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媛
石家莊市第一醫院
超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偏癱肢體功能的影響分析
安 媛
石家莊市第一醫院
目的:分析超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偏癱肢體功能的影響。方法:選擇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并被確診的160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實驗組與常規組。常規組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在常規組基礎上開展一對一的超早期康復護理。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第6周時的生活能力。結果:護理干預之前,兩組的Fug1-Meyer評分、BartheL指數差異不顯著,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干預之后,實驗組患者的Fug1-Meyer評分、BartheL指數顯著高于常規組,兩組數據的差異顯著,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超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偏癱肢體功能有著顯著的優化作用,可以顯著提升患者的肢體功能,值得臨床推廣。
腦卒中;超早期康復護理;護理效果
腦卒中是一種致殘率和致死率相當高的一種疾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降低患者的致殘率,提升患者生存質量與生活質量,已經成為腦卒中患者的治療與護理目標[2]。一般情況下,康復訓練需要在患者意識清晰、生命體征穩定以及神經系統病癥無持續性發展之后的48小時才能夠進行[3]。但是,近些年,國外康復專家倡導早期訓練,借助早期康復護理能夠更好的優化腦功能,同時康復時間越早,其恢復效果越理想。對此,為了提升腦卒中患者的整體治療效果,本文以我院患者為例,探討超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偏癱肢體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在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并被確診的160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這160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實驗組(n=80)與常規組(n=80)。實驗組患者男性41例,女性39例,平均年齡為(58.4±6.2)歲;常規組患者男性40例,女性40例,平均年齡(64.8±9.8)歲。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的診斷標準,并借助頭顱CT和MRI檢查,確診為首次發病的急性期患者。所有患者均無任何明顯精神障礙與嚴重意識障礙,不存在合并性精神或肌肉骨骼疾病。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組給予常規護理,主要是在生命體征穩定之后的24小時開始,由護理人員開展一對一的康復護理。
實驗組在常規組基礎上開展一對一的超早期康復護理。超早期康復護理時間為患者的生命體征穩定0至5小時內。具體護理措施如下:1、床上康復訓練。在生命體征穩定之后,開展肢體與關節的被動活動,對癱瘓肢體給予被動性運動,并逐漸對各關節進行活動。活動范圍以正常人的關節活動程度為標準,盡可能做到完全活動。指導患者開展床上訓練,例如翻身、移動以及橋式運動等;2、下床功能訓練。伴隨著病情的好轉,逐漸讓患者進行站立與行走的鍛煉。患者可以進入到康復室當中進行訓練,并在護理人員的協助之下進行機能訓練,訓練的時間普遍每天3次,活動量以及活動時間需要逐漸提升,步行訓練由平衡桿內、輔助步行手杖練習逐漸轉變為獨立行走和上下臺階練習;3、生活能力訓練。在康復訓練的過程中,應當盡可能穿插生活能力的訓練,例如梳頭、進餐、穿脫衣服、入廁等,每天訓練1各半小時,可以分多次進行。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第6周時的生活能力(包括進食、洗澡、穿衣、大小便控制能力、入廁、床椅轉移、平地行走以及上下樓梯等多個項目)。由簡化的Fug1-Meyer的評分法調查對比兩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由Barthel指數調查并對比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兩項數據的評分滿分均為100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的運動能力越強。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差異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ˉ±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干預之前,兩組的Fug1-Meyer評分、BartheL指數差異不顯著,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干預之后,實驗組患者的Fug1-Meyer評分、BartheL指數顯著高于常規組,兩組數據的差異顯著,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生活能力對比
腦卒中患者大多都伴有運動功能性障礙,嚴重的約束著患者的生活行為[4]。腦卒中偏癱患者僅僅是通過藥物進行治療最終呈現的療效并不理想。對此,只有通過良好的康復訓練,才能夠保障患者在治療后的肢體運動能力得以康復[5]。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干預之前,兩組的Fug1-Meyer評分、BartheL指數差異不顯著;在護理干預之后,實驗組患者的Fug1-Meyer評分、BartheL指數顯著高于常規組,兩組數據的差異顯著。這一結果充分說明超早期康復護理相對于常規護理而言,可以顯著提升整體康復訓練的護理效果,對患者的臨床康復有著顯著的推動作用。
綜上所述,超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偏癱肢體功能有著顯著的優化作用,可以顯著提升患者的肢體功能,值得臨床推廣。
[1]寧文帥,于鳳偉,楊洋,等.超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在腦卒中偏癱患者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6):1490-1492.
[2]王愛麗,李保蘭,王燕.早期康復護理對136例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的應用研究[J].重慶醫學,2014(19):2540-2541.
[3]李娜.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響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7):103-104.
[4]陳麗,佘秋群,馮靈.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09(4): 16-17.
[5]趙永娟.康復治療與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恢復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z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