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摘要】光環境表現藝術作為地鐵空間的必要表達元素,它的重要性日益顯現。本文以地鐵空間的特殊性為切入點,針對地鐵空間內特有的光環境認知、特點和功能等相關知識進行研究。對地鐵空間光環境設計及藝術表現的范圍進行論述,提出自然光在地鐵空間中的應用等綠色、低碳節能照明的設計理念。
【關鍵詞】地鐵空間 光環境 照明
伴隨著國內地鐵建設步伐的方興未艾,人們對地鐵出行環境的舒適體驗度要求也日趨增強,我們從關注地鐵的安全和高速性能,轉向地鐵空間的宜人和舒適度體驗。地鐵內部空間特殊的地下封閉特征,對光環境這一重要構成要素的設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滿足地鐵內部空間功能性照明的前提下,成功運用光環境的藝術表現來活躍和美化地鐵空間氛圍、營造地域文化,提高人們對地鐵空間的舒適度、安全性和文化等的認知,是當下地鐵建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光環境在地鐵空間設計中的作用
照明工程作為人們在地鐵內部空間進行正常尋路行為的必要條件之一,它與周圍環境構成的新的人文環境要以安全性、導向性和藝術性為設計根本。照明設計需要解決的光與地鐵空間內部環境的關系,使這些要素能夠相互參與,相互融合。
1.1光環境有助于安全出行
地鐵內部空間封閉、不透光,人在處于地下空間時生理和心理缺乏安全感。光的直射和過量照射光源會產生眩光現象,降低人眼觀察空間實物的清晰度,使乘車心理變得焦躁不安。所以,地鐵內部空間光環境達到合理的照度設計標準,有利于人們的出行安全。在人流量高峰時期,適當加強和控制光照亮度,可以削弱人流密集產生的不安心理。
1.2光環境有助于地鐵空間的強調和導向
地鐵空間的尋路行為雖然主要通過地鐵導視系統來進行引導,但運用照明設計來輔助導視系統可以起到更好的導向效果。人們最為敏感地感知著地鐵空間光環境的明暗變化,由于人具有趨光的心理特征,人們更易于向光線明亮的空間進行移動,所以,在地鐵光環境設計中通過燈光的明暗變化調整,可以強調視覺焦點,對尋路行為進行更為有效的引導;通過加強照度的方式,形成乘客主要集聚的活動空間。通過調整燈光的明暗和色溫來劃分空間功能和層次,可以有效調整人們在人流密集區域的逗留時間,從而提高地鐵的運營效率。所以說,將照明設計與導視系統設計相結合,有利于提升人們的視覺辨向和定位感,大大提高地鐵空間的導向性效果。
1.3光環境有助于空間氛圍的心理體驗
不同的光和不同的光照方式,可以豐富地鐵的空間效果表達,營造出豐富多樣的環境氛圍。比如說低照度、非均勻柔和的光照色彩營造的空間會給人帶來放松感;適當亮度的整體投射式照明方式,給人帶來愉悅感。反之,如果光照亮度偏暗、色調偏黑就會給人帶來壓抑感,容易形成焦躁不安的情緒。地鐵車站中,我們應該結合空間以及空間功能,靈活的調整匹配光源的位置、大小、強弱等一些光本身的光學特性,使得地鐵站房空間光環境清晰舒適,符合快節奏的交通特點。
不同的色溫也能對人的視覺和心理產生不同的影響和感受,所以在地鐵光環境設計中,應該盡可能的考慮光源的特性,根據不同色溫對人視覺的感受和影響程度,結合空間的功能特征,合理的進行選用。例如商業性強的地鐵空間應該色調明亮,歷史文化需要表達強一點的空間應該柔和渾厚,體現科技現代感的空間光色偏藍,重要的通道等人流大的空間應該選用的光源更為親切、溫暖、明亮一點。在地鐵站房空間中,能利用到自然光、或者運用創造出接近自然光的光源,使得光的色溫更接近自然,是設計者一直追求的理想照明設計。
1.4光環境對空間藝術氛圍營造的考慮
地鐵站承載著一個城市的文明,它是表達城市精神風貌的對外窗口。每個城市獨特的文化古建、景觀地理等元素都標榜著各個城市的肌理特征。地鐵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傳承著這種歷史文化性,地鐵空間的光環境設計也不例外。在地鐵空間光環境建設中挖掘這種屬性,尊重城市歷史背景的建筑結構,強化地鐵空間架構所在地域文化的特色,形成其內涵和外在形式的統一,有助于城市形象的提升。在燈具選擇上選用具有地域特征的造型進行鞏固,光色上采用城市形象色體現其厚重的歷史文化,都有助于塑造地鐵空間的藝術氛圍。
2.地鐵空間光環境設計組成
地鐵空間光環境照明設計受到光源照度和色溫等參數指標的影響,它有著個性特點和功能性的需求,在規劃設計中要針對其組成部分,進行綜合考慮。
2.1功能性照明
