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霞
淺談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文/黎霞
有位教育家曾說過:“教師不諳熟發問的藝術,他的教學是不容易成功的”。課堂提問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個高效的課堂提問能帶領學生上升到一個全新的境界,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不但能鞏固知識,及時反饋教學信息,而且能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啟迪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心智技能和口頭表達能力,還能加強師生了解,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教學。因此,提高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師的提問,普遍存在一些問題,低效提問、無效提問的現象屢見不鮮。有些教師設計的提問,學生不是默不作聲,就是答非所問,造成課堂教學的冷場,遠遠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出現這種狀況,我個人覺得有如下幾 個方面的原因。
不少老師對學生能力把握不準,所提問題非淺即難。在一些高年級數學課堂上,時常會聽到一些老師問類似于這種問題,“混合運算是不是先算乘法?”,學生作答時只需回答“是”或“不是”,完全失去了師生互動的意義,反而抑制了學生的思維。相反地,如果教師的提問超越學生認知水平,學生根本沒有能力作答,長此以往反而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有些教師為了使得課堂教學順利流暢,提問時只針對少數優生,表面上看課堂有問有答,充滿互動,實際上大部分學生并沒有參與其中,這樣會嚴重打擊這些學生的積極性,以至于學業成績不理想。
還有部分教師出于搶時間的關系,提出問題后,未給與學生充分時間考慮,便急著催學生作答,學生回答后,再未詳細解答的情況下便匆匆結束,這種提問的方式顯然是事倍功半。
針對以上幾個現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以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2.1 提問內容要有啟發性
啟發性是課堂提問的靈魂,缺少啟發性的提問是蹩腳的提問。正所謂: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因此,教師在設計提問時,應特別考慮到問題的趣味性,從而吸引學生興趣,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2.2 難易適中
學生如果不費吹灰之力便能回答問題,不僅無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反而會使學生缺乏思維鍛煉,不能得到提高。如果問題太難,超過學生的認知范圍,也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須根據具體情況,準確把握好學生的水平,做到因材施教,既不讓學生覺得“唾手可得”,又不能讓他們感到“高不可攀”,而應該把問題放在學生“跳一跳”才能夠得著的位置。
2.3 提問對象面向全體學生
為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應該避免只向少數學生提問的情況,而是讓每個學生都有均等的機會來回答問題,這樣才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提高和進步,也體現了教育與教學的公平。考慮到學生素質的參差不齊,這就要求教師對全班學生的能力水平有全面的了解,在提問過程中內容因人而異,做到全方面有選擇的提問,有助于學生自信心的提高,同時保證了課堂的活躍氣氛。
提問對于教師來說是激活學生思維的有效方法,而對于學生來說,則是驅動思維,蓄積而發的內在表現。可以說,教學過程中提問是必不可少的,是貫穿始終的,也是十分有效的。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一種教學藝術。我們要不斷優化課堂提問的方法、過程、內容和角度,通過科學的課堂提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從而極大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使課堂提問成為師生對話、互動的平臺。
(作者單位:江西省九江縣馬回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