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
摘要:高一物理難教難學,一直是教師和學生關心的問題。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如何使學生盡快適應高中物理教學特點和學習特點,就成為高一物理教師的首要任務。
關鍵詞:初高中;物理教學;教材;特點;教學方法
高一物理難,難就難在初高中物理銜接出現的“臺階”,如何使學生盡快適應高中物理教學特點和學習特點,渡過學習物理的難關,就成為高一學生關心的問題。本文從幾個方面分析了“臺階”產生的原因,并闡述了在物理教學中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的一些方法。
一、高一物理教材的特點
1、知識量增大。學科門類高中與初中差不多,但高中的知識量比初中的大。如初中物理力學的知識點約60個,而高中力學的知識點增為90個。
2、理論性增強。這是最主要的特點。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則要求深人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強。
例:在初中物理第一冊第八章第一節《什么是力》一段中只要求學生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至于什么是“物體的運動狀態”?力為什么能夠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物體運動狀態改變后做什么運動???初中物理課本中沒講也不要求,而高中物理則要求學生必須掌握。
3、系統性增強。高中教材由于理論性增強,常以某些基礎理論為綱,根據一定的邏輯,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聯結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1]。前后知識的關聯是其中一個表現。另外,知識結構的形成是另一個表現,因此高中教材知識結構化明顯升級。
4、綜合性增強。學科間知識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加深了學習難度。如分析計算物理題,要具備數學的函數,解方程等知識技能。例:高一物理上半學期的三角函數要到高一下學期數學才能學到。
5、能力要求提高。閱讀能力、寫作能力、運算能力、實驗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需要進一步的提高與培養。學生的能力暫時還達不到高中物理的較高要求,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這得需要一個艱苦的培養過程。
所以說高中物理難學,難就難在初中與高中銜接中出現的“臺階”。剛從初中升上高中的學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適應過來,都覺得高一物理難學。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降低初高中物理的學習臺階;如何使學生盡快適應高中物理教學特點和學習特點,渡過學習物理的難關,就對初高中物理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中物理教學的滲透
初中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高中物理教學的滲透:
1、重視學生知識結構的形成。對于初中學生來講,課本上是一些零碎的知識點,如果學習時只是機械地去重復、記憶,考試也只是一種默寫,這樣的學生到高中后一般不會適應,這就要求初中教師要重視和幫助學生,使其知識結構化。在每章內部的某幾節之間、幾章之間,根據需要和可能引導學生抓住它們的內部聯系,形成不同層次的知識結構。通過這種能力的訓練,學生就容易把概念、規律和一些圖像和情景聯系起來,了解它們的物理意義,到了高中以后就容易理解更深層次的物理規律,不再覺得抽象而又毫無意義。
2、培養解題過程的規范性和作圖的習慣。在初中,許多學生把物理題當成算術題完成,解題過程極其簡單化,沒有物理公式,沒有必要的文字說明;有了公式,又不代數據,計算結果沒有單位等等。初中題目,相對而言,簡單明了,某些學生的成績還挺不錯,但是到了高中后,因為解題過程的復雜化,這些學生就會覺得無從下手,甚至是越做越亂,越學越糊涂。所以,初中教師一定要嚴格要求,特別在批改作業、試卷時要毫不留情。解題過程規范化將會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一些物理解題方法。
3、重視知識內容的拓寬?,F行的中學物理教材有許多選學內容,在每章后還配有閱讀材料,教師應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出發,對這些內容進行適當的處理,或要求學生自學,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高中解決一些問題做好鋪墊;同時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課外讀物或物理學在高新技術中的應用,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三、高中物理教師應該做的
高中物理教師,看問題應有較高的起點,但初中畢業生,不管是從心理上還是從認識水平上與高中的要求都相去甚遠,這有待高中教師去引導、開發。
1、進行知識上的復習與補充。高中教師在講到相關章節時,應先對初中的知識進行復習。高一新生來自不同層次的學校,通過復習,讓他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對本章節的學習也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2、增加教學層次,促進知識螺旋式上升。許多學生停留在初中的學習方法上,一些知識只通過單純的記憶或通過教師的重復講解,是不能適應高中課堂上容量大、速度快的特點的。從高一開始,一些學生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導致后來的惡性循環。對于剛剛接觸高中物理的學生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不能操之過急,對所學知識不能要求一步到位,而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地放慢教學速度,增加教學層次。如在講解利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時,就要注意進度控制。先練習水平上的問題,再逐漸深入到斜面問題;先分析物體受一個力情況,再逐漸深入到物體受兩個、三個力的問題;先研究單個物體問題,再逐漸深入分析連接體問題。
3、滲透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教學,使學生盡快入門。學好物理,入門非常重要。物理是一門規律性很強的學科,包括其內容和研究方法。教師在教學中要時刻注意滲透物理思想與方法教學。高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確定研究對象,對研究對象進行簡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圍內研究物理模型,分析總結得出規律,討論規律的適用范圍及其注意事項。高一物理中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都是如此。引導學生一次又一次地從物理情景和過程之中建構物理模型的過程中,學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就會逐步提高、不斷強化。
4、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增強其自主意識。不同階段有不同階段的學習方法,之所以有一部分高一同學跟不上,學習物理吃力,跟他們沒有正確的適合高中物理的學習方法不無關系。因此,高一物理教師一開始就要指導好學生的預習、聽課、筆記、作業、復習等環節。
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減低初高中物理的學習臺階,是一個需要多方合作的、統籌安排的系統工作。要從高中物理教學方面想辦法,同時要從初中物理教學方面想辦法;要從教材,從學生方面想辦法;也要從教法、教師方面想辦法。而且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又會產生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全體物理教師應該時時關注和研究,盡最大努力幫助學生渡過難關。
參考文獻
[1] 蔡麗珍,戴和平. 新課改下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問題[J]. 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08,(0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