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興
摘要:小學語文滲透著德育內容,對學生德育情感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場所是課堂教學,那么小學生的德育情感培養的主要場所也就是課堂教學[1]。教孩子三年,就要為他們想三十年。在這一點上,語文教師所肩負的責任是其它學科教師無法比擬的。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隱身發揮,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教學與實際相結合等,通過這些方法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德育情感的培養。
關鍵詞:德育;滲透;情感;思考
一、充分挖掘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適合學生年齡的特點,由于小學生這個年齡段的特點,他們很容易受興趣的影響,因此在編排教材時體現著時代性、趣味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材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是它們擁有著共同的教育目標,教材中思想內涵豐富、鮮明地反映出善惡美丑、是非好壞、描繪出我國的大好山河等等。小學生是否能夠深刻理解小學語文教材的意圖,小學語文教師是關鍵。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能夠將教材準確地把握好,將編寫者的編排意圖充分領悟出,將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充分挖掘出來,從而使小學生能夠判斷是非對錯、善惡美丑[2]。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充分地挖掘出來,正確引導小學生的道德。
二、通過引申發揮進行德育滲透
小學語文教材中故事性文章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的目的不僅僅只是對這些故事進行講述,還應該將其故事中的思想引申發揮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也就是說,通過敘事性文章推理出其哲理,讓學生深刻領悟。例如,三年級語文中《螞蟻的救助》這一課,講述的是一個螞蟻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互相救助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的敬重,也告訴人們應該要關愛動物,關愛生命。通過對課文的講解,教師要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里面所要表達的哲理,讓他們知道大自然中生命的偉大,教育學生要愛護動物,愛護大自然[3]。教師要通過引申發揮,讓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充分地體現德育功能。
三、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激發道德情感
小學生如果有不良的道德行為,往往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有的是因為家庭教育的原因,或者是因為同學之間的矛盾敵視,認為教師和同學都不愿意跟他們交流溝通,所以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往往采取過激的態度或者對抗的態度。對于小學生的這種行為,教師要能夠充分理解他們,不要放任不管,對這種學生失去輔導的信心。小學語文教學要求調動起學生的互動性,加強他們之間的溝通,實現相互扶持,滲透道德教育,糾正那些具有不良行為的學生。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課前的幾分鐘時間,與學生進行零距離溝通,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與學生做好交流,共同來學習課本共同深入解讀課文內容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
四、教學與實際相結合來滲透德育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能夠體會的思想都是比較直觀的,對于一些抽象的事物理解能力較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將所教知識或者思想融入到實際中去是一種較好的而且也是小學生容易接受的一種教學方法。例如在學習《和時間賽跑》這一課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刻明白時間一去不復返,但是只要和時間賽跑,就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然后聯系實際,時間是不會停下來等你的,要珍惜時間,勤奮學習,不要白白浪費光陰。班級中有些同學非常的懶惰,做事情拖拉,有些同學喜歡把事情留在以后才做,有的同學每天堅持認真讀半個小時的書,有的同學除了做作業,什么也不干。
學生的不同態度也反映了他們的成績。而在這種環境下,教師應該將教材中珍惜時間,要和時間賽跑,才能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的道理,讓學生去學習、去領悟,使他們懂得珍惜時間,形成正確的時間觀念。
五、教學日常性活動中的德育滲透
“教師即課程”。這不僅包含了教師對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重要性,更包含了教師對學生身心健康品德的形成和良好思想的塑造的重要影響。將教師的健康人格作為學科德育滲透的重要資源,可以說教師的一言一行是最直接的課程資源。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可見,教師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教師在課堂管理和與學生的日常接觸中,針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隨機教育,以自己的儀表態度、言談舉止和處事待人,發揮表率作用,要求學生遵守日常行為規范,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良好的學風,意志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提高思想道德素質[4]。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要有博大的胸懷,高尚的情操,以自己至誠至真至愛的人格力量去影響我們祖國的未來,帶領他們走向道德光輝的頂點
六、課堂訓練,作業中的德育滲透
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僅靠課堂上的40分鐘是不夠的。在語文學習中,同學們必定要接觸一些作業、練習,其實這是向學生滲透德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在選擇課后作業、閱讀材料時,要注意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選取有教育意義的材料,這樣才能使學生練有所用。教完《只有一個地球》這課,我讓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別人介紹保護地球的重要性。作業一收回,我就感到了同學們的用心良苦。有的畫了一幅愛護環境的宣傳畫,有的寫了一首贊美地球媽媽的詩,有的寫了一篇文章,當我把他們的作業發下去讓他們互相學習時,同學們非常活躍,最后竟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熱愛地球媽媽》這首歌。這節課在同學們“地球是我們的媽媽,我們都是她的孩子”的歌聲中結束。此后,我發現有些同學個個都當起了環保小衛士,時時處處注意保護環境。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德育中的新思想、新特征準確把握住,將其引入到實際教學中,讓學生能夠體會到語文教學中德育的存在,并滲透到小學生的心靈中,這樣就肯定能夠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道德教育目標,培養學生道德情操。
參考文獻
[1] 黃小蘭.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老區建設,2009(10):64-65.
[2] 景慎釗.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途徑和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10):122.
[3] 陳建芳.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J].學周刊,2011(32):54.
[4] 高曉梅.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3(0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