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海晶 趙立新
“生活情境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文/李海晶 趙立新
數學課程是小學教學中重要的課程之一,學校和教師都很重視學生在數學方面的發展與進步,生活情境教學法應用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起到積極的影響。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邏輯思維,使學生能夠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自己通過聯系生活中的情境來解決數學問題。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因素,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很容易遇到困難,所以教師要利用生活中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將數學知識與生活中的情境聯系在一起,體驗數學學習的輕松與快樂,找到合理的數學學習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同時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故事對小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它可以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來。教師可以將創設好的生活情境用講故事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困惑時豁然開朗。例如在學習《認識乘除法》這部分知識時,教師給學生講一個生活情境故事“小明家里一共有12位客人,他來到超市買飲料,超市飲料有活動,買三瓶送一瓶,問小明應該買幾瓶飲料呢?”這樣學生就會積極進行思考,然后為了解決這一生活情境中的問題,認真地學習數學知識。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特征。
數學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和實踐能力。例如在學習《多邊形的面積》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給每個學生分發了生活情境中常見的多邊形,讓學生們自己通過折紙的方法,分析多邊形的面積應如何計算。首先,學生要正確地進行折紙,再計算出多邊形分解成若干個規則圖形的面積和,最后教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這樣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踐的方法來解決數學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實際學情,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合適的生活情境進行教學。讓學生們認識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情境是緊密相關的,并能靈活地運用生活情境中的經驗來解決數學學習中的問題,再用學習到的數學新知識解決生活情境中的新問題。總而言之,生活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可以更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作者單位:長春市雙陽區山河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