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熙
在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英語已經成為社會廣受關注的一項語言能力。小學階段是對學生英語能力培養的重要階段,如果這一階段可以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意識,那么這對于學生日后的成長和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本文從興趣、習慣以及能力三個角度,談一談如何對于學生的英語語言教學中實現“三培養”,從而促進學生英語素養的全面提升。
1 對于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進行培養
小學階段,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向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同時也是讓學生樂于參與英語知識學習的一個前提基礎。小學英語語言教學中,興趣是非常關鍵的動力來源,是確保英語教學效率和效果的關鍵。對于小學英語語言教學來說,如何讓夠更好地讓學生產生足夠的參與興趣,這個也一直困擾廣大小學英語教師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較小,活潑好動,并對外界事物有著很強的探索欲望,他們渴望了解外界環境,但是同時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感染,在學習中不能很好地嘗試集中學習注意。如果在小學英語語言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有效引導和激發,那么學生必將會在興趣提升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意識。例如,在對于新版牛津譯林蘇教版三年級英語B《My school bag》一課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教師直接開始課堂教學講解,那么學生對于其中的一些詞語的記憶效果就很難得到保證,并且學生很難產生學習興趣。針對于這種問題,教師可以在備課階段,適當地選擇一個新的角度進行發問,準備這樣的小活動,提前準備并拿出一個書包,讓每一個學生分別猜猜里面有什么?教師也可以說:Show me your math book,并且要求學生快速拿出該書,再快速抽出一本書,讓學生快速說出該書的英語名稱。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并且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通過這種生動的教學的導入,學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了。利用這樣一個充滿興趣化色彩的導入,學生可以對于后續的英語知識點產生良好的學習興趣。
2 對于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進行培養
小學成長階段是學生對外界事物接觸和認識的啟蒙階段,這一階段如果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對于他們來說將是受益一生的。眾所周知,現階段小學階段學生中,獨生子女的比例很高,他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受到嬌生慣養,不懂得如何傾聽和理解他人。在英語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往往也會在遇到困難時候產生負面的心態,進而導致影響學習效果,久而久之也就養成了很多不良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對于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2《Lets make a fruit》一課教學的過程中,其中apple是非常常見的水果,在英語發音中,這個單詞和a對應音標發音方法是相同的,這也是小學階段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對于學生口語習慣進行糾正的重點。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教師不能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發音習慣,那么就會對于后續的英語知識學習產生很大的影響。良好的習慣對于學生的英語學習生涯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打好基礎,那么后續的英語學習也會受到重重阻礙。
3 對于學生的英語能力進行培養
英語學科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學英語知識的目的是為了掌握英語語言交流能力。因此,對于學生英語能力進行培養,也成為了當前“三培養”中的一個重點內容。在進行英語知識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從聽、說、讀、寫多個角度,對于學生的能力進行培養。例如,在對于蘇教版五年級上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一課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教給學生如何掌握對于單詞的小技巧。在這一節教學中,單詞數量較多,如果死記硬背,那么記憶難免會出現一定的問題和困難,同時也不利于提升學生單詞學習的有效性。教師可以提問“We have learned this word——boy,if we add a‘din it,what will be happen?”讓學生聯系以往的單詞和新單詞進行記憶。將單詞boy加一個d,就可以變成body。這種聯想小技巧,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單詞記憶的效果,同時減少記憶成本,縮短記憶時間。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僅是一種技巧的教學,同時里面涵蓋了新的英語學習思路,是學生日后對新單詞記憶的一個重要的思路技巧,同時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學生在日后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會將其作為一個寶貴的工具進行利用。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英語教學活動的開展,我們要對于學生英語語言學習的特性進行明確,并且從興趣、習慣以及能力等多個角度入手,為提升學生英語素質,塑造學生良好英語思維能力和習慣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碧波實驗小學)