的思維。
三、生活情境或模擬生活情境呈現
數學源于生活,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把數學與生活結合,在真實的或模擬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運用數學,可以讓學生伴隨快樂的情緒,積極進行思維活動。在“一元一次方程”教學中,教師引言:前面在學習有關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中,同學們已體會到將一些生活問題轉化為方程就可以順利解答,實際上,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問題我們可以用方程加以解決。(多媒體展示)一家文具店要進一批文具盒,一種進價是15元,售價是18元,另一種進價是12元,售價是15元。進哪一種獲利更大一些?學生稍作思考便活躍起來。生1:兩種文具盒每支獲利都是3元,所以兩種獲利一樣大。生2:文具盒價格越貴,質量越好,我喜歡買質量好的,進15元一個的好賣些,賣得多獲利大。生3:進12元一個的獲利大,一樣的本錢進12元的比進15元的貨多。生4:對,比較獲利大小得看投入與回收的比例。最后,學生一致認為:生4的回答最合理,即商品的銷售利潤/商品進價=利潤率。又如,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兩個合頁一個門鎖固定一扇門(三點你確定一個面)等等,都能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心領神會的效果。
四、類比呈現
學生在有了一定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知識的遷移與歸納和類比,從而又獲得新知識。這樣由已知到未知慢慢擴大已知面、把未知轉化為已知并加以解決的思想,是新課程理念倡導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之一。類比方式呈現問題情境,能充分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如,將分式與分數類比,數軸與溫度計類比等。教學數軸時,教師將溫度計橫放在黑板上,學生畫出溫度計的刻度,兩端延長,標上方向,就成了數軸。然后讓學生將數軸與溫度計進行類比,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數軸的概念。
五、游戲、詩歌、童謠、故事方式呈現
一些游戲、詩詞歌賦、兒童歌謠、趣味故事本身蘊涵著豐富的數學教學資源,是創設問題情境的好素材。比如,學習用字母表示數,讓學生唱兒歌“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學生休息時設計游戲“為儲戶當參謀”,或設立“儲戶咨訊站”,讓學生當儲戶,讓學生當參謀,讓學生當營業員;學習絕對值,讓學生做“三個將軍招士兵”的游戲,正數將軍、負數將軍、零將軍招收士兵,經過絕對門的檢驗,最后,為什么負數將軍一個士兵也招不到呢?這些情境的創設呈現,給學生帶來了樂趣,增強了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的過程之中,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數學從生活中來,反過來運用數學知識又能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數學與生活相輔相成。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使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可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積淀,使學生感到自己的生活中有數學問題,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學生產生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理解并掌握所學的知識,并能進一步使學生對所學內容加深印象,記憶猶新。生活中有數學,數學中有生活。
參考文獻:
[1]王沛榮.初中數學教學中應關注的細節問題分析[J].吉林教育,2015(26).
[2]甘義成.淺議初中數學教學方法[J].西部素質教育,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