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梁
新時代的發展是綠色和健康的發展,無論是生產生活還是經濟發展,綠色都成為了現代發展的主題和目標。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通過鼓勵政策等多種方法開展本國的綠色金融。在發達國家中,機構投資者則成為了本國綠色金融發展的中堅力量。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綠色金融的概念也在我國得到了相應的推廣。
綠色金融創新的案例——興業銀行
興業銀行在發展綠色金融過程中的創新實踐
從戰略決策上,將開展綠色金融,創新發展戰略納入戰略決策當中并作為重點。興業銀行在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通過加深對銀行可持續發展戰略同銀行承擔的社會責任之間的關系的認識。重新確立了銀行發展的核心理念——“寓義于利”。將銀行的社會責任和銀行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社科的結合在一起,也正因為如此。早在2005年的時候,支持節能減排和開展綠色金融這兩大可持續發展的策略就創新式的成為了興業銀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戰略部署。
建立健全信貸管理機制的綠色化。興業銀行實施信貸管理機制的綠色化。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產業準人標準審核申請貸款的企業和項目,積極貫徹和落實環保政策。對相關項目的安全、環保和能耗進行嚴格考察;實施“環保一票否決制”。對待授信企業的環保條件進行嚴格審核。尤其是對企業環保信息和環保技術的審棧對信貸過程中的環保風險加強控制,貸款前采用風險預警,貸款后則對重點項目加強監控力度,尤其是對于宏觀調控行業,日常監測和風險排查更是必不可少。
順應節能減排創設新融資產品。
對碳金融進行摸索和介入。通過CDM將國內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轉變成有價商品出售。
采納“赤道原則”。興業銀行是國內首家采用這項原則銀行,是興業銀行為完善和貫徹落實全行可持續發展和綠色金融戰略的重要決策。在半年度和年度企業報告中,興業銀行主動披露了其社會責任的履行隋況,包括有綠色信貸、可持續金融以及公益事業等方面。
制約中國綠色金融發展的因素
所謂綠色金融。其本質也各種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動的總稱。但不同與普通的金融活動的是,綠色金融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因此,綠色金融,也叫低碳金融、環境金融和可持續金融。綠色金融的概念起源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期。金融介入環境問題是綠色金融產生的契機。綠色金融的產生不僅對節能環保產業的興起和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同時對于污染環境的企業也會采取一定的經濟懲罰并對企業污染環境的行為予以約束。形成一個以綠色發展為核心的良性循環圈。因此,盡管綠色金融在我才剛起步,卻日益重要。
政策體系不夠完善。目前。我國綠色金融的發展缺乏相應政策比系的支持,與綠色金融有關的政策不僅零散而目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其主要表現為:缺乏一套專業性強、可操性強的CDM審核執行標準;自愿減排市場的發展的相關管理辦法仍舊空缺;缺乏可行的環境評估標準、信貸紕漏機制和信息共享機制輔助推行綠色信貸;缺乏政策上的引導,致使綠色產業難以獲得銀行信貸和融資支持,失去發展先機;監管的空白導致綠色金融市場風險加劇。交易成本過高。
發展滯后的中介服務體系。多數企業對于碳交易的價值、操作模式、項目改法和交易規則等知之甚少,參與其中的主體也并不明確。除了少數商業銀行比較關注碳金融外。大多數的金融機構對碳金融的發展也只停留在言論上。信用評價機構、自然評估機構等專業性的服務機構也還未真正設計碳金融。其他涉及碳金融發展的相關第三方服務機構也都還尚未建立。
交易工具缺乏創新。我國我國的自愿減徘市場,仍舊僅限于以提高個人或企業形象為目的的VER交易模式。都是為實現自身“碳中和”的小規模的交易。盡管我國在氣候變化方面衍生出很多具有兩點的金融產品,諸如綠色信貸、結構化理財產品和碳基金等,但是相較于國際綠色金融產品:CER/EUA期權、CER/EUA期貨、CER/EUA互換、堿CER等相比,無論從那個角度而言,這些創新劉于我國綠色金融齣發展都沒有多大的意義。
CDM市場問題突出。中國存在很多制約CDM市場發展的因素:(1)周期長、風險高是制喲國內CDM發展一大重要原因。到2011年7月,向我國發改委提交CDM申請的共有3154個。然而最終通過審核的只有500個。僅占1585%,(2)國內CDM缺乏市場話語權碳交昂的市場基本都荏國外。而國外標準也桕較于國內要完善和科學,而我匡嘆缺乏相關的專業性服務機構,導致在CDM項目議價匕我國一直處于劣勢。(3)專業的方法學專業機構的匱乏。導致CDM市場發展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中國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總體框架
建立綠色發展基金。綠色項目的發展,尤其是新綠色項目發展顧全融資才是其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只有擁有了資本才能開展債務融資。綠色基金的建立和發展。可以從起始階段就為綠色金融的發展提供資金的幫助和支持,政府可以通過GP、LP的方式。來促進和推動綠色產業基金的建立,甚至將某些綠色產業基金發展成為區域性或者行業性質的基金。在未來的發展中。可以從地方到國家建立起各種綠色基金以促進和支持綠色產業的發展和環境問題的改善。
利用財政貼息促進綠色貸款發展。利用財政貝占息來促進綠色信貸的發展。本質匕是通過財政貼息來引導社會資金對綠色信貸的支持。我國的財政補貼大多數是直接補貼的方式。而財政貼息則是政府通過少量的利息貼補來引導社會資金流向綠色環保領域。同時財政貼息還可以將綠色環保項目的甄另工作轉移到其他社會主題和商業銀行身上。在促進綠色貸款發展的同時還能減輕財政管理和監督的壓力。
建立健全綠色擔保機制。專業性較高的綠色擔保機制對于解決高風險綠色項目融資難的問題是非常有效的。在我國部分地區政府已經在籌劃建立專業性的綠色貸款擔保機構,還有一些地區考慮建立綠色項目風險補償基金。二者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分擔綠色項目的風險。幫助綠色項目順利融資。
發展綠色債券市場。從融資上來講,綠色債券市場為綠色項目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從融資成本方面而言,綠色債券市場能夠有效的降低融資成本,同時還有利于解決銀行和企業期限錯配的問題。
發展碳金融市場。中國曾向世界承諾。到2030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將達到的峰值目標,同時要在全國范圍內啟動碳交易市場。這將會成為我國社會向低碳、綠色轉型的強大動力,同時碳交易市場和綠色金融產品也將逐步成為我國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中國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總體框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除此之外,我國還應當將綠色金融作為我國經濟轉型和生態文明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金融改革和發展的過程中,發展中國特色的綠色金融,積極的參與到與綠色金融相關的國際項目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