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雪苓
(長春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分院)
一、試點目標
圍繞汽車行業,進一步整合校企優勢資源,深化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探索校企聯合招生招工機制,建設“學校課程+企業課程”雙線交織課程體系;推行三段式多學期循環工學教學模式;建設“雙師素質”和“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實施校企聯合人才培養的教學組織運行管理和質量監控與評價。圍繞行業企業人才需求,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為行業企業服務,為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總結經驗和提供示范。
二、試點內容
(一)校企聯合招生招工。采用學校招生+企業面試+三方協議的形式進行校企聯合招生招工,具體分三步走:第一步:按照學院招生計劃,正常招收高中畢業學生;第二步:學生入校后,進行宣傳,由學生自愿報名、企業面試的方式確定學徒生;第三步:校企雙方簽訂聯合培養協議、學徒培養協議、合格后簽訂就業協議。
(二)構建三段式多學期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按照“學生→學徒→準員工”三段式人才培養思路,以職業技能培養為核心將每一階段分為三個學期,每年9-12月為第一學期、1-6月為第二學期、7-8月為第三學期,將每個階段的三個學期分解成若干個崗位,再將每個崗位分解成若干個技能點,按照崗位需要實施工學交替。
(三)基于工作崗位的課程與課程體系開發。學徒班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組成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共同分析崗位能力需求和用人意向,提煉出典型工作任務,參照汽車銷售與管理、汽車企業品牌營銷方案策劃、汽車模特表演崗位要求,構建“學校課程與企業課程雙線交織遞進”課程體系。在“學校課程+企業課程”課程體系框架下,系統改革課程內容,學校課程教學內容注重知識的系統性;企業課程教學內容注重核心崗位工作能力需求、操作規范與技能提升。校企共同開發學校課程和企業課程課程標準。
(四)建設校企互聘共用的師資隊伍
借助校企合作辦學的體制,建設理論扎實、技術過硬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堅持“校企融合、專兼結合”的特色,進一步優化結構,增加專任教師的企業工作經歷,提高企業兼職教師比例,引入企業管理模式,建立激勵和獎勵機制,實行動態管理,推進校企人才雙向流動,不斷提高整體水平。
(1)多種途徑引進社會高端人才,建設以企業技術專家、能手為帶頭人的名師工作室,定期或不定期開辦講座或承擔課程,并同步建立企業師傅與學校教師的廣泛交流制度,提高教師實踐教學水平和企業技師的理論教學水平。
(2)推動教師整段時間下廠頂崗實習或到其他院校交流,提升整體隊伍的技術水平及教育、教學理念,使之能夠適應中國職業教育的特點,真正達到學以致用。
(3)完善教學團隊建設與管理機制,制定兼職教師聘任、管理辦法;建立教師下企業實踐學習的相關規定;制定專任教師到企業任職的有關政策;建立教師考核辦法等。
(4)依托學徒制的教學安排與管理平臺,促進“雙師型”教師成長。制定校內專任教師隨著學生下廠實踐的制度,實現學校教師和4S店在現代學徒制中都扮演著師傅與徒弟兩個角色,都具有雙重身份。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和專業理論的指導中,同時也接受企業師傅的指導,從而不斷提高動手能力而轉化為“雙師型”教師,既是教師又是師傅;企業師傅在對學生進行指導中,同時也接受教師基礎知識和專業理論的指導,從而不斷提高專業理論水平也轉化為“雙師型”教師,既是師傅又是教師。
(五)完善人才培養制度和標準
落實學校和企業的主體責任,校企雙向介入,按照學歷教育和企業學徒的要求,共同制定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崗位標準、企業導師標準、質量監控標準和考核評價標準。建立專門的企業學徒管理小組,制定適應的教學管理流程,健全實習管理制度。建立嚴格的學徒前培訓和準入制度,加強對學生的學徒安全教育。建立學校、合作企業和學生家長經常性的學生學徒信息通報制度。完善學徒巡視和跟蹤管理制度,分人分組負責,并對學徒指導教師和師傅工作進行考核。規范學生學徒檔案管理,完善考勤制度、請假制度、學生行為管理制度,加強監督檢查,保證學徒工作健康、安全和有序開展。隨著課程改革與建設、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加強,課程考核也逐步完善。考核評價由學校和企業雙方共同完成,構建“能力本位的多元互動式”的考核評價體系,真正考核出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技能水平。
(六)校企資源共享
企業為實習學生提供技術熟練的師傅,指導監督學徒的崗位技能訓練;企業還要投入大量資金購買足夠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實踐操作訓練所需要的原材料,以便供給學徒實踐學習所用,同時還要提供足夠的崗位讓學生參與生產實踐。學校也要為企業提供人才支撐、研究場所、技術力量和職工培訓服務等。
三、預期成效
成果形式:試點總結報告、研究論文、教材、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方案及相關運行管理制度等。
預期推廣:在全省行業企業、職業院校中推廣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經驗,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為全省及全國職業教育改革提供借鑒。
應用范圍:為全國或東三省中職、高職汽車營銷專業提供借鑒和參考。
受益面:學生、學校、企業和政府將四方受益。推行現代學徒制之后,學生的就業質量將有很大提高;會增強學校自身的實踐教學水平和辦學實力,促進招生;企業則減少了員工培訓費用及周期,會招聘到更多的合格員工;對政府來說,此舉能夠解決更多的勞動力深度就業,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
四、保障措施
組織保障:成立由企業業務技術專家和學院專業帶頭人及骨干教師共同參加的建設組織機構,為項目建設提供組織保障。
制度保障:實行項目建設責任制,建立激勵機制,實行績效考核和動態管理制度。
資金保障:我校前期予投入大量資金,主要用于師資隊伍建設和實訓基地建設。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主要培訓技能型人才,增加雙師型教師的比例,提高專業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在實訓基地建設方面,繼續增加實訓設備的投入,改進和完善校內實訓基地。
師資隊伍建設:專業教學團隊由專任教師、企業技術骨干、技術總監、培訓師等組成,共同進行專業及課程建設、教學及學徒的實施與管理、師資培訓等工作,合作企業每年定期為專任教師開展各項培訓工作,學校專任教師必須通過合作企業培訓并考核通過的教師任教。
實訓基地建設:合作企業在保證生產任務的同時改善學生學習條件,保證有足夠的工位安置學生,并指定最好的技師作為指導教師,實現一對一師帶徒的安排,滿足學生學徒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