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以奮
摘 要:秈粳雜交組合Y兩優900經過3a試種,特別是經過2016年前澇后旱不良氣候條件考驗,正常年份表現豐產,惡劣天氣表現穩產,米質上乘,超強抗倒,大戶在適期播種和平衡施肥特別是補足鉀肥、微肥的情況下可獲取理想的產量,是目前難得的增產潛力較大的雜交組合。
關鍵詞:Y兩優900 適期播種 科學施肥 防病治蟲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9-0050-02
1 Y兩優900在青陽縣種植表現
水稻是青陽縣主要糧食作物,年復種面積在1.3~
2萬hm2,21世紀以來,耕作制度加速調整,單季稻面積逐年擴大,雙季稻面積逐年下降,目前全縣雙季稻面積不足667hm2。單季稻熟制以一稻一閑為主,占85%,還有近1.3萬hm2的一稻一油、少量一稻一麥或一稻一綠肥,,單季稻種植品種中70%是雜交稻,其余為粳稻和糯稻。
2014—2015年青陽縣種子管理站組織開展了單季稻品種展示,Y兩優900以未審定品種參加展示,并且在2a的品種展示中,其抗倒性和豐產性均居展示品種之首。2015年底Y兩優900通過國家審定,2016年Y兩優900在我縣種植面積迅速擴大,總種植面積近1333hm2,成為近年來少有的種植面積突破萬畝的單季稻品種之一。
2016年,對種糧大戶來說是個不折不扣的災年,前澇后旱,從4月份開始就一直陰雨綿綿,陰雨天氣一直持續到7月初,緊接著又遭遇高溫干旱,高溫干旱天氣從7月中旬一直持續到9月份,不利的天氣條件使全縣單季稻普遍減產,據不完全統計,全縣單季稻平均單產400kg,較2015年減產幅度達20%,而高產品種Y兩優900也同樣遭遇減產,平均產量只有500kg,比田間預估的產量水平減產30%以上;但較全縣平均產量仍然高出25%,比其他正常表現的雜交稻品種產量水平基本持平。由于不利的天氣條件加之農戶栽培技術不到位等對Y兩優900米質影響較大,所以種植Y兩優900的大戶在當年產量未有明顯優勢的情況下,米質又處于劣勢,導致種植該品種大部分大戶沒有收到預期的增產增收效果。而同樣在當年惡劣的氣候條件下,也有不少大戶種植該品種獲得高產,其良好的抗倒性和豐產性獲得大戶的認可。
綜合來看,2016年雜交稻Y兩優900的產量、米質與播種期密切相關,與肥水管理密切相關,具體表現在3月下旬播種育苗移栽的,或5月下旬播種,肥料充足,水源條件較好的田塊表現較好,1hm2干籽均產量600kg以上,高產達750kg,而粗放栽培或土質較差的砂壤土產量優勢不明顯。在4月至5月中旬前播種的,由于前期遭遇長時間雨水低溫,分析認為不良天氣影響了根系生長發育,7月中旬以后又遇近2個月的持續晴熱高溫干旱,且正值抽穗揚花灌漿結實期,光合產物積累不足和根系吸肥不暢雙重影響導致千粒重明顯下降,進而影響產量和稻米品質,表現在稻米整精米率降幅明顯,最低的整精米率不到50%。為總結經驗,更好地做好將來該品種的推廣應用,現結合生產實踐,對Y兩優900在本地種植的一些關鍵技術措施作一闡述。
2 Y兩優900品種的特征特性
Y兩優900是創世紀種業有限公司用品種“Y58S(♀)×R900(♂)”選育的秈型兩系雜交水稻。由創世紀種業有限公司提出品種審定,2015年經第三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審定通過,品種審定編號為國審稻2015034。