地鐵空間中的功能性照明嚴格參照相關的規定和標準進行設置,如《地下鐵道照明標準》(GB/T16275-2008)及《建筑照明設計標準》。地鐵空間的功能性照明是地鐵空間的基本型照明,其目的是給乘客提供安全的視看環境,滿足行人快速識別環境、確定方向,最終達到快速乘車和換乘的需求。功能性照明對照明光源選擇、照明、亮度、色溫、光缺陷克服等內容都有著嚴格要求,一般過于原則化,具有模式化的設計特點。我們的設計應向體現人和環境相互關系的非定量評價照明質量方面轉移,使照明設計不僅在數量指標方面達到標準的要求,更要綜合考慮人的視覺特性、舒適感、建筑照明藝術性等因素。
2.2藝術性照明
地鐵空間的藝術照明主要是以空間環境和視覺功效的觀感為主,采用適度的照明手法滿足視覺審美及心理需求,以藝術的造型和裝飾的要求來達到美化環境,協調空間的作用。一個好的光環境的營造以人的視覺為依據,將涉及視覺系統元素的光知覺、顏色知覺、方向知覺、形狀知覺、空間知覺,與光的藝術表現、人的心理與情緒、光照水平的控制、空間中光線的構圖等因素,結合地鐵內部
空間的特性,總結為光照層次的整體規劃、燈光的節奏感、燈光的導引性、氣氛與空間觀感、眩光的控制、光照水平、光照圖式、照明與材料的關系以及照明與建筑內部結構的協調等。隨著科技的發展,新型的光源逐漸融入空間照明中,它良好的亮度、色溫、顯色性、體積以及簡便的控制性等都優于傳統人造光源。LED 等新型光源和照明科學技術的使用,沖擊著人們傳統照明設計理念。如何合理利用高科技照明技術和新型光源增強地鐵空間的藝術氛圍,是地鐵空間光環境藝術表現的重要思考要素。
3.自然光的利用
自然光的天然性,更適合人的生理本能,其不可替代的優勢影響著人的生理和心理,是人們最喜愛的光源。在地鐵空間光環境設計中,自然光能有效的提高空間環境的照明品質,減少能源的浪費。利用自然光創造出的豐富光影效果,可以給人帶來更敞亮、層次性、立體、溫暖等感覺。如今,在地鐵空間建設中,已經逐漸開始利用自然光。地鐵中的自然采光可以通過增開天窗或者其他建造手段獲得,根據功能性要求將日光合理地引入地鐵內部。控制好站房天窗頂棚的透光率和透光范圍,尤其是夏天,透光和傳熱成為矛盾體,應該因時因地的處理好兩者的關系,營造舒適的室內環境。利用人工光進行照明時,應注意自然光與人工光的相互關系,這樣一來,既可以利用自然光作為人工照明的補充,起到節約能源的作用,也可以利用自然光的動態變化和人工光的靜態場景相結合,營造出獨特的空間光環境。
4.綠色節能
4.1選擇合適的照明的方案
地鐵空間由于使用功能的復雜,應有針對性的設計不同使用空間的照明方案,通過合理的照明方案的組織和設計,既滿足基本的功能性照明的需求,也實現節能降耗的相應要求。
4.2選擇節能環保的照明燈具
人工照明能量的損耗首先是燈具所造成的損耗,采用節能型的燈具就能減低人工照明所帶來的能量損耗。隨著時代的發展,新型的照明產品的出現和新的技術不斷發展,可供選擇的照明產品也是層出不窮,隨著燈具產品的不斷完善,使用這種低消耗、長壽命、高亮度的產品也是一種低碳環保的選擇。但產品也有它自身的缺點,比如造價比較高,顯色性相對也比較差等等。現階段,新型的電子鎮流器代替了很多傳統的電感鎮流器,同時它也提高了光源的使用壽命,間接降低了光源產品的消耗,這也是在選擇燈具電器時應該注意的。另外,高能效、壽命長的燈管代替原有的燈管也是節能發展的重要標志。除了利用現代科技選擇長壽命燈具光源,照明還需要采用高效的燈光控制,減少不必要的照明時間和照明區域,從而達到節能綠色的目的。
5.結語
綜上所述,地鐵空間照明根據地鐵空間的不同區域和功能要求進行合理的優化設計,它的光環境設計逐漸地開始重視人的視覺心理因素,對地域特征、歷史文化等方面的注重也在強化。本文研究和分析了地鐵空間光環境藝術表現的特點,歸納總結出地鐵的光環境的設計手法和設計理念,以期待為今后的地鐵空間光環境藝術設計表現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據。
參考文獻:
[1]趙思毅.藝術照明的人性關懷.室內設計與裝修.1999.
[2]高履泰.建筑設計中的燈光藝術.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課題來源:2016年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武漢市地鐵空間藝術照明設計研究、指導性項目。項目編號:16G181。
作者簡介:蘇亞飛(1982- ),女,漢,湖北武漢,武昌工學院,副教授,碩士學位,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