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二平++張傳根

摘 要:目的:篩選防治茶園斜紋夜蛾的有效生物藥劑。方法:采用300億PIB/g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水分散粒劑、16000IU/mg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100億孢子/mL短穩桿菌懸浮劑、0.3%印楝素乳油和0.5%苦參堿水劑等5種生物農藥與化學農藥2%甲維鹽乳油進行田間藥效對比試驗。結果:短穩桿菌、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印楝素和蘇云金桿菌等4種生物農藥在推薦劑量下,藥后3~10d,對斜紋夜蛾的防效均在80%以上。結論: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蘇云金桿菌、短穩桿菌和印楝素等4種生物農藥適用于防治茶園斜紋夜蛾,值得在無公害茶葉和綠色食品茶葉生產中特別是有機茶生產中大力推廣應用。
關鍵詞:生物農藥;茶園;斜紋夜蛾;控制效果
中圖分類號 S4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9-0081-02
斜紋夜蛾[Prodenia litura(Fabricius)]屬于鱗翅目夜蛾科斜紋夜蛾屬,別名蓮紋夜蛾、烏頭蟲、夜盜蟲等,具有食性雜、暴食性等特點,寄主植物多達109科389種(含變種)[1],分布遍及全國,在安徽省呈間隙性暴發。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斜紋夜蛾每年在涇縣茶園都有一定程度發生,以前低山、丘陵茶園發生較為普遍,近幾年已擴展到高山茶園,2009年、2012年和2016年在涇縣茶園大發生,已成為涇縣茶區主要茶樹害蟲之一,嚴重影響茶葉的質量和產量。近年來,涇縣無公害茶、綠色食品茶和有機茶迅速發展,對茶葉質量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為篩選防治斜紋夜蛾的有效生物藥劑,提高防控效果,筆者于2016年選用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等5種生物農藥,開展了防治茶園斜紋夜蛾藥效比較試驗,現將試驗結果報道如下,以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藥劑 300億PIB/g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水分散粒劑,河南省濟源白云實業有限公司生產;16000IU/mg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湖北省武漢天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100億孢子/mL短穩桿菌懸浮劑,鎮江市潤宇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生產;0.3%印楝素乳油,海南利蒙特生物農藥有限公司生產;0.5%苦參堿水劑,陜西康禾立豐生物科技藥業有限公司生產;2%甲維鹽乳油(對照藥劑),河北威遠生化農藥有限公司生產。
1.2 供試害蟲 斜紋夜蛾[Prodenia litura(Fabricius)]。
1.3 試驗區基本情況 試驗選在安徽省涇縣昌橋茶場農戶丁海林承包的茶園中進行,茶樹種植面積1.2hm2。茶樹品種為安徽3號,樹齡20a左右,長勢較好,茶樹生長高度70~80cm,茶蓬覆蓋度約70%~80%,修剪方式以輕修剪為主。土壤肥力中等,茶園管理水平與當地茶農基本相同,各處理小區之間茶樹長勢情況基本一致。
1.4 試驗處理 供試藥劑按每hm2制劑用量設6個處理,分別為:(1)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300億PIB/g水分散粒劑150g;(2)蘇云金桿菌16000IU/mg可濕性粉劑
1 125g;(3)短穩桿菌100億孢子/ml懸浮劑1 500mL;(4)印楝素0.3%乳油2250mL;(5)苦參堿0.5%水劑1050mL;(6)甲維鹽2%乳油600mL;另設清水對照(CK)。小區面積0.1hm2,各小區之間隨機排列,中間設置2行茶樹作為隔離行,不設重復。
1.5 施藥方法及次數 施藥器械采用WS-18D電動噴霧器,山東衛士植保機械有限公司生產,工作壓力0.15~0.4MPa,噴頭直徑1.5mm,容量18L。按每hm2劑量兌水750L(折合每小區兌水75L)蓬面噴霧,對葉片正反兩面噴勻噴濕、茶篷上下噴透。施藥次數為1次。
1.6 試驗時間及天氣 施藥時第三代斜紋夜蛾處于1~2齡幼蟲高峰期,具體施藥時間為2016年8月9日下午05:00。茶園噴施藥劑時天氣晴天轉多云,微風1~2級,平均氣溫31.2℃(26.6~37.5℃),相對濕度78.5%,施藥后48h內沒有降雨。試驗期間氣溫正常偏高,平均氣溫29.6℃(25.8~38.8℃),降雨偏少,以晴熱干旱天氣為主,雨日3d,平均相對濕度76.0%,試驗期間的氣候條件對斜紋夜蛾的繁殖與危害十分有利。
1.7 調查內容及方法 施藥前(2016年8月9日早上07:00以前)調查茶園斜紋夜蛾蟲口基數和天敵發生數量,施藥后3d、7d和10d各調查一次斜紋夜蛾殘留蟲量以及天敵數量,具體調查方法為每小區標記5個樣點作定點調查,每點各選擇2叢茶樹的有蟲茶蓬面,調查蓬面上的活幼蟲數,計算蟲口減退率和防治效果。計算公式如下: 2 結果與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藥后3d,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蘇云金桿菌、短穩桿菌、印楝素、苦參堿和甲維鹽各處理對斜紋夜蛾的防效分別為88.38%、92.76%、80.23%、80.48%、61.12%和87.19%;藥后7d,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蘇云金桿菌、短穩桿菌、印楝素、苦參堿和甲維鹽各處理對斜紋夜蛾的防效分別為93.74%、95.16%、84.32%、91.06%、67.35%和91.62%;藥后10d,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蘇云金桿菌、短穩桿菌、印楝素、苦參堿和甲維鹽各處理對斜紋夜蛾的防效分別為95.42%、97.58%、81.66%、88.67%、56.03%和82.84%。
由此可見,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300億PIB/g水分散粒劑、蘇云金桿菌16000IU/mg可濕性粉劑、短穩桿菌100億孢子/mL懸浮劑和印楝素0.3%乳油等4種生物農藥對斜紋夜蛾低齡幼蟲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藥后3~10d防效保持在80%以上,兼有速效性和持效性等特點,其中以蘇云金桿菌和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防效最高,達90%以上。另外,據田間觀察,上述幾種生物農藥對茶樹生長安全,對茶園蜘蛛、步甲類等天敵昆蟲無明顯不良影響。
3 結論
本試驗研究表明,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蘇云金桿菌、短穩桿菌和印楝素等4種生物農藥對茶園斜紋夜蛾均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可在無公害茶葉和綠色食品茶生產特別是有機茶生產中大力推廣應用。斜紋夜蛾由于發生代次多(涇縣1年4~5代),3代以后世代重疊現象嚴重,蟲齡大小不一,特別是幼蟲進入3齡以后耐藥性增強,導致防治難度加大。因此,在使用上述推薦的4種生物農藥防治斜紋夜蛾時,應做好預測預報工作,掌握在斜紋夜蛾卵孵高峰期至低齡幼蟲盛發期適時用藥,同時注意交替輪換使用,以延緩害蟲抗藥性的產生。
參考文獻
[1]秦厚國,汪篤棟,丁建,等.斜紋夜蛾寄主植物名錄[J].江西農業學報,2006,18(5):51-58.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