該品種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40.7d,比對照豐兩優四號長2.7d。株高119.7cm,穗長27.7cm,1hm2有效穗數223.5萬,每穗總粒數238.2粒,結實率78.3%,千粒重24.4g。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5.1,穗瘟損失率最高級9級;白葉枯病5級;褐飛虱9級;抽穗期耐熱性中等;高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8.1%,長寬比3.0,堊白粒率12%,堊白度1.4%,膠稠度68mm,直鏈淀粉含量14.7%。(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2296號)。
3 高產栽培關鍵技術措施
3.1 適期播種 播種期選擇很重要,特別是對于Y兩優900這樣的秈粳雜交品種,不僅要避開高溫抽穗,而且盡量推遲播期,因為本地春季經常陰雨綿綿,有的年份低溫陰雨開始時間早,且持續時間長,但排灌方便的沙壤土可提早播種,砂壤土升溫快,瀝水好,不易漬水。早播適宜播期在3月下旬(拋秧宜在3月25日前播種,移栽的在3月底前,不提倡直播),遲播宜在5月中旬后,整個4月份不宜播種,以避免孕穗抽穗揚花期受極端高溫天氣的危害。
3.2 浸種催芽 浸種前曬種2~3h(曬種能促進種胚萌動,但不能曬過頭將種胚曬死反而影響芽率),要求用藥劑浸種進行種子消毒,干濕交替浸種,待種子吸飽水份,再保溫催芽,晾芽后播破胸露白芽籽。具體程序是浸種時先用清水浸種8~10h,然后換水用藥劑使百克或咪鮮胺制成消毒液浸種8~10h,達到對種子進行殺菌消毒的目的,浸后起水用清水清洗種子,再少浸多露使種子在有氧狀態下吸收水份,要做到常換清水,早春低溫時,浸種時間要長,種子吸水時間達60h以上,待吸飽水分后,再用40~45℃左右的溫水浸泡種子10min左右,讓種子升溫,然后瀝水保溫催芽。5月中下旬播種時,因氣溫較高,在浸種消毒時間不變的情況下,采用“三浸三露”或“少浸多露”法浸種,常換清水,種子達飽和吸水量即可自然破胸露白。
3.3 培育壯秧 種田大戶為減少人工栽插成本,目前多采用直播種植方式,特別是對于Y兩優900這個具有超強抗倒性而分蘗力不太強的品種尤其適合直播或拋秧這種輕簡栽培模式。這里重點介紹直播壯苗培育和拋秧苗期的培育壯秧。
3.3.1 直播 Y兩優900直播1hm2用種量18.75~22.5kg,農戶可根據田塊平整程度、氣溫、芽率情況作適量調整。要求在晴朗無風,田面平整無積水不落泥陷種的情況下精量播種,帶秤勻播;要用藥劑拌種后再播種,可用美州星加吡蟲啉加驅鳥劑拌種,成本低廉且秧苗出土后生長健壯。
3.3.2 拋秧播種 拋秧1hm2用種量22.5kg,本地早春育苗采用濕育旱管覆蓋薄膜育秧,1hm2用434#軟盤1050~1200片,育秧前提前20d整做苗床,1hm2用50%高濃度復合肥450kg加尿素150kg作基肥,苗床秧板寬1.4m,秧盤短邊與秧畦平行排列,擺放整齊后壓盤,盤間無縫隙,盤底壓實入泥。盤內提倡用過篩的干細土作盤內底土,干細土提前用“葵花牌”壯秧劑按比例拌好制成營養土待用,播種時用營養土作盤內底土,先裝入大半孔,再均勻播種,播后用未拌壯秧劑的干細土蓋籽,撒水后蓋膜,夏季蓋土后加蓋一層菜籽殼保濕即可。更省事的做法是先將軟硬適中的泥裝入盤孔,并掃除盤面淤泥,待泥稍沉實后播種。播后輕掃盤面泥后蓋膜。待秧苗長至1葉1心期,即要開始煉苗,早揭晚蓋,日揭夜蓋,晴天揭雨天蓋,煉苗7d后待氣溫穩定后即可通風,長畦中間開天窗通風。拋秧前4~5d,施一次送嫁藥,可用三環唑或嘧菌酯等殺菌劑加吡蚜酮等殺蟲劑葉面噴施防病治蟲。建議拋小苗秧,短秧齡秧,拋栽時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看好天氣預報,選晴朗無風時拋栽,拋后3~4d不能有大雨和暴雨。提前整做好拋栽大田。一般苗齡3葉期或秧齡20d以上就可拋栽。
3.4 科學施肥 無論是拋秧或直播都需要施好基肥(耖口肥)、分蘗肥和孕穗肥。根據青陽縣測土配方項目肥料試驗結果,1hm2產8250kg以上產量,需施N 165kg、P2O5 75kg、K2O 90kg,基、蘗、穗肥比例以5∶3∶2或4∶3∶3效果較好。以此為基準,1hm2產11250kg以上時,推薦應用儂本肥料廠氮磷鉀含量20-12-18的復混肥300~375kg,栽后7d及時追施分蘗肥187.5~225kg尿素加氯化鉀150~180kg或用儂本360復合肥225kg,曬田復水后于孕穗初期(約栽后40~45d)再追施12—5—30的復合肥150~225kg。施肥方法上要求基肥深施,隨耖田將肥料施入0~20cm耕作層。追肥在栽后7d施下,保持淺水層,栽后30d視苗情開始輕度曬田,如春上遇低溫陰雨天氣,可在分蘗肥施后自然落干,保持濕潤即達到晾田的目的。拔節末孕穗初期上水并施孕穗肥。后期看苗補施少量復合肥作破口肥,一般用量1hm2不超過45~60kg。灌漿期有條件的可葉面噴施美州星加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以增加千粒重,特別是遇高溫干旱天氣。
3.5 合理密植 適當增加栽插密度是高產的關鍵。栽插株距不大于16.6cm,行距不低于23.3cm,高肥田塊1hm2插足22.5萬穴,中等及以下肥力田塊插足27萬穴,稀播帶蘗壯秧可單本栽插,一般要求栽插2粒種谷苗。爭取1hm2達90~120萬基本苗。Y兩優900分蘗發生遲緩,有效分蘗期較長,且有二次灌漿習性,對于面積比較大,管理沒有及時跟進的農戶,可及時補施分蘗肥,仍然可以獲得較高的有效穗,如果能夠栽插足夠的基本苗,更有利于獲取大穗。有條件的采用機插秧,有利于保證栽插密度。
3.6 科學管水,適時曬田 采取“淺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蘗、抽穗,穗期田間不脫水,后期干干濕濕”的灌溉方式。分蘗末期及時曬田,有利于提高土壤透氣性,促使根系下扎,提高根系活力。植株孕穗及抽穗期如遇高溫天氣,還需上深水護苗,降溫防高溫熱害,同時葉面噴施美洲星加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增加葉片營養,提高葉片活力。灌漿期干干濕濕,不可過早斷水。
3.7 及時防治病蟲草害 采用藥劑浸種、藥劑拌種、苗期預防、適期防治病蟲草害。除草是直播成功的關鍵。直播田除草分芽前除草和芽后除草,芽前除草又分播前除草和播后封閉除草,芽后除草是在封閉除草的基礎上進行補充化除。一般封閉除草效果較好的,芽后除草較省事,且成本較低。播種前芽前除草可用加有水稻安全因子成份的芐嘧·丙草胺在整田后3.3cm水時拌沙土撒施,放水播種,播后封閉可在播種后2~5d用芐嘧·丙草胺兌水噴霧。芽后除草一般在秧苗2葉1心以后進行,看草相選用雙草醚、二氯奎啉酸、氰氟草酯、吡嘧磺隆等防治。
3.8 適期收獲 稻谷完熟時及時收獲。為確保米質產量,后期田間不能斷水過早。 (責編:吳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